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汉朝流行厚葬,这位汉朝老人却选择裸葬堪称第一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08 16:22:00 来源:戏说三国

古人重视死亡甚于重视出生,帝王死后大肆铺张,有“事死如事生”的说法。《礼记》对于死后入葬有严格的规定:“衣足以饰身,棺周于衣,椁周于棺,土周于椁。”

一个人死亡后,标准的埋葬程序是,遗体要以衣服、鞋子、帽子等寿衣装饰,以棺容纳逝者,以椁容纳内棺,以黄土容纳外椁。

葬礼分为讣告、小殓、守灵、大殓、吊唁、出殡、谢孝等诸多繁琐的细节。

虽然逝者无法感知死后究竟有多么风光,但是活人一定要在葬礼上做足文章,因为这关乎一个家,甚至是一个家族的脸面。

贵族人家极尽奢华之能事,逝者身穿金缕玉衣,或者是数层丝绸锦缎的华丽外衣,不仅陵墓庞大壮观,而且随葬陪葬品极为丰富。

相对而言,贫困人家即便是买不起棺材,至少也要穿上装老衣服,卷上草席埋葬,把亲人一丝不挂埋进黄土,这在中国古代简直是天方夜谭。

凡事都有例外,汉朝就真实发生过——儿子把老爹裸葬入土的特例。

这次葬礼并非儿子不孝,而是谨遵父亲的临终遗嘱。亡者的名字叫杨贵,汉中城固(今属陕西城固)人,人们习惯称呼他为杨王孙。

杨王孙是因为家里穷吗?非也!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的杨王孙“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

——学习黄老道学,家里有价值千金的财产,善于养生之道。可是这位杨老头为何如此特立独行呢?他是故弄玄虚,还是哗众取宠?听听他自己的说法吧!

《汉书》记载:杨王孙临终的时候,对他的儿子说:“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

——我死了一定要裸葬,赤条条来,光溜溜去,算是返璞归真了,你千万不要违背我的意愿!

儿子不清楚裸葬的概念,杨王孙就给儿子讲解具体操作方法:“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

——我死了,你就用布袋子装着尸体,葬入地下七尺的地方,而后从脚底下抽出布袋,让我的身体亲近泥土。

儿子感到左右为难,按照老爷子的遗嘱去办,肯定会遭人耻笑,甚至是辱骂,不听老爷子的话,又感到自己不孝顺,思来想去,杨王孙的儿子就写信给父亲的朋友祁侯缯它,请他劝劝老爷子。

缯它写信说:“我听说你立下裸葬的遗嘱,我认为你太难为自己的儿子了,圣人云‘为之棺椁衣衾’,人死了穿上衣服,装进棺材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你千万不要这么做了!”

杨王孙坚持自己的观点,他回信给朋友缯它说:“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我之所以坚持这么做,就是要矫正这种流传千年厚葬的不良社会风气。

在信中,杨王孙谈到,葬礼的本义不过是亲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后来人们互相攀比,才使葬礼变了味。

把许多有价值的物品深埋地下,引来盗墓贼,这和暴尸荒野有啥区别呢?

人死如灯灭,万事成虚空,搞那些铺张浪费、徒有虚表的事情毫无意义,人死后归于泥土,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杨王孙的执着,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遗愿——裸葬。

杨王孙不是官员,他的行为最终也未能改变汉代奢华的厚葬风气,不过对后世的人们也多多少少产生了一点影响,如魏王曹操曾提出自己要裸葬,尚无资料证实曹操是否实现了这个遗愿。

五代时期的后周皇帝郭威死后以瓦棺纸衣入葬,开创了帝王薄葬之先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8 20:45:3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庄子假死,试探妻子对他的真心,结果如何
...请了好几位大夫都无济于事。最后来了一位自称是神医的老人,给了田氏一张药方告诉他这方子绝对药到病除。只不过这个药方需要一味奇特的药引子,那就是人的脑髓。田氏一听,取人脑髓是件缺
2024-02-07 19:35:00
85岁老人给自己办“葬礼”背后:因病休学,结婚后不愿返校读书,干什么都想超前一步
2月27日,村里85岁的老人张文明给自己办了一场“葬礼”3月2日,给自己办完“葬礼”后第三天,85岁的张文明坐公交车去20多里外的天静宫,赶一年一度的老子庙会。乡村公交上,身穿皮
2023-03-08 22:24:00
九旬老人离世,儿女们却没有哭,反而说:终于解放了
...有等来。李大娘的老伴在61岁时生病去世,留下了她独自一人。大儿子住在村子里,离李大娘不远,经常去看望母亲。他的妻子也非常孝顺,每次做好吃的都会给李大娘送去一些。两个女儿只要有
2024-03-04 13:08:00
葬礼“瓦罐坟”的习俗是怎么样的
...的一种丧葬风俗,所谓“瓦罐坟”就是先在地下挖出一个一人大小的墓穴,然后三面砌上石砖,只留一个出口,因为形似“瓦罐”,所以得名“瓦罐坟”。与其他墓葬不同的是,“瓦罐坟”所葬的不
2023-07-23 15:05:00
父亲患病都是我出钱,哥哥提出葬礼花费平分,我拿出医院缴费单
...出点问题很正常,去医院检查抽血只是增加痛苦。他认为老人年纪大了,没必要去医院,顺其自然,安心离世就好。我看着父亲憔悴的样子,泪水涌出。我问父亲:爸,你想不想去医院?如果想去,
2024-02-04 22:17:00
活着给自己办“葬礼”85岁独居老人:花了两万,被子女挨个打电话问“开心吗”
...歧,供货的公司算账时少要了两万,张文明和经理商量,一人拿一万,经理答应了,却没把钱给他。他气得辞了职,临走时撂下一句话,“我回家开浴池也不跟你干!”浴池真的开了起来,而且生意
2023-03-04 16:06:00
老爸住院都是我拿钱,哥哥提出葬礼费用平分,我拿出一沓缴费单
...定送父亲去医院。这时,大哥责备道:“你们就是愚孝,老人去医院插满管子又何乐而不为?”老公听后说:“只要老人还有求生愿望,只要他还有一口气,我们作为子女应竭尽全力,不能放弃,不
2024-03-17 14:23:00
平鑫涛葬礼一片祥和,林婉珍后代参加,琼瑶后代参加,无一人抱怨
琼瑶的葬礼,平鑫涛、林婉珍的三个子女不发声,也不会掺杂。那平鑫涛当初的葬礼,琼瑶的后代,儿子、儿媳以及两个孙女是不是也不参加呢,很多人不了解。今天就带着大家从琼瑶的文字中了解一下
2024-12-08 00:11:00
庄子的奇闻轶事:考验妻子的忠心导致其自杀
...有许多的人登门吊唁。庄子死后的第七天,来了一名楚国王孙和他的老仆人。王孙说自己仰慕庄子已久,特来拜师,却不想庄子仙逝,为表哀思,愿意暂住庄子家守丧百日。这位王孙那叫一个英俊潇
2023-10-28 05: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