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走近南京高校古籍守护人 用“十八般武艺”让残卷重生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4-20 07:53:00 来源:南京日报

走近南京高校古籍守护人 用“十八般武艺”让残卷重生

金陵科技学院教师正在给学生示范古籍修复步骤。学校供图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洁实习生朱钰莎

近日,甲骨文专业的研究生李莹拍摄的文化科普视频引发网友关注,她用有趣有料的短视频赋予中国的古老文字新内涵。事实上,研究“冷门绝学”的不只这位“甲骨少女”,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将远离视线的文化瑰宝,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公众眼前,古籍修复师便是其中之一。修缮古籍,让中华文明延续。4月18日,记者采访了几位从事古籍修复的“古籍人”,并走进古籍修复专业学生的课堂,看他们如何用今生的手唤醒旧世的“颜”,了解他们的“十八般武艺”。

一天“补洞”8小时 习得“十八般武艺”

4月18日上午9点,金陵科技学院幕府校区的古籍修复实验室内,古典文献学专业大三学生正在有条不紊地练习着古籍的修复、装帧工艺。修复一本古籍往往涉及诸多工序,需要从事古籍修复的人员具备“十八般武艺”。作为一名准“古籍医生”,将一本本古籍“治愈”可不容易。

首先他们要对古籍“把脉问诊”了解其破损程度,准备好纸张和稀释过的糨糊,用毛笔沾取糨糊小心地涂在“伤口”周围,再将纸补盖在破损书页的背面,然后抚平,再用另一支毛笔沾上清水,在洞迹边缘描涂一遍,用手撕掉洞迹边缘多余补纸,确保其“术后”疤痕的美观。补洞结束后,同学们还要把这些书页进行脱裱、装订、线缝等工作,这样才能做到“修旧如旧”。

古籍修复师是实操性人才。今年已经70岁的周苏阳老师是古籍修复实操技能导师,2009年以前一直担任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修复组组长。本应该退休的她希望继续将自己的技艺传承给更多的学生,因此她来到金陵科技学院教授学生古籍修复的实操技能。

“学生就像一张白纸,我不能把错误的知识教给他们。刚开始教学时,虽然已经拥有大量实战经验,但我还是需要查找大量资料,进行备课,确保学生接收到的知识是准确且完整的。”周苏阳表示,作为师徒制教学的亲身经历者,现如今对古籍修复设置专门的课程,安排老师进行专业教学,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系统性的培养,也有利于古籍修复技术的传承和发扬。

课堂上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而古籍修复耗时久,流程繁琐,想要尝试多种装帧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古籍修复技能,只能课后再花时间。“通过修复书籍,可以让我更加了解历史,也可以让自己静下心来,这门课需要有耐心,必须脚踏实地去完成。”古典文献学专业学生蒋雨珊告诉记者,他们经常在实验室加班加点来做古籍的装帧、修复,光耗在练习“补洞”上的时间可能就要8小时,“我手里的这一本从上学期就开始做它内部的书页,这学期主要是来做它的封皮。通过不断的练习,我们的实操技能也在不断提升。”

“复活古书”添年轻力量 将工作比作“开盲盒”

在校期间系统学习过古汉语、版本学、字画装裱、书法篆刻、雕版印刷等专业学科,走上工作岗位后,金陵科技学院的毕业生成了面面俱到的“杂家”。配纸、拆书、溜口、修补、折页、锤书、装订……臧春华、耿宁、金鑫、蒋云四位同门师兄妹走进安徽省图书馆,开始了每天埋头修书的历程。旁人看着枯燥,但他们却对这份工作保持了极大的热情。

2008年,古籍修复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更让这一职业充满了荣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从事这一冷门行业,把冷板凳坐热。

2013年,毕业于金陵科技学院的丁峰进入南京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工作,成为这个团队中的第一位90后古籍修复师。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有200余万册古籍,修复师不到20人,80后占到一半以上,潘菲、王欣蕊身处其中,以修复古籍为使命。作为组里目前最年轻的95后青年员工,王欣蕊说,国图里有好多从业三四十年的古籍修复师,她的理想是在国图里修一辈子古籍,因为她最爱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有一句话——“择一事,终一生”。

“择一事,终一生”同样也是南京大学古籍特藏部老师们的心声,他们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便是“摸清家底”,从书库浩瀚无边的古籍中搬出一部分,整理、鉴定并进行修复。《张黑女墓志》《雁塔圣教序》《皇甫诞碑》……负责碑帖整理工作的杨括对他在古籍特藏部整理过的名帖如数家珍。“旁人看着单调又沉闷,但我们觉得这个过程就像是‘开盲盒’,因为你不知道下一本书的作者是谁,是具有珍贵价值的善本还是具有一般价值的普本,里面是什么内容。”杨括说,这种不确定性给他们带来许多欣喜的时刻。

助力古籍走出“深闺高阁” 让文明触手可及

时文甲也是南京大学古籍特藏部的一员,喜欢钻研新技术、探索新方法,他联合其他人员专门开发出了南京大学自己的古籍检索平台——“南雍撷珍”。“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后台录入系统工作量非常庞大,整体完工之后,我们可以在教室、宿舍等校园网环境下,远程阅览古籍全文图像。”时文甲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可以为古籍的保护与整理提供新的思路。南京大学的古籍人也在积极与高分子化学领域、人工智能领域的学者进行探讨,尝试将跨学科知识运用到纸张寿命延长、古籍修复以及智能活化等多个领域。

“我们希望能够建成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室,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都可以在其中为古籍保护发挥自己的力量。也希望和年轻人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时文甲表示,“现在的年轻人更加多元发展,我们希望未来的人才既有文献学基础,又有计算机编程的能力,这样的人才是可以把古籍的数字化和文本的深度挖掘真正做得好的人。”

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教师葛怀东告诉记者,当前数字环境下的中华典籍传承,要注重以互联网新生代所习惯的阅读和认知方式来呈现传统典籍。“古籍数字化是保护和传承古文献最有效的形式,也是古籍整理工作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传世古籍已难以适应读者的查阅;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古籍可以拉近与现代人的距离,发挥其传统文化影响。”葛怀东说,他将古籍数字化方面的学科方向,调整为历史典籍保护与数字人文建构研究方向,在加强古籍保护的同时,探讨传统典籍新的时空展示模式。“我们希望通过技术手段让古籍走出‘深闺高阁’,兼顾藏与用,让文明触手可及。”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0 09:45:3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史记》的历代刻本
...分为四类。第一类,六朝抄本:《史记集解张丞相列传》残卷、《史记集解郦生陆贾列传》一卷(卷末脱三百一十五字),藏于日本京都之石山寺;1918年罗振玉曾影印,名《古写本史记残卷》
2023-08-30 19:58:00
北宋刻本《崇宁藏》零本
...法念处经》卷第三十三。此外,通过辨识经文,发现剩余残卷中有《宗镜录》1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3本、《大般涅槃经》1本、《首楞严经义》1本。所有经卷均为黄藏经纸,高30.2
2024-03-14 21:20:00
青春力量加入古籍修复
...马刚刚也在其中。马刚刚是名95后,7年前第一次见到这些残卷时很受触动:“如果通过我的手修复这些古籍,我们是不是能多一些和古人对话的机会?”马刚刚下定决心入了行。幸运的是,他考
2024-01-19 06:01:00
古籍数字资源库再“上新”
...得的另外8叶也一并归还。如今,回鹘文《玄奘传》共存残卷394叶,其中248叶保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这248叶回鹘文《玄奘传》的高清影像在本次发布的数据库中被全部公布。这既是为
2023-09-14 17:23:00
450万册!看江苏古籍如何从“库房”到“云端”
...数字化技术处理后,重新图文并茂地呈现在大众眼前。“南京图书馆所藏古籍达到160万件,位列全国第三。”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管叶健介绍,南图的古籍数字化从2008年启动,到20
2023-10-18 20:57:00
公私藏家携手,“过云楼”书画首次合璧!南图年度古籍大展明日开幕
8月25日,南京图书馆2023年度古籍大展“百年‘过云楼’古籍书画精品合璧”将正式开展,这是南京图书馆、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苏州过云楼顾氏家族三家所藏过云楼书画首次合璧参展——
2023-08-24 23:13:00
重庆观音滩桥的历史
...雕刻它们的掌墨是谁很遗憾,但能看到辛苦上百年,默默守护人间烟火,守护村民平安的龙和避水犀,知道先贤的无穷智慧与精湛技艺,也是一种小幸运,不是吗?(毛宇剑、伍定金、陈均、谢兵、
2024-01-11 02:00:00
...者指明方向增添信心——守护文化根脉 传播中华文明□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邢虹王峰余梦娇习近平总书记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文化工作者中持续引发热烈反响。
2023-06-09 06:05:00
寸纸寸金,这本诗集缘何“金贵”
...:“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素所未见,殆是海内孤本,虽残卷,良可珍惜。藏之草堂,尤得其所,可谓草堂先生重归草堂矣。”有了名人题跋,也指明了《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的归处,“草堂先生
2023-05-26 16:0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