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从0到1,从并跑到领跑(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前沿领域的创新故事⑤)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10-11 06:05: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努力攻关通信技术四十载——

从0到1,从并跑到领跑(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前沿领域的创新故事⑤)

本报记者 闫伊乔

从0到1,从并跑到领跑(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前沿领域的创新故事⑤)

张平教授(左二)指导学生科研调试。

受访者供图

人物小传

张平,1959年生,陕西汉中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理论研究及技术创新,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荣誉,他带领的团队曾获得“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等荣誉。

不久前,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的“信息论:经典与现代”学术研讨会上,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业界注意。我国自主搭建的国际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外场试验网,验证了4G、5G链路具备6G传输能力的可行性,标志着我国在6G通信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进入新阶段。该项目便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带领的团队完成的。

四十载不懈努力,张平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为我国通信事业发展贡献着力量。“不仅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还要将其发展成图谱,从而建立自主可控的技术应用体系。”张平说。

“要突破创新、敢于引领方向”

一次学术分享会上,有学生问张平:“科研路上,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要突破创新、敢于引领方向。”一个“敢”字,便是张平践行科研报国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提出加大研发力度,制定自主移动通信标准,并研制相应的技术和产品。此时,已是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的张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怀着一腔热情开启了通信领域的自主创新之路。

频分双工是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双向同时通信技术的一种。3G以前,这项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把持,如何开辟一条新路?张平带领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启了时分双工系统架构设计和关键技术的研究。“频分双工像在一间屋子里,用两扇门分别管理上下行信号传输,而我们研发的技术,则是用一扇门便可实现。”张平介绍。

自主创新的路并不好走:缺基础研究设备,10个人共用一台286计算机,硬盘被分成10份分着用;方案调试需要不断试错,团队一遍遍从失败中总结经验、重复试验,直到找到解决方案。

从接到任务到调试成功,整整6年,张平和团队全力以赴。直到2006年,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G—TDD试验网被成功研发,“从0到1”完成了核心技术的提出、试验系统的研制以及国际标准的制定。掌握了技术制高点,就有了话语权和竞争优势。这次的研究成果被采纳为4G国际标准,也是我国在通信领域开启自主创新之路的一个重要标志。

问题随之而来。自主研发的技术,没有相应的方法及仪器对其进行测试,所有配套设备的研发都需要从头开始。如何解决?张平给出的答案是:“敢于尝试、拼尽全力”。顺着已有的技术路线,他带领团队研制出全球首款时分双工测试仪表,填补了行业空白。

此后,张平团队又凭借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贡献,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该成果为解决我国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瓶颈性难题奠定了基础。

“要站上巅峰,更要站住巅峰”

从3G突破,到4G并跑;从5G领跑,再到6G布局。中国移动通信之路的修筑,张平是见证者,亦是参与者。

2013年,前瞻性的“信息密度非均匀下的异构无线组网新技术”研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是我国最早涉及5G前沿领域的国家级奖项。这个项目,同样出自张平团队。

2022年2月2日,张平作为冬奥会火炬手参加了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让他自豪的是,冬奥会全程采用5G通信技术。“北京冬奥会的部分赛项在低温、复杂山区环境下举办,5G移动通信技术大幅度降低了时延,满足了北京城区、延庆和张家口三地办会、高效协同和管理的需求。”张平说。

张平脑海里有一张我国5G基站的分布地图。“北至黑龙江漠河,南至海南三沙,高至6500米的珠峰营地,低至地下900多米深的山西矿井……”张平介绍,“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从2019年中国三大运营商上线5G以来,累计建成5G基站近400万个,5G用户普及率超过60%。”

“要站上巅峰,更要站住巅峰。等到其他国家的技术发展起来了,我们会失去相应的市场。”尽管我国5G技术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在网络容量、能源利用效率和通信安全等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因此,推进6G研发被提上了日程。

张平带领团队在语义信息论方面取得的理论突破和在语义通信方面研发的关键技术,为6G标准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理论支撑。基于通信与智能融合的多项关键技术搭建的国际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外场试验网,验证了4G、5G链路具备6G传输能力的可行性。这些突破与研究成果,让6G不再“高不可攀”。

即将到来的6G时代将涵盖空、天、地全地域,呈现多层次、全场景的格局,通信也将变得更为复杂。张平始终保持平常心,把每一次挑战视为新起点:“通信永远是人类社会的重要需求。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破解6G演进中的一个个堵点与难关。”

“一流的科研成果必须有一流的人才做支撑”

在北京邮电大学校园里,张平所在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无线新技术研究所,是许多学子向往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教师队伍。

1990年从北京邮电学院毕业后,面对多种选择,张平决定留校任教。“教书育人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之一,能将学到的知识传给更多的人。”出身教师家庭的张平自幼受父母影响,对校园有着深厚的情感。

“培养通信人才,打好基础至关重要。”为编写《中国通信学科史》,张平与同事做了上百次调研,先后收集400万字资料,采访100多位专家、学者,初稿完成后反复征求各方意见近500条……在张平和众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本书的问世,填补了中国通信学科历史研究的空白,至今都是通信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籍。

对张平来说,做科研和培养学生同样重要。做好教学能够在科研上有所启发,将科研成果反哺课堂才能推动教学的发展。

张平将我国移动通信体制的前沿技术引入教学,主持编写了一系列3G/4G/5G移动通信系列教材,从终端到网络全面诠释中国的通信技术体系;将通信技术的共性和差异性贯穿多门课程,形成“厚基础、活实践、促迁移”的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善用跨学科交叉方式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即便科研任务繁忙,张平还是为本科生开设了“无线通信中的人工智能”课程……

“站到更高的平台,内心的使命感就会油然而生。”当记者问到,跟着张老师搞科研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学生们的回答出奇的一致。

张平培养的学生中,涌现出不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领军人才。张平说:“一流的科研成果必须有一流的人才做支撑。有一代又一代通信人奋勇争先,我们定能攀登移动通信行业一座又一座高峰。”

记者手记

迎难而上 敢拼敢闯

接受采访时张平院士平和沉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向记者解释专业术语;谈到成就与荣誉,他却低调谦虚,摆摆手表示这个话题点到为止。师生眼中的张平院士果敢笃定、勇于担当,面对科研挑战从不畏惧、迎难而上。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张平带领团队以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突破基础理论、攻克关键技术、引领标准制定,助力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巨大跨越。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相信这些敢拼敢闯、奋勇争先的科学家一定能为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11日 07 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1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自:人民邮电报本报讯 6月20日,中国电信第三届科技节·科学家精神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电信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峻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信研究院名誉院长张平,中
2023-06-25 09:34:00
...算数学“天团”,将推动北大重研院在实现国产科学计算领域“根技术”突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速产业赋能和应用落地。科学计算方法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经济发展等诸多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
2024-03-24 05:21:00
2022年已有19位两院院士履新高校校长
...年以来,高校人事调整密集,一批在学术领域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走上了大学校长岗位,“院士校长”现象颇受关注。这19位“院士校长”分别是:黄如、徐春明、毛军发、陆林、龙腾、王树新、张
2022-12-29 10:40:00
...国际会议是国内通信与信息领域的一次盛会,设置了青年科学家、优秀研究生以及最优论文3个奖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负责人表示,省科协将携手中国通信学会以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搭
2023-07-09 01:45:00
应用数学领域学术盛会在宁召开如何用数学解决企业难题?南报网讯(记者何洁)10月25日,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第二十二届年会在南京召开。与会专家围绕工业与应用数学各研
2024-10-31 07:47:00
他们,在汉发出自立自强的科技之光
...一个世界性品牌,可以吸引国际高端人才加入,成为战略科学家成长的重要阵地,为武汉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贡献力量。■ 高端滤波器:中国土壤里长出了我们自己的芯片手机人人有,但手机上的
2023-07-04 04:07:00
...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加快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引育一批前沿交叉领域的引领者、新领域新赛道的拓荒者,实现交叉学科门类高水平人才的快速增长和规模化汇聚。加快建
2023-11-22 08:34:00
...学、科技领军企业的优势力量,汇聚一批导航领域的战略科学家和杰出青年人才。(本报记者李霞整理)
2023-03-05 06:55:00
...技术正迅速崭露头角,成为各领域的关注焦点。它不仅是科学家、工程师和创新者的新宠,还在制造、医疗、交通、生态保护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区别于传统的民航信息系统,数字孪生技术作为
2024-03-22 15:39: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主流商用办公笔记本怎么选? 锐龙7 8745H高性价比产品推荐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工作效率的提升已经成为企业在激烈市场环境中获取竞争优势的根本。作为打破时空壁垒的生产力加速器,商用办公笔记本已从传统的生产力工具跃升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
2025-10-14 16:16:00
“周末去哪儿耍呢?”“找个厂子耍。”据媒体报道,如今,工厂游似乎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休假选择。小红书上也出现了很多假期如何工厂游的攻略
2025-10-14 12:00:00
今心与人格频率学:以东方智慧开启全民人格成长新时代
人格频率学苑创始人今心,以十余年九型人格研究为基础,敏锐发现传统人格分类模型的局限——无法精准界定群体特质,且难以解释同型号个体的差异化生命状态
2025-10-14 08:57:00
中新经纬10月13日电 题:2025诺贝尔经济学奖选择背后的时代深意作者 程实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10月13日,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
2025-10-14 09:01:00
从国家专利到首个“酶解宠粮”标准,纯福建立行业新门槛
近年来,国内宠物食品行业正逐步告别低质低价竞争,转向以科研实力和产品力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转变标志着养宠观念的升级
2025-10-14 09:27:00
珍爱网:让信息安全成为爱情最坚实的底色
“我填写的信息会不会被泄露?”“万一遇到骗子怎么办?”随着网络交友和线上社交的普及,用户在享受便捷的同时,对信息安全的担忧也日益增加
2025-10-14 09:27:00
田轩:2025诺贝尔经济学奖,告诉了中国什么?中新经纬10月13日电 题:2025诺贝尔经济学奖,告诉了中国什么?作者 田轩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2025-10-14 09:37:00
苹果宣布向清华大学提供新一笔捐赠
10月14日,苹果官网发布公告宣布向清华大学启动一项新的捐赠计划,进一步深化公司对推动中国环境教育发展与培养下一代气候行动领袖的长期承诺
2025-10-14 10:56:00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定盘星”,科技创新是安全的“护航舰”,职工健康是发展的“压舱石”。在生产线粉尘防治这一安全生产难题面前
2025-10-14 07:06:00
南京北站率先应用“智能模板无人工厂”算法是“图纸”,数据为“建材”南报网讯(记者何钢通讯员宁建轩)“机器人工友”精准协作
2025-10-14 07:33:00
乘“数”而上,构筑竞争新优势——河北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二)3组数据,见证河北数字产业发展的澎湃动能——综合算力指数连续2年排名全国第一
2025-10-14 08:0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近日,厦门市商务局、厦门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厦门市促进直播电商产业园(基地)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以下简称《扶持办法》)
2025-10-13 08:47:00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安徽往前赶 | “风神之眼” 开启智慧送风时代 美博助推安庆宜秀“智造” 出海
大皖新闻讯 “人在哪,风就到哪!”10月10日,“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 安徽往前赶” 集中采访团走进安庆市宜秀区美博集团安庆智能化制造基地
2025-10-13 09:51:00
近日,在中国人民银行雄安新区分行指导下,中国银行河北雄安分行推动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食堂正式启用
2025-10-13 10:13:00
广州:“以税赋能”提振消费 黄金假期“好旺好彩”
羊城焕彩,共贺金秋。今年国庆假期与中秋佳节“快乐叠加”,又恰逢十五运会举办的冲刺阶段,广州旅游、餐饮、零售等消费场景迎来多轮热潮
2025-10-13 1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