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化解充电难,关键在“破墙”
老虎不哭
新能源汽车火了,充电桩却有点跟不上节奏,“充电桩焦虑”愈发成为新能源车主心头的阴霾。有的小区,由于早期设计的电气容量小、线路老化、没有规划规范车位等因素,新能源汽车无法实现回家即充;有限的公共充电桩往往存在排队、拥堵、不便利、时间长等问题;还有部分专属充电桩,对于“友商”并不“友好”,车主看着充电桩却难充到电……
据了解,新建小区一般都能满足加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要求;老旧小区因为少有地下车库、地面车位又较难改造,个人加装的可操作性较低。主要问题集中在一些次新小区,业主需求强烈、实施条件可能,但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因为小区内个人加装充电桩涉及的部门、单位非常之多,发改委、工信局、住建局、供电、消防、社区、物业……哪一个不通过,都无法实施;而实际中,又很难有哪个部门、单位愿意或能够主动牵头“自找麻烦”,为百姓“减少麻烦”。可以说小小充电桩,却成了“低碳环保”政策的掣肘、新能源建设的绊脚石。
明显的“风口机遇”,明显的“民生实事”,主动作为者、敢于突破者却很少,根本问题还在于“本位主义”思想过重,在于“担当精神”“改革精神”不足。九龙治水,而水不治。所以,在大趋势、大需求的背景下,化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企业敢于主动“破墙”。
首先是要打破“部门墙”。要强化“大局意识”,做到思想上“一盘棋”。发改、工信、住建、供电、消防等相关单位或部门要主动打破壁垒,杜绝“各自为政”“各扫门前雪”情况,切实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形成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的工作状态,主动厘清工作思路、盘点工作任务、梳理工作难点,拿出扎实举措。同时,以问题为导向,把加装充电桩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主动跨前思考、换位思考,多揽责而不是推诿,多补位而不是拆台,在政策引领、手续办理、用电报装、后续服务等方面,形成一个上下左右相互配合、高效协同的整体。
其次要打破“思维定式”。小区内个人加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是个新问题,也是个新生事物,相关部门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冲破观念束缚、革新工作理念,为基层善治做出新尝试、新突破。比如相关单位、部门可以在认真梳理各自职能的基础上,临时性将相关职能归并集中行使,在部门之间协调、优化好工作程序和环节的基础上,实施“一站服务”“一窗通办”“一网统管”等方式,这样既能最大化方便群众,也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相关车企要打破“门户之见”。一味增加充电桩数量并不能根本解决充电焦虑问题,优化整合存量充电桩资源是关键,这其中包括公共充电桩、专属充电站以及私人充电桩。鼓励相关车企更积极主动地“开放共享”,有利于解决充电桩利用率不高及部分地区充电桩分布不均等问题,从而实现多赢。比如,构建各类充电基础设施充分接入的信息网平台,通过互联网地图服务平台等多种便利渠道,及时发布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设置及实时使用情况,让充电桩利用率最大化。
此外,属地居民要打破“邻避效应”。面对充电桩这一新生事物时,很多小区出现了“邻避效应”。一方面,想买新能源车的业主特别渴望安装充电桩,但另一方面,邻居从自身利益或公共利益考虑,又会对小区内装充电桩有“想法”。这就需多方面齐心协力解决这个“邻避效应”,理解、配合和支持充电桩安装工程,让新能源车的充电桩和装表接电、配电改造工程“落地”;此外,还可以鼓励邻里间私桩共享,通过租赁的形式与其他车主共享,实现双赢。
据了解,我市去年新增公共和专用充电场、充电桩超4600个,截至去年底,保有各类充电桩超过6.14万个,至少可为17.7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踏上“万亿”新台阶,我们要放大格局视野,持续抢抓机遇,以提升新能源汽车“见车率”、充电设施“见桩率”和光伏电池“见板率”为目标,推动新能源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渗透,夯实新能源之都基础,擦亮新能源之都名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7 12: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