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北频道
人民网记者 郭婷婷
国家发展靠人才。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之一。如何提升拔尖创新人才数量和质量?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建议,完善拔尖创新人才超常规选鉴机制,优化培养体系,给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近年来,国家通过‘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等,优化招生选拔和培养。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有一定差距。”谈及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张平文深有感触。
他认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不断加码施压,适得其反;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和选拔机制不完善,这类人才往往是“偏才”“专才”,通过高考“全科式”选才模式过于单一,有针对性的个性化选拔机制建设还不足;对此类人才的培养模式不够科学,需加强对学生天赋的保护,健全转专业甚至转学等相关机制。
针对现状,张平文建议,在保持高考招生稳定的前提下,我国应构建更加多元化的选拔通道;管好用好学科竞赛等选拔方式;给予有条件的“双一流”高校在选育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时一定的自主权,加大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超常规选鉴;要优化培养体系,在成长过程中给予有拔尖创新潜质的学生更多保护、更多选择。
“高等教育要坚持‘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如确有天赋特长或兴趣发生变化,应在政策上允许学生选择更适合的专业就读。”张平文说,“只有加强本研衔接和课程贯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钻研,才能实现超常规发展和快速成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6 1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