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1—11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503.0万辆,同比增长100.1%,在新能源汽车增长提速的环境下,合资品牌正在面临增长困境。相比于豪华品牌和自主品牌销量与市场份额不断增长,11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54万辆,同比下降31%,面临严峻挑战。
对此,合资品牌选择积极突围,搭建自研智能技术体系,加大新品投放力度,在智能化布局上逐渐发力。在本届广州国际车展上,主流合资品牌悉数到场,大众品牌、长安福特、上汽通用、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东风日产等国际主流合资品牌集中亮相,高规格展出新品车型。各大车企在新能源的棋盘上纷纷落子,聚焦新能源汽车市场,合资品牌“破局”提挡加速。
合资品牌遭遇困境
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54万辆,同比下降31%,环比下降23%,下滑明显,反观豪华品牌和自主品牌,11月豪华车零售24万辆,同比增长13%,环比增15%,自主品牌零售87万辆,同比增长5%,国内零售份额为53.4%,同比增长7.1%。
作为燃油车“霸主”的合资品牌,市场销量明显下降与燃油车销量下降息息相关,11月全国常规燃油乘用车零售105万辆,环比下降18%,同比下降27%,1—11月的常规燃油车市场零售1334万辆,同比下降14%,凸显合资品牌的增长困境。
在燃油车销量下降的同时,新能源汽车销量依旧增长强劲,1—11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503.0万辆,同比增长100.1%。为何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合资品牌迟迟未能转型成功,抓住市场潮流?
一方面,合资品牌尚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产品矩阵优势,反观自主品牌产品布局更加全面,坚持品牌向上,新能源车型不断冲击高端化市场,并取得一定成效。另一方面,合资品牌在燃油车领域的造车品质,已不再具有绝对优势。目前,传统车企积极孵化新能源品牌,并继承其资源优势和产能体系,并跨界整合资源,多方赋能整车研发智造,使新车产品力不断升级。
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指出,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关键在于品牌力、产品力、营销力各方面的升级。新能源汽车产品最核心的魅力在科技,同时也需要不断跟进用户需求,打造用户运营等多方面的升级服务。这些正是合资品牌需要“大刀阔斧”改变的。
智能化布局突围
对此,合资品牌开始积极突围,搭建自研智能技术体系,加大新品投放力度,在智能化布局上逐渐发力。
合资品牌开始打造全方位的产品矩阵,新车产品投放速度加快,上汽通用计划在2025年前,导入12款别克全新车型,包含纯电、插混等产品。广汽丰田导入e-TNGA架构,并计划在2025年前导入5款纯电车型,到2035年全面实现电动化。
本田中国计划到2027年在华投放10款纯电车型,大众集团宣布至2024年将携手在华合资伙伴,在电动出行领域共同投资约150亿欧元,全速推进电动化转型进程。
更为关键的是,合资品牌加速搭建自研智能技术体系,构建新能源汽车产能网络,在新能源产业链建设上不断发力,坚持新能源发展“长期主义”。
广汽本田首个为电动车全新打造的专属工厂正在推进,将于2024年竣工投产,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加速升级。上汽通用在2021年先后建成了上海奥特能超级工厂、泛亚新能源试验大楼和广德电池安全试验室,武汉奥特能超级工厂也于2022年内正式投产,继续强化电动化布局。
一汽丰田的新能源工厂正式落成,作为丰田e-TNGA架构下全新建成的工厂,搭载了丰田最新的BEV平台,主攻新能源领域,年生产能力为20万辆。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在延续传统造车工序“冲压、装焊、涂装、成型、总装、检查”的基础上,导入了“电池”车间,工厂拥有高自动化率、高智能化、高效率、高柔性化的生产线,具备共线生产轿车、SUV、MPV等车型的能力。
南方日报记者 拱千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30 08: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