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广东海洋大学:践行“四个向海” 培养服务海洋强国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5-07 16:5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作者:宁凌 严谨 黄晋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07日 08版)

广东海洋大学:践行“四个向海” 培养服务海洋强国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开展南美白对虾育种实验。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教育是民族复兴的战略支撑。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大背景下,我国海洋高等教育正进入高速发展期。强化海洋教育,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推动海洋强国战略部署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是新时期涉海类高校的重要课题。

作为华南地区海洋人才培养的摇篮,广东海洋大学因海而立、由海而兴、向海图强,围绕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积极践行“四个向海”人才培养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打造中国南方涉海人才培养的摇篮、海洋科技创新的高地、海洋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平台。

向海谋划学科专业 完善需求导向育人机制

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需要海洋高等教育顺势而为,提供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体系。广东海洋大学以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进学科、学位点、专业一体化建设,形成匹配区域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良性循环机制,打造面向海洋的“产业—学科—专业”一体化体系,推动全校学科专业积极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一体化布局学科专业,统筹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学校制定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优化学科专业资源配置,有效解决学科专业间协同与集成度不高等问题,构建起与海洋强国战略和地方产业需求相适应、海洋特色和应用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以涉海优势特色为基础,构建“5+1+N”大海洋学科体系。学校制定实施《高水平海洋大学建设计划》,深入推进水产、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作物学5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培育1个优势特色学科(群),多点培育N个学科,积极建立向海融合发展的“5+1+N”大海洋学科体系。

以涉海学科建设为支撑,打造六大优势专业集群。学校以“5+1+N”大海洋学科体系为支撑,构建起“水产养殖与海洋渔业”“海洋科技与海洋气象”“海洋食品与制药化工”“滨海农业与动植物生产”“船舶装备及运输与机械动力及信息技术”“海洋经济管理与人文社科”六大优势特色专业群。制定实施《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按照“强、升、建、撤”思路,动态调整优化专业布局,进一步增强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

通过向海发展,学校学科专业更加符合海洋事业发展需求,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水平持续提升。近3年,学校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由3个增至5个,新增8个硕士点;ESI排名前1%学科由1个增至4个,“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上榜学科由1个增至4个;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现有涉海专业66个,占比80%。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在93%以上,87%的毕业生在广东省内就业,毕业生在海洋水产和食品、滨海农业、海洋气象、港口与海工装备等涉海领域表现突出,用人单位满意度在93%以上。

向海打造思政体系 创建海洋特色育人模式

大力培育大学生“认识海洋、关注海洋、服务海洋”的海洋意识,是海洋类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学校将蓝色文明教育融入铸魂育人,强化“海”之课程教学,整合“海”之育人资源,锻造“海”之特色文化,构建海魂特色育人大思政体系,形成与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相适应的“深蓝”特色育人品牌,激发学生向海图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铸魂育人。学校以“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高质量党建为引领,践行“广学明德 海纳厚为”的校训,实施“青马工程”,开展“思政小助理”等特色朋辈思政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以德为立人之本,博闻强识,实干作为,立志成长为海洋强国建设的时代新人。

以海洋使命培养担当精神。学校完善海洋意识教育体系,构建“三平台(课堂—实践—网络)、三融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思政教育模式,将扎根海洋事业、服务海洋强国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以海洋文化孕育海洋情怀。学校实施以“海之魂”引领计划等为主要载体的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构建融文化涵育与价值引领于一体的“南海大讲坛”特色校园文化品牌,营造浓厚的海洋文化氛围。

学生向海图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明显提升。2019年以来,学校发展学生党员3568人,2022年度无偿献血人数和献血量居全省普通高校第一。学校获省级、国家级大创项目750项,发表学术论文946篇、授权知识产权成果855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600余件;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获2金3银6铜、省赛获12金11银54铜等奖项。学校原创话剧《熊大仁》获中国科协“2022年度学风传承行动项目”。

向海推进产教融合 强化校企协同实践育人

深化产教融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学校结合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构建“校—地—企”海洋创新联合体,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以课程体系优化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学校密切对接涉海企事业机构需求,校企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强化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契合度,强化实践教学,其中理工农类专业实践学时占比30%以上。

以实践平台建设支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构建“课程实验—企业实践—科技创新—科研训练”多维递进式实践教学育人体系。与地方龙头企业共建13个产业学院(省级8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等实践育人平台33个,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63项。

以育人模式创新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学校在本科专业中先后开设创新实验班、卓越计划试点班63个。以“项目训练+海外实习”的方式培养国际化水产养殖专门人才。通过“现场教学”等方式实现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对接”,让产业“带着”专业走,着力培养适应产业需要的卓越农林、工程人才。

向海赋能科教融汇 注重科研反哺本科教学

切实推进科教融汇,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支撑,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突破口。学校大力倡导建设“科研项目+双创中心+产业基地”,以应用成效为目的,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并以此助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以高水平科技平台支撑本科人才培养。学校建设“海洋科技项目+海洋科技产业基地”科教合作平台,建成广东省南美白对虾现代种业产业园等46个省部级科教融汇创新平台,并向全体学生开放,将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培养学生创设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基地,有力支撑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以科教融汇助力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学校依托涉海优势学科、科研平台开展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通过推行创新学分制、本科生导师制、本硕博贯通培养等教学制度改革,支持学生早进实验室。通过深化绩效考核、职称评审等人事制度改革,引导教师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教育教学,提升人才科技创新能力。

以科产教协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建成8000平方米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大楼,构建“基础教育+专业教育+模拟训练+综合实践”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学生“双创”学分认定、评先评优、学科竞赛等制度。学校参加复评获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面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重任,广东海洋大学以践行“四个向海”为基本路径,不断构筑学科高峰,以区域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牵引实施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构建科产教一体化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海洋大学,谱写新时代的蓝色华章。

(作者:宁凌 严谨 黄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7 17: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逐梦深蓝!珠海这场主题沙龙,聚焦海洋新质生产力
...力的海洋科技知识传播、科技政策研究、科普人才培养的创新型平台,共同讲好广东、珠海“向海图强、筑梦深蓝”故事。兼具安全性、经济性以及渔业功能性的新型深海养殖平台、能够监测海底地
2024-06-10 02:08:00
广东省首个现代化海洋牧场创新示范基地在中大揭牌
...动化、规范化的广东省海洋水产种质资源库。经略海洋,向海图强。中山大学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在海洋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方面频频有大动作。“十三五”以来,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建设20个整建
2024-05-14 17:14:00
向海图强看广东|以产兴城 “蓝色经济”破浪向新
来源:极目新闻央视网消息(记者魏鑫)因海兴城,向海图强。有“中国海鮸之乡”美誉的潮州饶平县,海鮸年产值超11.2亿元,占全国产量71%。依托丰富养殖资源,饶平县已搭建起集种苗、养
2023-11-17 11:03:00
...洋经济重点项目;浙江将力争海洋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向海洋要生产力、求新增长点,走向深蓝的步履不停,“蓝色引擎”迸发澎湃活力。 耕海牧渔有“新招式”养殖池内,可见大西洋鲑鱼
2025-02-07 13:44:00
广东拥有我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海域面积居全国第二,海洋经济总量约占全国1/5,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广东强力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按照“疏近用远、生态优先”的要求,腾出近海空间
2023-12-26 07:35:00
“海洋牧场17条”聚焦海洋建设
...领域推进海洋建设过程中,已有越来越多的陆域企业转身向海,开拓企业发展空间。以番禺珠江钢管(珠海)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副总工程师黄克坚介绍,公司近年来发力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形成
2023-09-30 19:47:00
...大代表孔凡萍表示。作为海洋大市,五年来,威海把打造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作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的重要目标,坚持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奋力争当海
2023-03-06 20:18:00
...汇育人才——广东海洋大学海洋工程与能源学院锻造应用创新型工科人才实录广东海洋大学海洋工程与能源学院作为海洋工程与能源领域的重要教育基地,一直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近年来,学
2024-04-02 09:21:00
...力突破协同育人“最后一公里”“在重大科技研发中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在与企业合作中培养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的跨行业、跨学科、跨专业合作,形成创新人才的系统协同共育培
2024-01-25 06:13: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
喜报!齐鲁医药学院获批1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鲁网10月4日讯近日,山东省科技厅公布了2025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清单,齐鲁医药学院获批资助和自筹项目共计12项
2025-10-04 16:39:00
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毽球锦标赛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拉开帷幕
近日,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毽球锦标赛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火热开赛。此次赛事由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大学毽球分会执行
2025-10-02 13:54:00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元宇宙研究院参与“威海市中小学生科技节”
近日,由威海市教育局、威海市科协共同主办的“威海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科技节”上,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元宇宙研究院携多款自主研发产品精彩亮相
2025-10-02 13:54: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夏露露)“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我家大门常打开
2025-10-02 14:04:00
为月亮穿新衣,为祖国绘长卷 双节活动童趣与情怀满格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夏梦迪)在双节同庆之际,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教工幼儿园精心策划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欢乐互动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2025-10-01 09:51:00
“政策+案例+实战”闭环教学 湖北建院为城市更新精准赋能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刘君怡、李夏、周鼎)近日,孝感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干部能力提升培训在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2025-10-01 09:51:00
全国推介!湖北建院探索“榫卯契合”式协同育人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 通讯员罗庆丰、于婷)近日,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党支部探索的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榫卯契合”式协同育人模式
2025-10-01 09:51:00
“石榴籽祖国行”哈密大学生走进河南工程学院
大河网讯 近日,“石榴籽祖国行”哈密团市委及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走进河南工程学院,开展了一场以促进民族团结、深化青年友谊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
2025-10-01 12:45:00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助力2025“会市合作”暨许昌钧瓷产业科技赋能特色活动
大河网讯 9月22日,2025“会市合作”暨许昌钧瓷产业科技赋能特色活动在禹州神垕钧瓷文化主题公园举办,来自省内外的百余名专家领导齐聚一堂
2025-10-01 12:45:00
建设新型高端智库 许昌市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发展研究院工作纪实
大河网讯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高校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构成部分,日益成为服务地方发展
2025-10-01 12:45:00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25级新生上好入学“第一课”
大河网讯 从队列式到军体拳、匕首操、实战演习......历经近一个月的高强度训练,9月25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25级新生上交入学第一份“答卷”
2025-10-01 12:45:00
编辑:林辉审核 :莫韶华
2025-10-01 12:45:00
童韵传承,航空路小学师生共筑强国梦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罗薇)9月30日上午,江汉区航空路小学全体学生用自己最美的声音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祝福
2025-10-01 14:33:00
化身“月球漫游家”,开启穿越时空的奇妙旅程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钟徐婉萍、李龙凤)当国庆的红旗遇上中秋的明月,当古老的嫦娥传说牵手现代航天梦想
2025-10-01 14:34:00
萌娃 “趣” 迎双节!亲子携手绘团圆、颂祖国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近日,江汉区小精灵幼儿园以“国庆中秋寻雅趣 亲子携手共创美”为核心,组织全园师生与家长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2025-10-01 14: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