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红色人物 | 林成法:引领全家支持革命
红|色|人|物
林成法
(1917-1944)
孟河镇银河惜字洲人,1942年参加革命,曾任武进县第二区组织部部长,1944年11月在苏北宝应牺牲。
引领全家支持革命
口述人:林亦武
我叫林亦武,是烈士林成法的孙女。爷爷林成法1942年入党并参加革命,牺牲时只有27岁。听奶奶韩佩英讲,爷爷是地下党员,曾担任武进县地下党干部。爷爷林成法是地下党员干部,经常不住在家里,每个月有15天左右住在勤务兵陈兰章家中,负责做联络工作,在魏村和小河打游击。
日本人经常到我们家抓人,但不敢直接闯进家里,奶奶家中藏有手榴弹、指挥刀,日本人也害怕,只敢朝我家开冷枪。
据我父亲回忆,有次睡觉前,一枚子弹从肚子上穿过,差点丧命。拆迁前,我家大门上有好多子弹孔。那时候的房子都是拿芦苇搭的草房子,知道日本人来了,他们就挖个洞走后门逃出去。当时我家后面有一个大水沟,就走水沟下面一直爬上田埂,走一里多路就可以到江边乘船逃走。爷爷在苏南是干部,解放苏北后,被调去苏北工作。
1944年,爷爷在苏北宝应牺牲。但是牺牲的消息隔了好久才传到家里,奶奶知道爷爷牺牲后,无法为他收尸、做后事。从此,奶奶带着三个孩子辛苦长大,还要赡养两位 老人。她要强,从不表现出爷爷牺牲的悲痛。奶奶裹过小脚,但是所有的田都由她一人种植。到了收麦子的季节,人家全部收好了,开始栽秧了,我们家的麦子还在田里,被水淌起来了,她都是一个人把麦子收好。后来奶奶重新找了一个丈夫,他和我爷爷是堂兄弟,搬过来说照顾,也就是我的后爷爷。
后来奶奶和我们都想去宝应看一看,但是我父亲到了之后,发现那个地方已经被拆迁,修了高速公路,爷爷的墓也找不到了。父亲也找了很多次,没找到爷爷单独的墓,现在的墓在宝应县,是一个集体公墓。后来,常州民政局在搜集抗日烈士线索时找到了爷爷的信息,发现没有他的资料,也没有他的遗骸,所以就根据父亲的一个记忆照着画了张像。根据奶奶描绘出来的特点:一米七五,方方的脸,大眼睛。
爷爷很开朗,领导能力很强。父亲对爷爷很敬重。那时候日本兵来了,我爷爷表现得十分勇敢,坚决抗日。受爷爷的影响,奶奶以及我的姨奶奶就帮他给游击队传口信。比如说这边开会要通知人员,爷爷不好出面,奶奶就帮忙传口信。爷爷牺牲以后,他们也就不送信了。
奶奶性格要强,受到爷爷的影响,就主动过去帮忙 做一些革命工作。我父亲从小比较勇敢,有时候帮着爷爷奶奶办点事情。父亲和爷爷一样是个聪明人。父亲上学时,家里条件很穷,第一年我爸考取了高中,没有钱去上学,第二年去考,又考取了但没上,第三年又考取了。后来爷爷从惜字洲跑到常州市民政局,办了一个三十块钱的补助,把高中三年学费交完了,还买了米贴补家用。父亲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成为惜字洲第一位大学生,被南京医学院录取。但是他上大学的时候已近三十岁了。上学一年后,他得了肺结核,病休在家,当时病休只有一年。一年后,他还没有痊愈,学籍被迫取消,后在牛塘中学做老师。
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加上大学读的医学院,后来就自学成才,做了赤脚医生。在我小时候印象,父亲很好学,我们家虽然穷,但家里有很多书。父亲为爷爷感到自豪,身为烈士家属,我们要比别人更有骨气,父亲从小教育我们为人要正直,做事要勤勤恳恳,不要投机取巧,要合规矩。
-来源-
孟河红色记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6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