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记者 王君
“91岁的独居老人王奶奶,因右侧胯骨摔断,需要居家养老、遗产继承法律援助等服务。”日前,济南市历下区东关街道社工站接到一条老人的求助信息。
在走访后,社工站社工了解到王奶奶患有先天性肺不张,且一生未婚,无儿无女;亲属中尚有一个85岁的弟弟,但弟弟本身也患有心梗、心动过速等疾病,两人平日缺乏联系交流;一只流浪猫是老人家中唯一的陪伴。在征得老人同意后,东关街道社工站与社区居委会、社区志愿者、律师事务所等资源进行有效对接,研究制订出一套可行的照护计划,解决了老人的社区养老、遗产分配等问题。
近年来,历下区东关街道积极探索依托社工站从基层打通养老服务体系,实现服务资源与服务需求的精准对接,提高养老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丰富养老服务供给的量和质,给更多老年人带来晚年生活的改善。
聚焦困境老人:改善基层养老服务供给
“我妈已经走丢两次了,最近一年总爱忘事、捡垃圾、走丢、骂人,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是不是“老年痴呆”了?”黄女士无奈之下来到东关街道社工站求助。
“目前,绝大多数认知症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而家庭成员却普遍存在对认知症认识不足、照护能力欠缺等难题。”东关街道社工站站长徐菲菲告诉记者,街道社工站创新“123+N”运营模式,依托辖区特色的养老、教育、社会慈善资源,做好“一老一小”特色服务。其中“泺忆家”认知症友好社区建设、“忆相伴”认知症家属赋能项目,以认知高风险老人、认知症老人照护者为服务对象,精准识别需求,深化“五社联动”机制,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米”。
针对黄女士母亲的情况,社工站链接现有的医疗资源,对老人进行了认知症的诊疗服务,邀请老人参加非药物干预社工小组,通过现实导向、家庭相册、一日计划、金曲歌唱、蔬果认知、追溯青春等形式,开展预防性训练,延缓认知退化病程,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为黄女士链接了两个认知症患者家属互助平台,创造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
东关街道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6623人,其中,80岁以上2056人,空巢1059人,独居456人,孤寡32人。街道通过社工站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聚焦社区困境老人,改善基层养老服务供给,让空巢、独居老人空巢不空心,失能失智老人不失尊严,困境老人生活不犯愁难。
赋能活力老人:培育志愿者促进社区互助养老
“感谢社区,感谢于师傅,我家的卫生间漏水问题经过于师傅上门维修,终于得到解决。”历园新村的李奶奶激动地抹着眼泪连声道谢。
李奶奶口中的“于师傅”,就是东关街道历园新村的大忙人——于峰。退休后的他,成了历园新村“便民维修”志愿服务队的主要负责人。“社区里谁家的家电故障了、电动车不灵光了、纱窗需要更换了,我们都可以帮忙。”于峰感慨道,“街道的社工站帮助我们成立了志愿服务队,让我们的退休生活有了新活法!”
“这样的‘新活法’,来源于我们东关街道对老人自身就是宝藏资源、老人也需要价值认可的认识。”东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王增海介绍,“为增强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粘性,推动为民服务走深走实、常态长效,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社工站广泛招募具有专长的志愿者,成立了历园新村爱心义剪志愿服务队、历园新村便民维修志愿服务队,支持街道老年人广泛参与,发挥他们的光和热,为社区居民提供理发、电器维修、穿马扎、磨刀等多项暖心服务。”
东关街道下辖泺河社区、历山社区、历园社区等8个社区,社工站以社区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根据社区的不同需求开展特色服务,并开设了书法、手工制作、手机课堂等活动,重视发挥老年人参与,改善养老服务供给,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基层成为可以触摸得到的温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4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