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婆婆七十六岁生日那天,宋晓春决定让她离开了家门。
他将婆婆的行李和衣物装进了两条麻袋,在邻居们好奇的眼神中,将它们塞进了小叔子车的后备箱。
尽管婆婆哭天抢地,但宋晓春毫不动容,甚至轻轻拍了拍手上并没有灰尘的手:
“妈,别闹了。你不是一直讲究公平吗?你也不是说你不只方军一个儿子吗?
今天,我就把你所要求的公平还给你。
我家养了你十年,让方明也养你十年吧。十年后,如果你还在,我也还在,我一定会亲自去接你的……”
宋晓春的婆婆有两个儿子,大的叫方军,小的叫方明。
通常在农村,老人大多会和小儿子住在一起,公婆也不例外。
然而,方明一直在外面打工,后来在城里买了房子,便把媳妇和孩子一起接了出去。
于是,家里的院落里,只剩下了公公婆婆。
尽管方明一家人进了城,但户口依然在村里,还有口粮地。每次方明回来,都会往外搬些米面粮油。
宋晓春看在眼里,也并不眼红。毕竟,方明的地和公公是白种的,给他们点东西,也是应该的。
婆婆66岁那年,公公患了一场大病,花光了老两口一辈子的积蓄,却未能挽回公公的生命。
公公去世后,婆婆的精神一下子就垮了,整天看着萎靡不振,不爱种地也不爱吃饭,仿佛失去了生活的动力。
为了防止她出事,方军和宋晓春商议,决定把老人接过来同住:
“这样的话,早晚就有人陪她说说话,说不定她会好起来的……”
宋晓春并没有反对,她看在眼里,婆婆的变化她心知肚明。如果自己不同意,万一婆婆出了什么事,不止方军,就连自己也会难以原谅。
于是,宋晓春收拾出了东偏房,亲自去接婆婆过来。
这一住,就是十年。
在这十年间,要说婆媳之间一点矛盾也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婆婆性格有点暴躁,还爱唠叨,但宋晓春脾气好,善于调解。
每次和婆婆闹矛盾,都是她先低头。
老人家么,唠叨和爱管闲事都是通病,作为子女低头,不丢人。
这是顺应,也是孝顺。
何况,她在婆婆那里受的委屈,从方军身上都能找回来。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反过来也是一样的,知母也莫若子。
方军清楚婆婆的脾性,每次婆媳有矛盾,他都明白媳妇是受了委屈的。
于是,他把全部工资上交,家务活争着干,甜言蜜语也是不断地倾注在媳妇耳边。
更重要的是,他把岳父岳母也当成亲父亲母一样孝顺。
他对宋晓春说:“付出都是相互的,你对我妈怎么样,我心里都清楚。作为回报,我也只能竭尽全力地对你爸妈好。”
方明每逢年节回来,都在哥嫂家吃饭。宋晓春并不介意,她对小叔子说,妈在哪儿,家就在哪儿:
“现在妈住在我们这儿,你也别感到不好意思。
一年也就几次,吃几顿饭而已,嫂子还是能应付得来的。
只要你觉得嫂子做的饭好吃就行……”
家里的时合水果和农产品,也会送给小叔子。
公公去世那年,本来想让小叔子种他的地,不收钱,适当给些农产品就行。
方军想应下,但宋晓春拦住了。正巧村里成立了合作社,一亩地租金800块,她帮小叔子租了出去。
邻居都说她傻,地不种还得交钱。
但宋晓春说:“不一样,我种了他的地给他东西,那是他应得的。哪怕给他再多,他都不会记得我的好。
我不种他的地,我给他东西,他会感激我的付出,欠的也是一份情份……”
婆婆的地她倒是种着,因为婆婆和她住在一起,她也觉得心安理得。
可她觉得自己在婆婆身上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有时人心不足。
渐渐地,婆婆把她的善良当成愚蠢,把她的不争不抢当成了软弱可欺。
更是把远亲近邻的议论发挥得淋漓尽致。
方明回来过年,给了她200块钱,她便赞扬着小儿子,说他孝顺,虽然不在家,但心里总是挂着她:
“我家方明说了,等他熬到退休就回来,天天陪我唠磕解闷……”
她却完全忘记了一年365天,天天吃大儿家的,喝大儿家的,连衣服鞋袜都是大儿媳给买的。
她生病住院,方明请了三天假回来看她,把她心疼的病都好了大半:
“你说你那么忙,还请假干什么啊!家里有你哥就行了。
这不,耽误你挣钱了……”
当天把他赶了回去,还说医院本来就不是人住的地方,吃不好睡不好的。
她住院半个月,宋晓春陪了15天,在她嘴里却没落一个好:“你不陪我谁陪我,全家也就你这么一个闲人……”
住院费花了七八千,宋晓春让方军拿着单据去跟方明算账,说要费用平分,总不能他既不出钱也不出力吧?
婆婆知道了,逮着方军就是一通骂:“这天底下有你这样当哥哥的吗?就这几毛钱还要问你弟弟要?
你知不知道你弟弟在外面多不容易,就连喝口水都要钱?
这些年你种着我的地,拿着我的养老金,还抵不了这些住院费吗?
这钱你要敢让你弟弟出,我就不认你这个儿子……”
一个月百十块钱的养老金,在婆婆眼里也成了一笔巨款。
遇到这种胡搅蛮缠的老人怎么办?如果不想当不孝子,那就只能忍了。
反正只有几千块。
而方明不知道是忘了还是故意的,竟然从来没有提起过。
宋晓春也和方军埋怨过,方军无奈地摸了摸头:
“老婆,我知道这件事情妈和老二不对,可是,他们已经这么做了,我也不能给他们翻脸不是?
要是真的闹起来,还不惹人笑话呀?
下次,下次我一定不依着他们了……”
看着方军陪笑的样子,宋晓春心软了,算了算了,都说吃亏是福,自己吃点亏,全当是福气了。
只是这次,婆婆太过分了,惹得老实人终于也发了火。
高速公路通过他们的村子,婆婆的地被占了一块。
地里是宋晓春家栽的桃树。
地钱赔了三万,树钱赔了四万二。
地钱他们没要,给婆婆办了一张卡,直接打到了卡里。
婆婆老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宋晓春想的简单,这些钱放在那里,以后万一有个什么病啊痛的钱就从这里出。
要是婆婆身体好,最后无疾而终的话,这钱就为她办后事用。
树钱宋晓春没想着给婆婆,树是自己栽的,归自己家,应该没毛病。
谁知道,婆婆却把这笔钱也惦记上了。
婆婆七十六岁生日,方明带着媳妇回来了。
宋晓春做了一桌子菜,兄弟俩还喝了几杯,正聊到兴头上,婆婆发话了:
“方军方明啊,趁着你弟兄俩都在,我有几句话要说。
我的那一亩多地不是被高速路占了么,一共赔了7万多块。
我是这么想的,方军呀,我又不只你这一个儿子,这不还有方明么。这钱呢,我不要,我一个孤老婆子要了也没用,你们弟兄两个就分了吧。
树是你哥栽的,方明,你就吃点亏,给你三万五,方军家呢,拿三万七。
方军啊,吃过饭去银行把钱提出来,把属于你弟的那份给他……”
方军听了母亲的这番话就是一愣:“妈,咱们不是说好了这钱留着应急用的么?
再说了,树是我栽的,关方明什么事?”
“应什么急,我不留,你这是不盼着我有好事啊,再说了,就算是以后有什么事,你们弟兄两个在凑就是。
至于树钱,我不也说了么,你多拿两千,你想想啊,如果不是我的地,你能得什么树钱?”
方军:“妈,你这不是胡搅蛮缠吗?这事不管走到哪里,都没有这分的……”
方明和媳妇坐在一边看他们娘俩掰扯,一言不发。
宋晓春终于怒了:“要分,只分地钱,树钱我是一分也不会分给你们的。
不行就打官司,我奉陪……”
“这是我们老方家的事,跟你这个外人有什么关系?
方军,管好你媳妇,她是不是要上天呐!”婆婆厉声说道。
“妈,本来想着你是个老人,什么事我都忍着,不跟你计较。
可是我没有想到你竟然这么偏心,手心手背都是肉,在你的心里,防军既不是你的手心手也不是你的手背肉,是不是连个手指盖都不如啊?”
宋晓春转身回了婆婆的屋子,找了两条尼龙袋,把婆婆的衣服被子全部装了进去,拎出来塞到了方明车子的后备厢里:
“你说了,你不方军这一个儿子,所以呢,养老也不能指望方军自己。
我家养了你十年了,让方明也养你十年吧,十年后你若还在,我若还在,我一定会亲自去接你……”
回头来跟方明说:“我还是那句话,要是分钱只分地钱,以后要是老人有什么事情,需要花钱的话,你出一毛我绝对不会出八分。
你要是觉得不合理,咱们就经法庭,你前面走,我后面跟着。
今天,你就把妈接走吧,10年了也该你尽尽孝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9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