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小时候,每当听见村里哪家院子里传出“嗡嗡嗡”的鼓风机声,便知道,这是要做席了。村里的宴席,就如乡里的秀才,浑身土气,却上下散发着儒生味,有传承、有讲究,有着那从历史走来的文化沉淀。
预备工作在办事前两天就开始了,主家要在晚上简单摆上一桌饭请主厨。主厨一般就是村里的老汉,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却有丰富的做席经验,会按照主家的标准和宴请人数定出菜单。村宴一般以“六六席”为主流,六盘六碗六汤,六盘凉热菜,六碗蒸菜,已算得上高水准。
菜单打过,帮忙的邻居就要分工搭帐篷、拉碗碟、砌锅灶和炉灶。砌锅灶、炉灶费力又见技术,是需要把式来干的。砌灶用的是农村一种俗称“胡基”的土坯,是把湿度合适的黄土,放在专用木模子里,用石杵打压而成。锅灶要砌两个,一个用来馏馒头、烧茶水,一个用来蒸扣碗;炉灶则要比平常家里用的大很多。
村宴前一天,院子里已经热闹起来。墙上会贴红纸黑字或金字的执事单,上面从总理事到招客、记账、端盘、拾馍、茶水、洗碗、送嫁妆甚至倒泔水,每个“行套”都责任到人。到了下午,厨上的师傅们就开始忙活了,配菜、切菜、炸马莲、炸丸子、炸花生米、装粗陶扣碗等,有条不紊地准备起来,院子里说话声、碗盘声、刀案撞击声、鼓风机声,还有女人的叨叨声、孩子的嬉闹声混在一起,不绝于耳……
宴席在时悠扬、时高亢的蒲州梆子声中开始。在搭好的帆布帐篷下边,摆着八到十张老式的方桌,每桌四条长凳,每桌坐八个人。席是流水席,一茬茬轮流坐,每茬席都层次分明。六个盘子为第一层,有凉有热、有素有荤,端盘的人用一个木制的方盘,每个人一次端一样菜,一次端八到十盘,每桌一盘,以此类推。
最精彩的是第二层“六汤”部分,六汤分为“三咸三甜”,咸汤有酸辣的鸡丝汤或肚丝汤、咸鲜的鱿鱼汤,还有咸香的杂烩汤,咸汤中放有主料的同时,还会飘着若干肥肉丁和四边形的蛋皮为点缀;甜汤有银耳汤、甜炸红薯丁汤和醪糟汤。在咸甜交接的空档,端盘的会给每桌来一碗清水,用来涮汤勺、汤碟。
一盘拔丝地瓜将席推向第三层,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硬菜,外焦里嫩,筷子一夹拔出丝来,地瓜吃到嘴里了,丝还连在盘子里。这道菜看似简单,其实最考验厨师水平,熬糖温度低了不拔丝,高了又容易糊。拔丝地瓜要趁热吃,满桌子的都是“吸溜、吸溜”的声音,糖丝沾满了盘边、桌边。
伴随着“拾馍”的吆喝声,端馍的用茶盘端着热气腾腾的馍,挨桌说着:“拿馍了,拿馍了!”坐席的你取俩、他拿一个,放在面前空盘里,等着下馍菜上桌。六个碗上来了,前一天装好的粗陶扣碗,在上锅蒸后直接扣在白碗里,有看着腻吃着过瘾的红烧肉片、带汤的马莲、虾米烂糊白菜、糯糯的甜米、炸豆腐海带、酥肉腐竹,吃完六个碗,一茬席在一杯大锅砖茶水中结束。
彼时农村尚无乐队,无论红白喜事都是蒲州梆子。乐队通常有六七人,既演奏乐器又兼着唱腔,或一曲悠扬的《米黄仁》,或一曲欢快的《风摆柳》,或《慢迎亲》《紧迎亲》。或缓、或急的鼓板声、竹笛声、板胡、二胡声……艺人们眯着眼陶醉于自奏自演老曲中,唱腔或沧桑、或沙哑、或高亢,伴随着一茬茬宾客坐席、离席,是那么地相得益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3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