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临邑县城西南十三里,有个300余人的小村庄,名叫烟墩村。这个名字,源于村北矗立了600多年的一个烟墩。
烟墩,其实是一座烽火台,始建于明代,整体呈立体梯形,上窄下宽,顶部有一亭子,有台阶,可拾级而上。
烽火台传递消息分两种方式,一种是“燧”,即白天放烟;第二种是“烽”,即夜间举火。烽火台在汉代称作烽堠、亭燧,唐宋称作烽台,到了明代一般称作烟墩或墩台。
“我们县以前有3个烟墩,每个相隔10里,现在只剩下我们村这一个。”70岁的村民朱丙全经常到烟墩周围转转。
村里老人说,烟墩旁曾建有一排房屋,是守台戍卫的兵营,房前栽有一棵柳树,用来拴马。据说,村民与驻守官兵曾相处得很融洽。由于村子小,平日里,谁家遇到红白大事,都会跑到营房邀请官兵参加;有官兵守护,烟墩村也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时过境迁,烟墩失去了往日的功用,却成了保护村子平安的象征。
农村大众报记者 李新宇
通讯员 栾 雪 杨 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2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