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的血亲复仇观念很浓?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7 14:05:00 来源:戏说三国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的血亲复仇观念很浓?

在我国古代“同态复仇”是被允许的,根据《周礼·秋官·朝士》记载:凡报仇者,书于士,杀之无罪。很简单,就是为义复仇,视为无罪。商鞅变法之后,“同态复仇”就变成为非法的,任何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虽然汉朝之后对“同态复仇”减轻了处罚,但一直没有在立法上给予认可。

讲完了“同态复仇”的发展,我们来具体看看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血亲复仇很普遍。血亲复仇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家族利益高于一切,对某一个人的人身伤害,被认为是对一个家族全体成员的侵害;对一个人身伤害行为,被认为是加害人的家族成员。在这里为什么要说血亲复仇?主要是为读者们讲一下同态复仇和血亲复仇的不同。

关于血亲复仇,最著名的就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伍子胥。伍子胥的父兄因奸佞陷害,被楚平王杀死,伍子胥逃到吴国,为吴国练兵,最后率领吴国大军攻入楚国。对已经死亡的楚平王,伍子胥依然把楚平王尸体挖出来,鞭尸三百以报仇雪恨。对于血亲复仇的流行,主要原因有三。

1.先秦时期,对于血亲复仇,并没有法律规定,多数都是对复仇的表扬。如齐国齐哀公因纪侯的谗言,被周王烹杀。齐国历经九世至齐襄公灭纪而备受《春秋》褒奖。《公羊传》对齐襄公灭纪的合理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公羊传》认为在“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情况,缘恩疾者可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不能通过以正常合法的途径来申冤雪恨的处境下,个人或群体根据自己的“恩疾”自行复仇。《公羊传》还记载了一段关于臣子可以向君王复仇的论调。“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推刃之道也,复仇不除害,朋友相卫,而不相迿,古之道也。”所以,先秦的贵族熟读史籍,对先秦时期的血族复仇有深刻的了解和认知。在伍子胥为父兄复仇之前,就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复仇案例。最著名的就是晋国的赵氏孤儿。

2.先秦时期,家国概念很淡,秦国的名臣名将,大多数都是来自东方诸国,如:齐国的蒙鹜一脉;魏国的张仪、商鞅;楚国的魏冉、卫国的吕不韦、鲁国的墨家学派相里勤等等。背叛习以为常,如我们熟知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参与五国伐齐,差点害的齐国灭国。西周的申侯为一己之力,竟联合西戎进攻大周,导致镐京被西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伍子胥率吴伐楚,鞭尸三百,名震当时。关于公族之间的复仇,皆被春秋战国史料记载,对于遗失的我们不做考究。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的血亲复仇观念很浓?

3.春秋战国时期,除却外部的国与国斗争激烈外,国家内部斗争也非常激烈,个人利益主义和家族主义高于国家大义。伍子胥灭楚、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都是这个时期斗争的典型,尤其赵国对将中山国吞并,就是因为内斗。中山舋(xin四声)王九年(前312),相国司马赒病逝,其子司马憙袭爵蓝诸君之位。司马憙华而不实好大喜功,其父生前对他很不满意,临终前嘱咐舋王不要重用他。但是司马憙为人狡诈,暗中投靠了赵国,在赵国的帮助下,迫使中山舋王任用司马憙为相。司马憙当上相国以后,排斥武官,重用文士,极力倡导“无为而治”,使得中山国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大幅下降。多次对赵国的作战胜少败多,最后中山舋王罢免了司马憙的相位。

中山舋王去世后,传位于儿子中山姿王。中山姿王一上台就做了一件让满朝大臣深感意外的事情,重新任用司马憙为相国。他认为司马憙有治国的才能,虽然以前做错了事,今后改正就是。遗憾的是司马憙并没有按中山姿王的设想走,而是继续推行他的“无为而治”的国策,重文人,轻武士,毁军队,废法律。使中山国朝政混乱,国势大衰。中山姿王这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罢免了司马憙的相位。但是司马憙私通赵国,通过赵武灵王以武力公开向中山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山姿王恢复了他的相位。这便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司马憙三相中山”。司马憙三相中山后更加恣意妄为,他为了讨好赵国,出卖中山国利益,排挤和害死了许多正直大臣,先后暗杀了卿士爰骞,谋杀了大将军季辛,解除了乐毅等将军的官职,使那些能征善战的武官在家闲居。

在司马憙的祸乱下,公元前296年,中山国被赵国吞并,而司马憙优哉游哉的生活,直到汉武帝时期,后世孙司马迁的壮举《史记》才摆脱这个大奸臣的坏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7 19: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姓是什么样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普通百姓是否有家国的观念?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也是众说纷纭的,有人说当时的国家观念还没有现在如此发达,所以在当时的人们很少会有爱国这种观念。而也有人则认为在当时的楚国
2023-05-19 14:28:00
他是三国最不讲武德的战将,将关羽一族灭门
...范,是社会的思想观念。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社会内,对血亲复仇普遍加以承认。儒家对于复仇这种“义举”是首肯甚至鼓励的。《礼记·檀弓上》记录: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
2023-10-28 15:06:00
《史记》中的聂政传奇:刺客、情义与历史的交织
...,选择了用结束自己的生命来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代价。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中,有一位名叫严仲子的大夫。他因与韩国的丞相侠累有深仇,被迫潜逃到濮阳。在濮阳,他听闻了聂政这位出色的刺客的名
2024-02-21 20:46:00
看看春秋时期的张仪报仇有多厉害
春秋战国,纷纷扰扰,时势造英雄。合纵连横,反反复复,英雄造时势。话说战国时期,有个闻名天下的组织,鬼谷子。是有名的猛人生产基地,培养出很多能左右天下格局的猛人。而这类猛人,向来是
2023-05-11 16:37:00
夫差是因为西施就放过勾践吗
...践的评价没有错,只是对夫差的评价笔者有些别的看法。春秋战国晋楚争霸时期,长期征战让各国都深受其害,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七月,晋、楚、宋、鲁、卫、陈、郑、曹、许、蔡
2024-02-06 17:08:00
电影《封神》中,姬昌预言纣王死于血亲之手,究竟有何依据|文史宴
...一个细节,西伯侯姬昌为商纣王算卦,说纣王将来会死于血亲之手。虽然电影没有结束,但我们可以预测到纣王的结局:他最终是死于自己的太子殷郊之手。但在我们的印象中,不管是正史《史记》
2023-09-19 11:47:00
...上,司马迁是在宣传一种华夏认同的史观,这种史观早在春秋战国就已经出现了。春秋初期,齐、晋还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来抵御夷狄、荆楚,进行了争霸活动,而楚王也自称是“蛮夷”。但到
2024-04-29 22:22:00
同样是王室南渡,为什么一个叫东晋,一个叫南宋?
...大变局有关。商周时代的人们就认为自己位于天下中心。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形成了“南方为蛮、北方为狄、东方为夷、西方为戎”以及与之对应的“中国”的概念。到西汉,关于中央与四方的政治
2023-06-13 17:57:00
聊聊那个曾在战国时期熠熠生辉的学派墨家
...“非命”、“兼爱”,与儒家的“天命”、“爱有等差”观念形成鲜明对比。他强调“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并倡导“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的社会理想。墨子出身平民,是一名小工业
2024-04-23 11: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