•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决意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结果保住性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16 10:02: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朝初建之时,开国之君朱元璋与谋士刘伯温的关系波折不断,尽显智慧与权术的角力。

一日,朱元璋欲杀刘伯温,值此危难之际,刘伯温竟言有一字不知如何书写,此意外之语,竟奇妙地使他得保性命。

此为何字?刘伯温此般举动背后,究竟蕴含何种机巧与谋略?朱元璋又缘何由此改变心意?

朱元璋决意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结果保住性命

【从草民到开国皇帝】

朱元璋本为平民出身,其生平经历堪称传奇。自家中食不果腹,直至最终荣登皇位,他凭借自身的才智与谋略,逐步自低谷攀至巅峰。

即便最终坐拥大明江山,朱元璋的过往经历与性格特质,已然表明他绝非等闲之辈。其童年时,便显露出超群的聪慧。虽说家境贫寒,然而他依靠自身的勤奋好学,得以跻身进士之列。

朱元璋决意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结果保住性命

然而彼时战乱频仍,硝烟弥漫,朱元璋只得暂且居家赋闲。直至其后机缘降临,朱元璋投身红巾军,踏上其崛起之路。凭借自身的才智与战略识见,朱元璋渐成红巾军中的杰出人物。

历经诸多激烈鏖战,朱元璋最终击败张士诚与陈友谅,成为反元的最终领袖。1368年,朱元璋宣告创建大明王朝,荣登开国之帝。

朱元璋决意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结果保住性命

【信任与警惕】

作为平民出身的开国之君,朱元璋的皇位并非稳如磐石。为强化自身权势,他只得向昔日功臣开刀。然而,朱元璋亦非全然冷酷绝情,其亦展现出了身为君王所应具备的宽宏与睿智。

明朝初建之际,朱元璋对其谋臣刘伯温颇为信赖。此出身寒微之文人,于辅佐朱元璋之进程中彰显出卓越才能。

朱元璋决意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结果保住性命

他不但精于筹谋规划,且具备超群的天文地理学识,时常可为朱元璋预判祸福,就国家的盛衰进言献策。正是依凭刘伯温的筹策,朱元璋方可最终击垮张士诚与陈友谅,创立了大明王朝。

作为一位功绩斐然的谋士,朱元璋对刘伯温颇为重视。其不仅任命刘伯温为太史令,且准许他于朝中行使职权,以维护国家之利益。

朱元璋决意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结果保住性命

每逢朱元璋面临重大事宜,皆会诚心向刘伯温求教。此般相互信赖的关联,使人不禁感慨朱元璋并非全然是冷酷无情之君王。

然而,伴随明朝政权渐趋稳固,朱元璋的心境亦有所转变。他愈发猜忌功勋卓著的大臣,担忧他们会对自身统治形成威胁。而出身贫寒的刘伯温,恰好就成了他戒备的目标。

朱元璋决意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结果保住性命

【疑忌渐生】

朱元璋对刘伯温心生怀疑,实则存在部分客观因素。其一,刘伯温于朝中的威望日增,致使朱元璋忧虑其会对自身统治形成威胁;其二,朝中某些大臣的恶意诋毁,亦加剧了朱元璋的猜疑之意。

明朝初立之际,刘伯温之才能便广为人晓。其于军事方面献谋定策,助力朱元璋连获诸多胜利;于政治领域,亦始终坚守公正正直之理念,深得百姓尊崇。

朱元璋决意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结果保住性命

此种于朝堂及民间皆备受赞誉的地位,难免招致部分大臣的嫉恨。其中,最为显著的当属宰相胡惟庸。

该大臣对刘伯温始终抱持敌意,缘由是当年朱元璋就宰相人选征询其意见时,刘伯温率先否定了胡惟庸的任职资格。自此,胡惟庸将刘伯温视作仇敌,无时无刻不在筹谋如何对其加以陷害。

朱元璋决意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结果保住性命

在胡惟庸的挑唆之下,朱元璋逐渐对刘伯温心生疑忌。其一是忧虑刘伯温功绩过高、权势过大,会对自身权力形成威胁。

另一方面,胡惟庸等人对刘伯温加以诽谤,致使朱元璋认为刘伯温存有谋逆之嫌。由此,朱元璋遂着手寻觅各类契机以清除刘伯温。

朱元璋决意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结果保住性命

【一个字,救一命】

刘伯温博通天文地理且精于谋略,绝非等闲之辈。当其察觉到朱元璋的杀心后,即刻谋划出一条良策,顺利瞒过了这位冷酷无情的君主。

曾有一回,朱元璋决然意欲诛杀刘伯温。待刘伯温至朝堂,朱元璋即刻诘问其平素于家中所为何事。于此际,刘伯温神态自若地答曰,其始终在钻研一个字。

朱元璋决意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结果保住性命

一贯自负专断的朱元璋,此刻竟也不得不对刘伯温的谋略予以宽容。毕竟,既然已写下“”字,身为皇帝的他亦无法轻易背弃自己的诺言。故而,朱元璋只得放弃,使刘伯温暂且避开了他的杀念。

朱元璋决意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结果保住性命

【生死一线间】

尽管刘伯温暂且得以保命,然而朱元璋显然未打消对他的杀念。在其后的时光中,朱元璋屡次欲将这位功臣除去,不过每次均被刘伯温机智地避开。

直至1375年,朱元璋觅得了戕害刘伯温的契机。此番,朱元璋之手段极为狠辣。其遣自己最为信重的副手胡惟庸,携宫中御医去探视抱恙的刘伯温。

刘伯温对此自是未存戒心,且有礼地迎纳了这些前来探视他之人。岂料,在刘伯温服用了御医所开之药后,其病情反倒愈发沉重。

朱元璋决意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结果保住性命

他身患重病,行至朱元璋跟前,意欲阐明此事的来龙去脉。然而,朱元璋未显半点慌乱,反倒沉着地嘱刘伯温安心养病。

于是,朱元璋将身患重病的刘伯温遣归故乡。数日后,这位曾助力朱元璋缔造大明王朝的功臣,与世长辞。

即便濒于弥留之际,刘伯温仍旧心系大明之未来,留存若干隐秘遗言,期望可为国家贡献心力。

朱元璋决意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结果保住性命

【功成名就,声名狼藉】

一生赤胆忠心,终究未能避开杀身之难。刘伯温的境况,着实是一出悲剧。他的忠贞与才学,虽曾助力朱元璋铸就大明王朝,然而最终所获结局却不尽人意。

在一定程度上,刘伯温的际遇亦体现出作为开国之君的朱元璋的某些不足之处。虽说他自平民之家崛起,最终成为大明王朝的创建者,然而其性格中存有一些负面因素。

朱元璋决意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结果保住性命

对于往昔的功臣,朱元璋呈现出一种典型的“卸磨杀驴”之举。在刘伯温可为其效力之时,朱元璋诚然是全然信任并倚重于他。

然而,当明朝政权逐步稳固之后,朱元璋便忧虑那些功高权重的大臣会对其统治形成威胁。为此,他着手铲除那些往昔功绩卓著的臣子。

朱元璋决意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结果保住性命

此种行径虽可于短期内强化自身权势,然而长远视之,势必会遭受世人诟病。毕竟,朱元璋身为开国之君,应当更多地彰显出仁善与宽宏,而非暴戾与妒意。

刘伯温,这位曾助力其铸就大明王朝的功臣,最终仍未避开杀身之祸,此实乃朱元璋统治的一处暗影。也许,朱元璋之举动,并非全然源自对权力的贪恋,而是源于对国家安危的一种顾虑。

朱元璋决意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结果保住性命

他担忧自身所建帝国会受这些功臣的影响力冲击而瓦解,故而只得施予残忍手段将他们铲除。然而,此种行径终究难避世人的责难。

刘伯温之结局,乃朱元璋统治的一则写照。此出身寒微却功绩卓著之文士,虽助力朱元璋创立大明王朝,然终未避杀身之厄,实乃一悲怆之事。

朱元璋决意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结果保住性命

【结语】

尽管朱元璋的行事之举为世人所诟病,然而我们亦不可全然抹煞其身为开国之君所建树的功绩。

终究,是其依靠自身的智略与勇毅,最终缔造了大明王朝,造就了一段盛世之景。

而刘伯温的境况,再度警示我们,权力背后常常暗藏着诸多阴暗。历史的评判或许多依表象,然而真正的原因,往往难以揣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6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元璋想杀刘伯温,刘伯温只用了1个字成功保住性命
刘伯温因辅佐朱元璋完成霸业而驰名天下,朱元璋曾多次称刘伯温是他身边的张良,在文学史上,刘伯温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也被后人比作诸葛亮,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分天下诸葛
2023-03-01 20:55:00
朱元璋诛杀功臣,刘伯温用一首诗保全性命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大杀功臣,而刘伯温则以他的智慧和才能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之间的一首诗,保全了刘伯温的性命,并成为了一个广为流传的传奇。本文将从
2023-12-18 14:51:00
解析杨宪的子孙后代于仕途无缘的原因
...太原阳曲人,元末加入红巾军反抗蒙元统治,后来又投奔朱元璋,因其口才极佳且善于刺探情报,所以朱元璋对杨宪非常器重。在攻打张士诚之时,朱元璋命杨宪前往主帅李文忠处担任属官。虽然李
2023-01-03 21:24:00
朱元璋疑心杀功臣,刘伯温妙计留真传
明朝的统一可以说有刘伯温一半的功劳。刘伯温帮助朱元璋推翻元朝一统天下,他是朱元璋的智多星。有句话这样称赞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可见刘伯温对于朱元璋是多么的重要。
2024-04-18 16:47:00
朱元璋请大臣吃饭,刘伯温为何说皇上要大开杀戒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传奇皇帝,他出身贫苦农民之家,当过放牛娃、做过和尚、当过乞丐,从底层社会一直做到一国国君,完成了逆袭之路。这些逆袭磨砺了他的意志和不屈精神,在军事上,朱元璋
2023-07-26 09:45:00
朱元璋建国初期的政治斗争:浙东集团与淮西集团的较量
朱元璋建国之初,朝内主要存在两股势力,一股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其他成员有杨宪、高见贤等;另一股则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其他成员有郭兴、郭英、汤和、周德兴等。这两股势力明
2023-11-14 15:56:00
刘伯温的生死抉择,智破明太祖的鸿门宴
...被聪明误”,意思是太过明哲保身反而招致祸患。明太祖朱元璋心腹大臣刘伯温,便是这句话的典型例证。刘伯温天资聪颖,学富五车,助明太祖朱元璋建国有功,可他也正是因聪明过人,让明太祖
2023-09-13 01:16:00
明朝做官有多难?严德珉称病罢官,直接被发配去做苦力
...了。很显然,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明朝的官员制度导致的,朱元璋因为出身贫寒的原因,所有他非常痛恨贪官污吏,并且对贪官污吏的惩治还非常厉害,而且给官员们的俸禄还非常的低,这就让大明朝
2022-12-20 21:12
朱元璋有心要杀刘伯温,刘伯温是如何保住一命的
前言作为明朝的开国之主,朱元璋是一个执政手段残忍,行事果决的君主。他为了巩固自己皇权,晚年时连自己的多位老臣也要清洗。而刘伯温就是其中一位遭到朱元璋猜忌的大臣,也是为数不多敢与朱
2024-01-12 10: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