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几年前,磊子的父亲去世了,家里只剩下了母亲一个人。孩子们想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这样至少可以照顾她的生活。但是母亲性格固执,也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她总是坚持说自己在老家过得很好,还能和村里的几位老太太聊聊天,种种地方人情味也挺好的。尽管磊子心里想把母亲接走,但还是尊重了老人的意愿。
最近,母亲突然给侄子大明打电话,表示想去他家看看。这个意外的举动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但大家都觉得这是件好事。然而,没想到的是,母亲在大明家住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闹着要回农村老家。她还说想念远嫁的三姐春娟,可是春娟婚后就很少回娘家,这么多年来很少有机会见到她。现在不是节日,她又怎么可能突然来访呢?
三姐春娟是否能回来,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磊子家有六个兄弟姐妹,三姐春娟是其中一个离家最远的。家境贫困时,她跟着母亲要过饭,也跟着大姐外出打工。后来认识了三姐夫。
三姐夫个子不高,却是个字写得漂亮,在厂里很受欢迎。兄弟姐妹中只有大哥上过几天学,其他人都渴望学习但家庭条件不允许。因此,三姐对有文化的人格外崇敬。
尽管母亲本来反对,但家中孩子多地少,养家糊口是头等大事。于是,三姐选择了远嫁。
然而,嫁出去容易,回来却难。
多年来,三姐很少回家。大哥去世时,通讯工具尚未普及,她直到两年后才得知此事。她悲痛欲绝,之前二弟和三弟结婚,她都未能赶回。
大哥去世后,留下了大明跟着父母生活。他们三个一直住在大哥的房子里,一直到现在。
大明性格乖巧,也很努力。他很幸运,上学时基本没有花费,直到高中才开始。他的大学费用凭借着磊子和弟弟的帮助才勉强支付得起。
大一暑假,大明本想找份工作,但奶奶却提出想去看春娟。尽管奶奶年轻时去过几次,后来就很少再去了。或许是年纪大了,她想念三姐,想趁着大明假期一起去看看。
大明陪着奶奶去了三姐家,逗留了半个月。这段时间,大明对磊子说:“奶奶脸色好了很多,看上去也开心了。”毕竟这么多年才见上一次,谁的女儿不让人心疼呢?
母亲上次去三姐家已经是很久以前了,那时三姐的次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如今已是初中生。以前的房子破旧不堪,低矮通风不良,夏天闷热难耐,尤其家门口正对着一条沟,村民倾倒垃圾时臭气熏天。
如今,三姐的新房宽敞明亮,母亲放心了,知道女儿过得不错,所以才主动前来看望。自那x
大明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年,手头攒了一点钱。十月一回家时,拿出7000块钱交给父亲,让他帮忙翻修家里的房子。
家里的房子是大哥结婚时建造的,已有二十多年历史,漏雨、厨房被大火烧过,更糟糕的是,院墙已经塌了两面,路人经过都能看到院子里的情况。大明觉得该修缮院墙,虽然资金有限,但仍决定先动手修缮。
在大明毕业的两年里,只要有点闲钱,他就拿回家让父亲帮忙翻修房子。修了顶棚,重新铺了水泥地面,安装了灯具,尤其厨房重新搭建,院墙也重新修筑,这些已经足够了,其他的就不奢求了。
随着大明在外立足的逐渐稳固,他开始着手自己的事业,回家的频率变得越来越少。不过,他表示一旦买了房子,就会接爷爷奶奶过去住,这样就不用来回奔波了。
然而,爷爷却没有等到那一天,他在大明计划实现之前就去世了。
所有人都从外地赶回来参加葬礼,唯独三姐没有出现。
并非她不愿意回来,而是无法回来。她不识字,不会乘车,一旦离开家门就会迷路,完全不知所措。
几年前,她的丈夫去世了,大姐已在外定居,二姐还在上学,家里空无一人,她束手无策。
在电话里,三姐哭着向磊子求原谅,强调这不是不想回来,而是无法回来。
磊子明白,路途遥远,车票难买,更关键的是三姐身边无人相助,她像个孩子一样,不敢外出,不敢独自行走,除了自家附近的集镇,她对外界一无所知。
三姐寄来了1000块钱,算是尽了份力量参与葬礼。后来磊子把这1000块钱取出来,交给了母亲。
他知道,父亲去世后,母亲又不愿跟着孩子们出门,在家独自一人,生活上需要费用,所以他取出了三姐的1000块,又添了1000块,留给了母亲。
葬礼办理得很快,所有人都离开了。
大姐告诉磊子他们不用担心母亲,她会经常和二姐来看望她,家里有什么事情也会尽力帮忙处理。
大姐和二姐都在老家,她们离家较近,常常回娘家。大姐现在生活轻松,孙子已经长大,女儿嫁到了外地,除了照看家里几亩地,她基本没有别的事情。相比之下,二姐就辛苦多了,她要照顾两个儿子的孩子,想要稍作休息都很难。
大姐有时早上会来看望母亲,帮忙洗洗衣服,可能吃个早饭就走了。
家里的地已经都出租了,但母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尽管已经80多岁了,仍然喜欢种地。磊子担心她身体受不了,只允许她在院子里干点轻活,母亲就种些大蒜、花生,偶尔也种些芝麻。
大姐有时会带着母亲去集镇上买些种子,有时还会帮忙翻土、浇水、施肥,基本都是自己在忙活。收割时,大姐和二姐会一起过来帮忙,母亲不需要做太多事情,但她还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有时大姐刚放下工具,她就会接过来。
不管孩子多大了,做母亲的总是觉得他们干活不细心。
近年来,侄子也回到了老家,买了市区的房子。他说这样离家近一点,万一家里有什么事情也好及时处理。
大明买了房子,想让母亲过去住,但母亲不愿意。她喜欢农村的生活,喜欢和邻居闲聊,喜欢在院子里种些蔬菜,虽然一个人,但觉得很舒适。
大家都以为这样的日子会持续很久,但有一天,母亲突然说想出去走走。
她先去了大姐家住了三天,然后去了二姐大儿子家住了五天,接着去了二儿子家住了五天,最后说想去大明家看看。
大家不知道母亲是怎么想的,平时几个孩子邀请她过去住她都不愿意,没想到现在却要去所有孩子的家里住一遍。
大明不在意这些,直接接了母亲走。反正就在市区,四个小时的车程,非常近。
母亲第一次来到大明的家,有些拘谨。
这是她第一次坐电梯,楼层很高,有些不适应。她进了这个普通的三室一厅的房子,觉得很新奇,到处都在看看。
翠萍离婚后又嫁了,但她的孩子香甜留在了身边。
这套流程在母亲其他孩子家里都经历过,母亲总是喜欢看看各个角落。
大明每天下班后第一时间回家给母亲做饭。吃完饭,他会带母亲到小区楼下散步。晚上,小区旁的公园有人跳广场舞,家长们也带着孩子玩。
大明了解母亲喜欢孩子和热闹,所以带她去了。尽管母亲年纪大了,走路需要拄拐,但她也会走一段路,虽然稍微停息一下,否则会喘不过气来。有时大明还带母亲去菜市场买菜,母亲总是喜欢逛一逛。
大明知道母亲喜欢吃芒果、香蕉和葡萄,但不能多吃,所以每次都买一点,等吃完再出来买,这样既锻炼了,也吃到了新鲜的水果。
大家都以为母亲会多住几天,但她只住了大概一个星期,就要回家了。
众人劝说,但母亲坚持要回去,她说家里的菜该浇水了,狗和猫也该吃饭了。
回家后半个月,母亲忽然想念春娟了,但80多岁的她走不动,也坐不了车。
磊子连忙给三姐打电话,三姐等儿子放假后才能出发。
母亲说没事,能见到就好。
等了几天,三姐带着儿子来了,还带了大包小包,显然想在这里住一段时间。
几天里,母亲带着三姐在村子里走走,看看老宅子。这个老宅子曾经养育了六个兄弟姐妹,虽然十几年前已被拆掉,但现在已是老六一家的房子。
过了几年,香甜大学毕业了。当时,哥哥已经在外地站稳了脚跟,想把妹妹推荐到他所在的公司工作,这样兄妹俩就可以在一起了。
然而,香甜却拒绝了这个提议。她表示,姥姥身体不好,母亲改嫁后有了两个孩子,她觉得有责任回家照顾姥姥。
于是,香甜在老家市区找了一份工作。平时休息的时候,她会乘公交回老家,陪伴姥姥。
姥姥年纪大了,本身就有病。这些年来,香甜没少带她去看医生,也没少给她买药。但是情况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很难有什么改变了。
为了让姥姥生活更加方便,香甜对家里进行了翻新,安装了空调、全自动洗衣机和热水器。虽然家在农村,但她尽量让家里变得更加智能化,这样姥姥和姥爷就不那么辛苦了。
有时姥姥会笑着说:“现在的人真懒,连扫地的机器都有了,得花多少钱啊。”
每次香甜报价时,都会抹掉一些数字,这样姥姥就不会太心疼了。
日子就这样过着,大家各自安好,但没想到有一天奶奶却突然来了,而且目的明确。
原来几年前爷爷去世了,家里的责任都压在了奶奶身上。
佳明仍然没有进步,一直依赖着奶奶,生活上依然无法自立。他几年来一直在相亲,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也就失去了信心,整天在家钓鱼或者和村口的老头下棋,不愿意出去工作。
哥哥虽然在外地已经站稳了脚跟,但结婚、买车、买房、彩礼,哪一样不需要花钱?
而奶奶呢?年纪大了,已经不像年轻时那样能干了,想要给孙子找个媳妇,确实很难。
她就哭哭啼啼地找到了香甜,但前几次都被姥姥挡了回去,只是这一次好像拦不住了。
“香甜,你出来,别躲在屋里!我看到你了!你怎么能这么狠心不管你哥你爸呢?我这个老太婆该怎么办啊!”
姥姥很生气,拿着扫帚要打奶奶,被姥爷拦住了:“你打坏了她怎么办?”
奶奶又说:“你可是我们家的孩子啊,没有你爸哪有你!你不能这么狠心!”
狠心?谁才是狠心的?
当年如果不是姥姥姥爷竭尽全力抢救,哪会有现在的香甜?现在看到香甜能工作、能赚钱了,难道要她拿钱养你们?你们怎么想的!
后来,奶奶又来闹过几次,每次都被姥姥赶走。
兄弟姐妹从外地匆匆赶回,匆忙筹备着丧事。
那些日子,春娟仿佛失去了灵魂,像个木偶般无所作为,大姐和二姐一直在哭泣,而两个弟弟则忙着安排各种事务。
丧事结束后,大姐和二姐在家里准备了几道菜,他们一起在厨房里用餐。
此时,磊子终于明白了母亲近来的种种举动,一切都豁然开朗。
过去,母亲总是不愿意与孩子们同住,无论怎样劝说都无济于事,但突然间她开始表现出想要外出的迹象,想要到每个孩子的家里走一遍。原来,她在为最后的心理准备。
母亲一直牵挂着远嫁的三姐,担心自己离世后,孩子们回到老家会感到孤独无助,因此她带着孩子们在村里走过一遍又一遍,见到熟人就介绍他们认识,告诉他们这个人是谁,以前住在哪里。
就像小时候,母亲教导孩子们认识人一样,现在,她又带着他们,重新走一遍老家的路。
母亲临别前,去了每个孩子的家里,也品尝了三姐包的饺子,算是了无遗憾吧。
她一直牵挂着的女儿,在她最后的时光里,始终陪伴在身边,也算是最好的结局了。
辛勤一生,最后仍牵挂着孩子们的一切,母亲这一生,是充满了牵挂的命运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0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