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东汉昭宁元年(西元189年)九月,东汉朝廷发生了一幕变故:依靠军力掌握朝廷的权臣董卓逼迫何太后颁布诏书,废黜当时的东汉皇帝:汉少帝刘辩,并册立刘协为皇帝,这边是历史上的汉献帝。
董卓是一个野心家,而且此时东汉朝廷在黄巾起义的冲击下,对地方的控制已经处于严重衰退的状态。因此董卓的废立行为,一般被解读为是打算给自己将来篡位称帝做铺垫。不过,在名义上,董卓确实有废掉刘辩的合理理由:即让刘协称帝,才是正本清源的行为。
1、正本清源
汉少帝的皇位合法性并非经得起推敲。而这也给了董卓废掉汉少帝提供了依据。当然这仅仅是依据之一。因为即便是汉少帝的皇位合法性没问题,董卓也依旧有其他手段,来铲除汉少帝。毕竟在董卓之前,东汉朝廷已经有过外戚毒死正牌小皇帝的先例。所以汉少帝的皇位合法性问题,让董卓不必直接毒死当朝皇帝(而是选择废黜以后再毒死)。
汉少帝刘辩的母亲何太后,原本是汉灵帝身边的一个宫女。因为宫女生下了皇子,所以宫女也由此一步登天,成为汉灵帝的嫔妃,之后又被汉灵帝抬举,提拔成皇后。
此外,在刘辩诞生多年以后,汉灵帝的另一个嫔妃王美人,又给汉灵帝生下了刘协。
汉灵帝有两个儿子,而且刘辩的母亲也被提拔成了皇后,因此理论上说,汉灵帝应该册立刘辩为太子。因此当时汉廷很多大臣建议汉灵帝按照规矩,立刘辩为太子。不过汉灵帝拒绝了大臣的建议:因为汉灵帝觉得,刘辩的性格行为,怎么看都不适合做皇帝。反倒是刘协更适合当皇帝。但奈何废长立幼不符合规矩,而且刘协的母亲也没有皇后身份。所以两难之下,汉灵帝选择搁置太子问题——而这给了后来的乱局,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伏笔。
东汉中平六年(西元189年),汉灵帝病重。临终之前汉灵帝托孤给宦官蹇硕,希望蹇硕能够拥立刘协为皇帝。
在东汉,宦官专权和外戚专权是一个传统。何后的娘家势力不弱,而且大将军何进就是何后的娘家人。因此汉灵帝也知道,想让刘协称帝,就得寄希望于宦官势力,所以才托孤给宦官。蹇硕起初计划谋害何进,然后拥立刘协,不曾想消息走漏风声,因此何进依仗自己掌握兵权,所以在何进主导下,刘辩才得以称帝。
因此理论上说,刘辩称帝不符合汉灵帝的遗命。
刘辩称帝后,何进借故诛杀了蹇硕。
2、汉少帝的软弱
汉灵帝觉得刘辩不适合当皇帝,倒并非是汉灵帝对刘辩有偏见。因为之后的事实也证明,刘辩确实没有人君的气象。
刚才提到,何进铲除了蹇硕。但是朝廷里宦官集团的势力还在。何进觉得可以直接把其余的宦官头目都杀死,但是何太后担心如果把宦官都杀了,会引起局势失控。毕竟宦官集团也是树大根深,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局势动荡。何进于是派人找并州牧董卓,让他带军队进京城,帮助自己铲除宦官们——何进觉得借助地方的军队,可以很好的清洗宦官势力。
对于何进的逼迫,宦官们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选择暗杀手段,杀死了何进。何进被杀以后,袁术等人趁机带兵去杀戮宦官,而宦官们见抵挡不住,于是裹挟何太后、汉少帝等人出逃。从这个细节不难看出,即便是没有董卓之乱,东汉朝廷也未必能继续维持下去。
汉少帝和刘协等人逃亡过程中,恰好遇到了董卓的部队。面对前方出现的董卓大军,汉少帝手足无措,而刘协倒是可以说清事情的原委,还嘉奖董卓“勤王有功”(此时刘协只有九岁)。这个情况让董卓也觉得:如果以汉少帝无能软弱的名义来废掉汉少帝,最起码名义上没问题。此外,刘协是被董太后抚养长大的。所以董卓觉得,拥立刘协做皇帝,自己还可以借此和董太后攀亲戚,有助于自己弄权。
3、董卓弄权
于是稳定局势以后,董卓开始提出要废掉汉少帝,理由就是前文说的,一来汉少帝不如刘协有人君的气质,二来就是汉少帝登基不是汉灵帝的真正意志体现。董卓的主张招到了朝廷很多实力派的反对。但即便如此,董卓还是废掉了汉少帝。而实力派则以拥护汉少帝复位的名义,起兵讨伐董卓。
于是,东汉末年的实力派内战,也由此拉开序幕。
其实本质来说,董卓废掉汉少帝,目的是给自己树立威望,方便弄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8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