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汽车

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合资品牌有哪些?

类别:汽车 发布时间:2023-01-11 17:51:00 来源:卡卡爱汽车

年终岁尾,2022广州车展虽迟终到。历经波折,是对2022年车市的注脚——无论困难有多大,该来的总是会来的。

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合资品牌有哪些?

车展前后,总是看到某某合资品牌入华xx年,累计销量突破xx万之类的新闻稿,看起来让人心潮澎湃。表面上看,中国贵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年产销常年居于世界首位,似乎在中国市场取得好成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中国市场要想取得成功,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产品质量、品牌影响力、售后服务、价格等。同时,还需要考虑政策、竞争对手的动向、消费者的喜好等因素。

合资品牌入华潮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吉普和上海大众是开拓者。Jeep品牌在中国市场几进几出,于2022年退出国产行列,而上海大众则成为在中国发展最为成功的合资车企,不仅产品线丰富,在不同的细分市场都有着良好的口碑和市场表现。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合资品牌都能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

在中国市场能够屹立几十年不倒,还能取得令世人称赞的销量成绩,这些品牌都不简单,肯定是有自己独到的一面。

有人成功有人掉队

纵观在中国市场取得成绩的合资品牌,基本上都经过了时间的考验。

比如,上汽大众1984应运而生,至今已有接近40年的历史,一汽-大众成立于1991年,至今也有30多年的历史,上汽通用成立于1997年,至今有20多年历史,广汽本田成立于1998年,一汽丰田成立于2000年,广汽丰田成立于2003年,东风本田成立于2003年,东风日产成立于2003年,北京现代成立于2003年,目前国内这几家主流的合资品牌成立时间都在20年以上。

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合资品牌有哪些?

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成立至今,其累计销量均已超过2000万辆,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合资成功典范;一汽丰田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辆,广汽丰田累计销量超过700万辆,东风日产累计销量超过1500万辆,现代在华累计销量超过1600万辆(北京现代+悦达起亚)。

以上汽车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几十年间,其兴衰已经经历了几个轮回。它们中间有些品牌占据先机,比如德系,进入中国市场非常早,在人才、产业链布局、技术输出方面更加积极,为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做出了相当大贡献,也更深入人心;有些品牌比如日系,进入中国市场虽然略微晚些,但是凭借耐用的产品素质,强大的品牌优势以及更大胆的产品引进策略,取得了口碑和销量上的双丰收;还有些品牌比如韩系,尽管在品牌知名度方面不及前两者,但是凭借超高的性价比,也迅速在中国打开了市场,增长势头异常强劲,很快后来者居上,成为可以和德系日系掰手腕的主流品牌。

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合资品牌有哪些?

花无百日红,也有一些品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竞争中逐渐掉队,业务萎缩极快,甚至国内的合资公司都按下了暂停键。不由不感叹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从来没有什么理所应当的成功。

当我们看那些取得成功的合资品牌,究其原因,一个共同点是它们能够潜心研究中国消费者偏好,并充分把握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政策机遇和发展潜能,不断加强在华布局,并积极推动本土化生产。

中国市场重中之重

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占世界汽车市场份额已经接近33%,连续13年蝉联第一。可见在疫情时代下,中国市场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车企角度来说,中国汽车市场就是它们的半壁江山、重中之重。

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合资品牌有哪些?

2021年大众全球销量达到888万辆,在华销量为330.48万辆,全球占比37%,是大众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单一市场;本田2021年全球销量达到448万台,中国市场销量157万台,国内销量占比35%;日产汽车2021年在全球销量达到402万辆,中国市场销量146万辆,销量占比达到36%;现代集团2021年全球销量666万台,国内市场贡献66万台,国内市场占比10%,丰田汽车2021年全球销量1050万辆,中国市场销量为194万辆,销量占比18%;通用汽车2021年全球销量600万辆,中国汽车销量290万辆,销量占比48%;福特2021年全球销量372万辆,中国市场销量62.5万辆,占比16%。

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合资品牌有哪些?

尽管从整体数据上看,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不再像以前那样突飞猛进,但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对全球汽车产业链影响最大的市场,全球产销最大的汽车品牌在中国都能看到其身影。

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各大汽车集团在中国的表现不尽相同,销量成绩差异明显。不少汽车品牌因缺乏竞争力而在中国遭遇困境的案例也不罕见。

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合资品牌有哪些?

法系车就是一个典型。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法系车过于固执、追求个性、没有因地制宜,导致无法获得消费者认可。此外,法系车的品牌认知度不高,且售价过高、车型选择少也成为其致命弱点。

成功的品牌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品牌各有各的原因。但是,无论它们在华表现如何,中国市场是至关重要的,决不能放弃,因此,我们看到有些品牌即使在华已经跌至谷底,尽管中国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但它们仍然没有放弃——只有留在牌桌上,才有赢的机会。

自主品牌蒸蒸日上

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向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变革期,在这个过程中,自主车企的新能源品牌和造车新势力明显跑到了前面,而合资品牌曾经的品牌优势、产品优势、销量优势正在慢慢消解。

尤其是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高速发展。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5%。新能源汽车压得传统合资品牌喘不上来气。

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合资品牌有哪些?

比亚迪自从2022年4月份宣布暂停销售燃油车,其销量就开始突飞猛进,连续多月力压南北两个大众成为月度销冠。比亚迪2022年前11个月累计销量已经达到162.83万辆,成为今年唯一一家超额完成年度销量目标的车企。而像广汽埃安、零跑、哪吒等品牌销量表现同样高光,未来前景可期。

相比之下,德日等传统合资就有些黯然失色,先不说电动化表现如何,就连原有的燃油车业务都受到了严重冲击。

新能源化给整个市场带来了新的变量,新能源不仅改变了消费者原有的消费体验,关键是绕开了传统的零部件供应体系,产业形态。有意无意之间,为新品牌挑战巨头提供了可能。

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合资品牌有哪些?

百姓评车

对于合资车企而言,中国汽车市场的魅力在于其广泛的包容性,又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商业竞争也是无比激烈的,黑天鹅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现在,如果还不能读懂年轻消费者的心,在中国汽车市场合资品牌将前路难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1 19:45: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五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销量超60万辆
...超过60万辆。五菱宏光MINIEV家族累销超55万辆,蝉联28个月中国品牌纯电汽车销量第一。官方没提到的是,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曾经的“神车”五菱宏光也依旧稳坐中国
2023-01-19 10:35:00
暴增262%!比亚迪拿下六国销量第一,外媒:日德汽车地位不保
...亚迪销量暴涨262%,背后的秘密竟然是这样…比亚迪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代表,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9月份出口量暴涨262%,在六个国家中销量居首!这一消息让人们开始对比亚
2023-10-19 15:38:00
累销突破70万辆,中国星高端系列迈入新征程
...再创年内新高的同时,吉利的燃油车销量同样逆势上扬,中国星高端系列实现销量27696辆,同比增长超15%,环比增长约9%。截至目前,该系列累销突破70万辆,为引领品牌向上做出突
2023-08-09 10:32:00
vivo夺得2023年中国手机市场国产品牌销量冠军
...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发布了一份最新报告,揭示了2023年中国手机市场的格局变化,其中vivo凭借出色的市场表现
2024-01-27 00:04:00
整车销量74.3万辆!同比增长9.5%!中国一汽实现首季开门红
自主进阶,创新驱动,海外开拓。一季度,中国一汽锚定战略、创新驱动,克难奋进、聚力攻坚,产销量、营业收入均实现同比正增长,新能源汽车销量及自主品牌海外出口销量增速全部高于行业平均水
2024-04-03 19:56:00
销量达340万,中国电动车市场“内卷”持续
...023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增长49%,达到620万辆,其中中国大陆市场占据55% 的市场份额,销量达到340万辆
2023-10-04 12:13:00
取代大众,签约成功!欧洲杯为何最终选择了比亚迪?
去年前10个月,中国品牌汽车向欧盟出口了28万辆汽车,根据一些专业机构的数据,如果不受制于滚装船产能短缺,出口量可能会达到35万辆以上,而且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当中,近一半是销往欧
2024-02-01 18:56:00
比亚迪宋plus冠军版超然进阶,刷新suv价值标杆
...续。2023年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比亚迪牢牢把握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浪潮,并让中国品牌成为全球汽车产业中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
2023-08-12 11:13:00
比亚迪:23年狂卖302万辆,24年能否“遥遥领先”?
...们以“理”服人,看看能不能让你心服口服。2023年恰逢中国汽车工业发展70周年。这一年,新车频发、电进油退、价格战此起彼伏。在这种市场背景下,谁能“遥遥领先”,客观上考验着车
2024-01-04 10:02:00
更多关于汽车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