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逝世,享年100岁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11-25 11:48:00 来源:缘之心

作者:顾景言

2024年11月24日,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诗人叶嘉莹逝世,享年100岁。

年轻人或许对“叶嘉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她却是让各大名校的学生疯狂崇拜的国宝级人物。

那时候,想要听她的课,必须拿着特有的听课证才能进场,疯狂的学生们不惜用萝卜刻假章制作出大量假证,只为一睹叶嘉莹的风采。

● 叶嘉莹南开讲座,“站着讲课是对诗词的尊重”

彼时的中国,刚经历过一场文化浩劫,迫切需要一些学者举着火把重新燃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从海外万里归来的叶嘉莹,用自己的真才实学,重新唤醒了人们对古典诗词的记忆。

“我留下海上的遗音,也许将来有人会听到,会感动,现在的人都不接受也没关系,反正我就是留下来。”

她一生坎坷,遭遇离乱无数,却把毕生都献给了中国古典诗词和传统文化,真正担得起“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这个赞誉 。

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

她是满族人,祖辈原姓叶赫那拉,辛亥革命后改为叶姓。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叶嘉莹无疑是幸运的。

她的祖上是官宦人家,家境十分优渥,而她的父亲叶廷元是北京大学英文系的毕业生,受西方思想影响颇深,自然在子女教育上秉持着开明的态度。

因此,叶嘉莹得以享受到了那个时代普通女子不敢奢望的优质教育资源。

● 叶嘉莹3岁时与小舅李棪(左)及大弟叶嘉谋(右)合影

书香门第,藏书颇多,叶嘉莹在幼年时期便耳濡目染,识字之后经常自己翻阅家中的典籍书册,虽然并不能尽懂书中奥义,却也培养出了手不释卷的好习惯。

不过,叶嘉莹小时候所处的那个年代,传统思想依然认为女孩子不应该出去抛头露面,她的祖父也坚持这种观点。

所以,在叶嘉莹到了开蒙的年纪,她的父母并没有将她送到外面的学校读书,而是专门请来了她的姨母作为她的家庭教师,一对一地为她讲授《论语》和其他典籍,这些都为她之后的诗词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国学根基。

严厉保守的祖父过世之后,叶嘉莹得以进入学校学习。

● 1945年大学毕业的叶嘉莹

她酷爱古诗词,一方面在学校大量阅读唐诗宋词,另一方面跟随旧学功底深厚的伯父进行诗词创作。

徜徉在诗词的王国之中,不仅使她看到了古典中国最美的文化遗产,也使她感受到了先哲们曾经有过的情感内核。

当时沉醉在唐诗宋词之中的叶嘉莹不会知道,平静安宁的生活很快就会被打破,而她所热爱的古诗词,则会成为支撑她走过艰难岁月的重要支柱。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很快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之下。

叶嘉莹的父亲在政府部门工作,不得不跟随单位撤退到了后方国统区,很快就音讯全无,留下13岁的叶嘉莹和母亲、幼弟一起在沦陷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原本一直享受着优越生活的叶嘉莹,一下子跌落到了生活的谷底,尝遍了世间艰辛。每天可以获取到的食物是有限的,而且极度难吃,然而最让叶嘉莹感到难以接受的并不是生活上的贫困,而是精神上的苦痛。

1941年,叶嘉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不久之后,她的母亲身患重病,在前往天津治病的途中病逝。

由于叶母执意不让孩子们陪同她去天津,所以叶嘉莹和两个弟弟都没能陪她走过生命的最后一程。这件事情,成了叶嘉莹心中永远的遗憾。

● 叶嘉莹的姨母、母亲

她曾在诗中沉痛缅怀自己的母亲:“早知一别成千古,悔不当初伴母行。本是明珠掌上身,如今憔悴委泥尘。”

故园沦陷、丧母之痛使叶嘉莹的心变得更加细腻敏感。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作“国家不幸诗家幸”,外在的苦难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不幸的,对于诗词的创作者来说却未免是件好事。尝遍了世事的酸甜苦辣之后,叶嘉莹的诗词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除此之外,国家破碎、亲人四散,在一连串的打击之后,是古典诗词支撑叶嘉莹继续面对生活。毕竟,没有哪些悲剧是古代的诗人词人没有经历过的。

诗词能够抚慰受伤的灵魂,叶嘉莹在古典诗词的滋养中振作起来。

大学二年级,叶嘉莹遇到了对她一生影响最大的恩师——顾随。

● 与老师顾随及同学合影,顾先生后右侧一是叶嘉莹

顾随,字羡季,别号驮庵,是我国著名的禅学家和书法家,在古典诗词领域造诣颇深。他和叶嘉莹的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少年丧母,性格敏感,在文学领域有着很高的才情,大半生投身于教育事业。

相似的经历和才情使师徒二人格外投缘,诗词方面多有唱和。在上课的时候,叶嘉莹总是聚精会神地记下顾先生说的每一句话,一共记了满满八大本笔记。

顾随曾写信告诉叶嘉莹,自己一生中的学问,叶嘉莹“已尽得之”,这是一位老师对自己学生的最高赞美。

然而师徒之间的缘分却在1948年春天被突然打断。

叶嘉莹结婚了,她的丈夫赵钟荪是国民政府的职员,叶嘉莹也因此需要婚后跟随他一起去南京。

● 1948年叶嘉莹结婚照

虽有千般不舍,顾随还是为自己的爱徒写下了赠别的诗篇:

食荼已久渐芳甘,世味如禅彻底参。

廿载上堂如梦呓,几人传法现优昙。

分明已见鹏起北,衰朽敢言吾道南。

此际泠然御风去,日明云暗过江潭。

大约半年之后,由于国民党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很多政府职员都撤退到了台湾,叶嘉莹也跟随丈夫赵钟荪南下台湾,从此之后,她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恩师顾随。

虽然离家万里追随丈夫南下,但是叶嘉莹内心深处对丈夫赵钟荪并没有太深厚的感情。

● 叶嘉莹50年代在台湾(后排右四)

赵钟荪的姐姐是叶嘉莹的老师,两人因此相识。赵钟荪对叶嘉莹穷追不舍,其姐也一直帮忙撮合,思想保守的叶嘉莹不忍心违拗自己的老师,也就答应了这门亲事,却未曾想到,铸成了自己后半生的坎坷。

到台湾不久,赵钟荪就被国民党当局以“政治思想问题”为由抓了起来,叶嘉莹也跟着被牵连,丢掉了工作。

赵钟荪被关押了3年之久。在此期间,叶嘉莹带着襁褓之中的女儿,寄居在亲戚家中的走廊里,受尽了冷眼。为了谋生,她四处求职,终于找到一份教书的工作聊以糊口。

● 叶嘉莹与女儿

3年之后,赵钟荪被释。本以为是苦尽甘来,却没想到是另一个噩梦的开始。

赵钟荪由于在牢狱之中受了很多非人的折磨,性情变得暴躁乖戾,动不动就对叶嘉莹斥责辱骂。

叶嘉莹独自承受着养家的压力,有时候从早到晚都在上课,回家之后还要面对丈夫的冷脸。赵钟荪要求她每天都要回家做饭,否则就把厨房里的锅都扔在地上表示不满。

● 叶嘉莹在台大任教时为小朋友讲课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既要养家糊口,又要承担全部家务,动辄还要遭受丈夫的辱骂,这是何等残酷?最痛苦的时候,叶嘉莹曾经想过用煤气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是叶嘉莹却从未想过抛弃自己的丈夫。她并没有过多苛责他,因为她明白,丈夫并非是故意要折磨她,而是被那3年的残酷岁月折磨得失去了本心。

20世纪60年代末,叶嘉莹在诗词上的造诣引起了海外学界的注意,加拿大的哥伦比亚大学向她伸出了橄榄枝。

为了让丈夫离开台湾这个伤心地,也为了让海外人士感受到中华诗词之美,叶嘉莹接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邀请,带着丈夫和孩子远赴加拿大。

● 叶嘉莹在温哥华为幼儿讲古诗

在加拿大,叶嘉莹克服了语言上的问题,旁征博引地向金发碧眼的洋学生讲述古典诗词,经常博得阵阵掌声。

按理说,叶嘉莹应该知足了。毕竟加拿大的生活条件比较优渥,足以让她和家人过上平静安宁的生活。但是叶嘉莹的心中却一直有一个念头:回到中国,用中文向故国学子讲述我国的古典诗词。

故国难忘,这是很多老一辈文化学者的执念,叶嘉莹也不例外。

十年浩劫之后,中国百废待兴,文化领域也迫切需要大师出来重整河山。

旅居海外的叶嘉莹得知这个消息,毅然决定回国!

● 1979年叶嘉莹初抵天津与南开大学诸教师合影

叶嘉莹的归来,在中国文学界引起了震动。她的深厚学识和教学技巧,让青年学生们狂热不已,每场讲座都座无虚席,前来听课的学生把走廊和窗台都挤满了。

为了维持讲座现场的秩序,高校不得不制定了规则,要求持有听课证才能入场。然而这也难不倒求知若渴的学子们,一位女生用萝卜刻章制作了假听课证,引来诸多学子纷纷效仿,一时间萝卜成为了广受欢迎的紧俏货。

● 80年代在湖南湘潭大学讲学

在经过一番考量之后,叶嘉莹接受了南开大学的邀请,成为南开古典文学领域的执牛耳者。

从归国至今,大约40年的时间里,叶嘉莹始终耕耘在教学的第一线。她不慕名利,从不效仿某些所谓的文化学者写鸡汤文章牟利,而是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研究之中。

● 1981年在四川杜甫草堂杜甫学会上发言

2018年6月3日,叶嘉莹将个人积蓄1857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用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2019年,她再捐1711万元,累计捐款3568万元。

这一举动堪称是大师风骨的最好明证,然而却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件事。

有人好奇,她为何会做出如此决定。

她说:“我平生的离乱都微不足道,只愿年轻人能够把我吐出的丝,织成一片云锦。我的莲花总会凋零,但我想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莲心留下来。”

这一路,她从未停止脚步。如今,斯人已逝,但精神永存。

谨以此文,悼念叶嘉莹教授,“遗音沧海如能会,便是千秋共此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25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家、教育家、诗词学家、诗人叶嘉莹先生于2024年11月24日下午二时去世,享嵩寿101岁!读诗是生命的本能叶嘉莹,1924年农历六月初一出生在北平一个古老的家庭,
2024-11-24 19:15:00
2024年11月24日,叶嘉莹先生去世,享年100岁。她被誉为“诗词的女儿”“穿裙子的士”。但在她自己看来,一生最重要的身份,莫过于“教诗词的老师”。有学生问,诗词究竟有何用?她
2024-11-25 19:19:00
追忆叶嘉莹:诗不远人 终身为教
...学研究专家、教育家、诗人叶嘉莹先生于昨日溘然长逝,享年100岁。叶嘉莹先生的一生如同一首长诗,充满了传奇色彩。她不仅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承者,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被誉为“中国
2024-11-27 09:44:00
...日,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逝世,享年100岁。1924年,叶嘉莹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之家,是辅仁大学古典文学高才生、加拿大皇家学会唯一一位中国古典文学院士。她
2024-11-24 22:16:00
...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去世,享年100岁。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之家,是辅仁大学古典文学高才生、加拿大皇家学会唯一一位中国古典文
2024-11-24 18:45:00
江苏著名诗人丁芒逝世,享年99岁
...目新闻5月11日,著名诗人、书法家丁芒先生在南京逝世,享年99岁。1925年9月丁芒生于江苏南通,原名陈炎,是当代著名老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散文家、书法家。曾任中国作家协
2024-05-13 10:52:00
...典雅敦厚的生活美学、浩然正气的爱国主义与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 从第一个五星红旗入场的画面开始,我们就能感受到《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那种江山如画的辉煌
2023-12-24 20:30:00
“诗词的女儿”叶嘉莹先生逝世,南开大学发布讣告
...词大家、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去世,享年100岁。11月24日晚,南开大学发布讣告,沉痛悼念叶嘉莹先生。讣告称,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
2024-11-24 21:12:00
宋太祖赵匡胤:从黄袍加身到开创盛世的开国雄主
...环境。七、赵匡胤的去世与历史评价赵匡胤于976年去世,享年49岁。他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他所建立的宋朝在其子赵光义的领导下继续繁荣发展。后世对赵匡胤的评价普遍较高,
2025-03-24 09:2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国庆我在岗|国庆“警”色浓 忠诚护平安
多彩贵州网讯国庆假期,当大多数人沉浸在与家人团聚、外出游玩的欢乐中时,黔东南公安广大民警辅警始终坚守岗位,用一件件暖心警事
2025-10-09 17:03:00
临沂圣陶高级中学魏冰玉老师、张晓双老师获评高新区“表现突出教师/班主任”荣誉
鲁网10月9日讯近日,临沂高新区教育体育工作办公室公布2025年表现突出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结果,临沂圣陶高级中学喜讯传来——魏冰玉老师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与突出的育人成效
2025-10-09 17:03:00
Ddrops滴卓思全球宝宝第一口营养纪录片重磅发布,以全球视野探寻宝宝营养的关键
近日,全球知名营养品品牌Ddrops滴卓思发布了《全球宝宝第一口营养》系列纪录片。该系列包含9部短片,深入全球9个国家
2025-10-09 17:04:00
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发生5.4级地震 初步研判:近几日原震区发生更大地震可能性不大
大皖新闻讯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9日13时17分在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0
2025-10-09 16:34:00
微光成炬!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里的这些暖心故事想讲给你听……
在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时间似乎总在两种节奏里流转:急诊、门诊通道的脚步急促而紧迫,病房里的话语却温柔又绵长。这里不仅有与病痛赛跑的紧张时刻
2025-10-09 16:32:00
一面锦旗映初心 一颗诚心育桃李——记莒南县西城小学张宏老师平凡而温暖的善举
鲁网10月9日讯近日,莒南县西城小学老师张宏用一次拾金不昧的平凡善举,生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她在外出途中捡到一部崭新手机后
2025-10-09 16:29:00
“日薪5000元,急招‘霸总爹’”等极具吸引力的短剧、群演招募信息在社交平台热传,吸引银发族及兼职人群。但《法治日报》调查显示
2025-10-09 16:13:00
东南网10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10月1日,《泉州与中国当代艺术》讲座在位于泉州鲤城区的小山丛竹书院举行。小山丛竹书院
2025-10-09 15:32:00
淄博男童掉入机井获救后仍不幸身亡 父亲:井口被树叶覆盖,就像一个陷阱
大皖新闻讯 “孩子平时看到井盖都是绕着走,谁能想到在空地上被树叶盖住的地方会有一个机井。”10月9日,山东淄博张先生悲痛地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2025-10-09 15:52:00
长假“奔县游” 美景与美食皆不可负
大皖新闻讯 今年的国庆中秋长假,位于安徽绩溪县的鄣山大峡谷景区,10月3日至5日连续在上午十点多钟就发布当天限流公告。络绎不绝的车流与人流
2025-10-09 13:47:00
供热缴费丨菏泽永恒热力第一批开通缴费小区明细
尊敬的热用户:菏泽永恒热力现公布2025-2026年供暖季第一批开通缴费小区名单,现已开通缴费小区共316个,其他小区将根据各项供暖工作进度陆续开通缴费
2025-10-09 13:14:00
敬老院里笑声扬 郓城志愿服务不打烊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周千清 通讯员 崔如坤国庆中秋双节同庆,郓城县丁里长街道敬老院里暖意融融、笑声不断。10月5日,郓城县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带着满满心意来到这里
2025-10-09 13:14:00
近日,江西景德镇的“鸡排哥”李俊永用一句“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的幽默语录火遍全网,6元鸡排卖出60元的情绪价值,其幽默风趣的经营方式和真诚服务近期引发网络广泛热议
2025-10-09 10:00:00
冠军揭榜!2025亚太青少年辩论锦标赛(德阳站)圆满结束!
10月5日,2025亚太青少年辩论锦标赛(德阳站)在四川省德阳市圆满闭幕。本次活动邀请了北京大学、澳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8支大学组队伍以及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学校
2025-10-09 10:49:00
胡欣红据媒体报道,中秋过后,包装精美、寓意团圆的月饼,一夜之间从“宠儿”变为“弃儿”。超市工作人员介绍,未卖完的月饼将全部下架寄回厂家
2025-10-09 10: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