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苏东坡一直在被贬,却都能随遇而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2 10:46:00 来源:戏说三国

苏东坡一直在被贬,却都能随遇而安

金秋时节正是人们喜迎丰收的好季节,特别是全国第一个农民丰收节刚过,让人们对丰收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渴盼。往事越千年,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对丰收的渴盼一点不比今人差,无论他走到哪里,都在为之而奋斗,为之而歌唱。

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年),26岁的苏东坡开始了他4年的凤翔通判生涯。凤翔,古称雍州,因传说“凤凰鸣于岐、翔于雍”而得名,今为陕西凤翔县。凤翔这个地方比较贫穷落后,经常发生旱灾,颗粒无收也是常有的事儿。第二年,凤翔久旱不雨,苏东坡与太守一方面去太白山求雨,祈祷灵验;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抗旱,以最大限度降低百姓的损失。也许是精诚所至,不久天降甘霖,大旱解除。正好,苏东坡组织迁建的亭子也刚建成,于是便欣然以“喜雨”命名,并写下著名的《喜雨亭记》:“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文中最后写到:“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表达了苏东坡对天降喜雨、渴盼丰收的喜悦之情。“喜雨亭”名字的由来,不正是苏东坡亲民爱农的一段佳话吗。

苏东坡一直在被贬,却都能随遇而安

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41岁的苏东坡调任徐州太守。当年秋天,黄河决口,水困徐州。“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太守苏东坡挺身而出,喊出了“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的誓言,积极组织军民筑堤抢险,他更是亲荷畚锸,布衣草屦,“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与民众一道抗洪抢险。“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就是当时他抗洪的情景再现。最终获得了抗洪胜利,百姓无不欢欣鼓舞。苏东坡又提出“筑堤防水,利在百世”的主张,继续带领民众在城外修筑防洪堤坝。防洪、筑堤、引洪入黄,最终解决了徐州城的水患问题。水患解除了,徐州人民迎来了丰收年。苏东坡的心情可想而知,他写下了《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

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化工余力染夭红。

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甚时名作锦薰笼。

苏东坡的这首词开端直抒胸臆,表达他对丰收的无比喜悦之情;并且使用拟人化手法把麦浪翻飞姿态写的活灵活现,苏东坡对农事农民的关心也尽在其中。

苏东坡一直在被贬,却都能随遇而安

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44岁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为官俸停发,加之他家中并无积蓄,所以一大家人吃饭顿时成了问题。在朋友的帮助下,苏东坡在城东坡弄到一片营防废地,但多瓦砾,杂草丛生,不宜耕种。苏东坡就带领全家老小清除瓦砾,刈割荆棘,深挖细整,展开了开荒大生产运动,终于整理出50亩田园,冬种麦,夏种稻,还种了一些蔬菜瓜果。第二年冬,又在东坡地废基上盖起了五间房屋,房屋竣工时下了一场大雪,苏东坡在居中明间堂四壁画上雪景,取名为“东坡雪堂”,从此自号“东坡居士”。尽管苏东坡一家很努力去耕种,效果仍然不是很好,第一季种大麦,收成还好,收了一些大麦;第二年种水稻,收成很不好,但打下来的稻子总算还够全家人吃的。

为此,苏东坡有感而发,写下了体验农耕和丰收喜悦的《东坡八首》,其中之五写道:

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桑柘未及成,一麦庶可望。

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

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再拜谢苦言,得饱不敢忘。

苏东坡一直在被贬,却都能随遇而安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东坡再次被贬到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苏东坡把自己的余生奉献给了这片土地,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育人才,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学。在宋代100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后来苏东坡的弟子姜唐佐打破纪录,为此他兴奋地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不仅如此,苏东坡还带领当地百姓挖水井、开荒地、建桥梁、搞卫生等等,至今在儋州还流传下来的还有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桥、东坡帽等。在离开儋州后,65岁的苏东坡听闻当地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欣喜之时提笔写下了《儋耳》诗: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其中野老一句,是指苏东坡初到儋州,遇上连年灾害,到了元符三年(1100年)粮食喜获丰收。因为苏东坡早就与海南人民休戚与共了,野老的喜悦就是他的喜悦。苏东坡歌唱丰收的心情溢于言表,至今令人感叹。

苏东坡一直在被贬,却都能随遇而安

一路走来,一路歌唱,苏东坡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2 11:45:3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走跟着东坡先生干饭去
...研学游线路发布会将于2月19日在儋州海花岛举行。海花岛苏东坡历史文化艺术馆精心布置宋代雅集,现场还原苏东坡当年与众多文人雅士相聚的场景,届时还会准备包括主菜、海鲜、素菜、水果
2023-02-19 07:28:00
1月29日,儋州市纪念苏东坡诞辰987周年“寿苏会”在该市东坡书院举行。本次活动以“癸卯寿苏四海龙腾”为主题,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寿苏礼乐”“儋州苏音”“南溟文宗”“文脉传
2024-01-31 15:39:00
循着东坡足迹,在海南开启“春风之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消息(记者 丁文文)“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苏东坡居琼三年,其笔下生动展现了海南的文化、历史、自然风光,在海南大地上留下了无数佳话,成为海南旅游的一大亮点。时下的海南岛
2024-01-09 13:06:00
话剧《载酒东坡》将于12月26开演 带你穿越时空遇见东坡
...济开发区滨海文化广场文化馆上演。话剧《载酒东坡》以苏东坡晚年流放儋州时设立载酒堂,招收海南学子为引,通过讲述海南学子的感人友谊来引出苏东坡与章惇的陈年往事。 全剧以兄弟情谊为
2023-12-24 20:16:00
《苏东坡的歌》新书发布会在海口举行 专家称以艺术手段弘扬东坡文化
南海网3月9日消息(记者 陈望 )3月9日下午,《苏东坡的歌》新书发布会在海南省图书馆东坡书房举行。《苏东坡的歌》是一本以音乐为舟,诗词为帆,驶向心灵深处的著作。在新书发布会现场
2025-03-09 21:13:00
海南省演艺集团话剧《东坡载酒》12月下旬在儋州首演
...兄弟情谊为题,不忘初心为旨,二者贯穿始终,通过讲述苏东坡在载酒堂、招收海南第一举人姜唐佐和海南第一进士符确的往事,引出苏东坡与章惇一生的爱恨情仇。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其他以苏
2023-11-29 23:49:00
...片时间阅读,这次,我决定安静地读一本书,一本名为《苏东坡传》的书。因为一个人,开始读一本书,而这个人,是从读他的《水调歌头》起,就一直撞击我的心灵。所以,关于他的书,我要安静
2024-05-16 08:53:00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是个闲不住的人,好交友,喜劳作,爱宴饮。他62岁时,到了人生最后一个谪居地海南儋州,结识了当地一些秀才文人,不久就与这里的男女老少都混了个面熟,
2024-01-20 03:59:00
东坡文旅大会 | 研学游团员前往昌江峻灵明王庙 开启新一站寻迹之旅
...网、南国都市报2月22日消息(记者 梁振文)900多年前,苏东坡讲学布道、施教为民,开启了琼州人文之盛,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芳香文脉。2月21日,海南东坡文化古迹研学游,“海南万
2023-02-22 17: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
淮军公所看大戏,听戏的时候别忘抬头看看戏台这里!
2025-10-01 13:26:00
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开幕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上午,由淮南市文联主办的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在该市1952美术馆开幕
2025-10-01 14:04:00
有声书|郎官巷里的“中国西学第一人”
迈过东街口前气派的南后街大门,往前步行十余米,举身向左,可见郎官巷静静等候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短短百余米的小径旁
2025-10-01 16:0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09-30 21:41:00
周总理临终都在牵挂的福州人,又上央视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国庆将至一位福州人的事迹在央视播出他的身上有什么故事?余则成是虚构的但吴石是真实的今年9月30日这是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当天
2025-09-30 22:45:00
中华文明的根系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而粮食作为文明存续的物质基础,早已超越物态范畴成为政治伦理、社会秩序与文化认同的根基
2025-09-30 1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