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 张宝训 通讯员 蒋 姮
石巷整洁幽静、木舍错落有致、窗棂雕花精美……百年老街沿河而建,古色古香;郁江对岸,一条五彩斑斓的骑行道蜿蜒曲折,串联着一片片翠绿茶园。
利川市忠路镇老屋基村保护和盘活传统资源,引入市场主体,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古村落焕发新活力,在乡村振兴中唱响发展新韵曲。
“一管水”增进鱼水情
如何凝聚民心,增进干群鱼水情?这是利川市人民医院驻村工作队进村打开局面的“必答题”。
“经过走访村民,结合村里实际情况,我们决定以解决村民季节性缺水为突破口,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驻村第一书记蒋政介绍说。
去年夏季,久旱不雨,老屋基村四组等高山片区水池干涸,村民饮水成为难题。
为此,工作队及时召开碰头会,第一时间请求医院给予帮助。最终,在医院出资近4万元和村民共同出力出资下,驻村工作队成功购买水管9300余米,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难题。
“以前水源地远,水质差,一到旱季,水管就断了流。”村民黄堂国笑着说,如今缺水已成历史,家家户户拉了新水管,找到了稳定的水源地。
一管清泉到农家,200多名村民享受实惠。
“你看,水多清……”黄堂国一边介绍,一边顺手从缸里舀起一瓢水。
不仅如此,工作队还积极协调资金,追赶工期,及时更换双河安置小区的破裂污水管网,并赶在天气尚未炎热之前全部整改完毕。
“驻村工作队工作太细致了,他们对于群众的关心和关爱,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80岁村民张智晖赞道。
“多条腿”走稳产业路
走访村民问需于民、联系企业问计于企……蒋政每日的行程都排得满满当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蒋政深深明白,只有让产业“壮”起来,群众的腰包才能“鼓”起来。
老屋基村位于星斗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气候湿润,雨水丰沛,土地肥沃,但坡地林地多,耕地少。全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现有茶叶1145亩、水稻143亩。
此外,老屋基村药材资源丰富、质量上乘。今年8月,蒋政带着武陵山中药材检验检测中心主任颜益志满山转,考察当地中药材资源。
“老屋基村适合种植中药材,建议村民多种植中药材,我愿意搞好技术支持,并及时提供市场信息。”颜益志现场表态。
在专家指导下,老屋基村发展黄精产业,并与附近的狮子坝村和长干村形成连片效应。
为增加农民收入,在忠路镇党委、政府支持下,老屋基村引进能人志士回乡创业。去年,蒋登高回到老屋基村,投资120余万元创办利川市合心乐器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莱雅琴、竖琴、吉他等乐器,产品远销韩国、瑞典等国。
乐器厂积极招纳当地群众务工,长期用工人数20余人。由于家里有三个女儿需要照顾,村民邵碧娥在得知招工信息后,果断选择来到乐器厂上班,从事莱雅琴的成品组装工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明年我们还将引进一家豆筋加工厂,让更多市场主体落户老屋基,带动更多人致富……”蒋政信心十足。
“新网红”孕育新产业
11月4日,阳光明媚,老屋基村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他们拍视频发抖音忙打卡,欢声笑语回响在悠长巷道上,为百年老街平添了几分烟火气。
“斑驳的木墙,长满青苔的阶梯,还有老者一边叭着旱烟,一边手里麻利编织箩筐……走在古巷里,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游客杨蓉有感而发。
趁着秋光,杨蓉约了三五好友,专门从城里赶来老屋基村,体会这一难得的悠闲时光。
老屋基村因百年老街得名,在2013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的拍摄地。如何在保护中利用,如何让传统村落释放新活力?这是老屋基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老屋基村因村施策,以传统村落和旅游景点为抓手,突出特色文化产业,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引导村民积极发展民宿产业,让百年老街成为新的“网红地”。
“预计在11月下旬,村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将完工。届时,接待中心将以郁江为纽带,把两岸的百年老街和绿色茶园连接起来,吸引更多游客来村里打卡,让乡愁看得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牟浩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9 1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