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文人骂人不带脏字,却毒出天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16 13:12:00 来源:戏说三国

家长和老师都会教育孩子,一不能骂人、而不能打架,要用理性的方式去解决矛盾和冲突。因为骂人和大家都是不礼貌、不文雅的行为。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一旦在某件事情上触犯了自己的底线,在一时冲动之下就很容易口吐莲花。

而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算是骂人都不会带脏字,有文化的人才能听懂!他们把指桑骂槐发挥到了极点,即使把你骂的狗血淋头,你还没法还手。

文人骂人不带脏字,却毒出天际

第一、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於予与改是。’”

宰予是孔子比较得意的弟子,由于他说起话来言辞美好、娓娓动听,所以孔子在最开始的时候,认为宰予一定是有出息的人。

可是不久宰予便暴露出了懒惰的毛病,孔子为了表达心中愤怒和失望,才将他比喻成腐烂的木头和粪土,全句没有一句言辞激烈的脏话,但却骂的宰予无地自容。

文人骂人不带脏字,却毒出天际

第二、老而不死,是为贼也

这句话同样是孔子说的一句脏话,但对象却变成了孔子故人原壤。《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孔子见到故人原壤时,原壤却叉开双腿坐着,这种形象让孔子十分反感。

于是孔子骂他:“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便用手杖不停地敲击他的小腿,后来这句话指那些老而无德的人。

文人骂人不带脏字,却毒出天际

第三、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从表面上看来这句话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脏话,它出自《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这句话大意为,女子与小人都很难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所以待他们相处时要懂得把握分寸和距离。

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被当做对女性的歧视与嘲讽。但实际上孔子想要表达的并非此意,只不过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反复拿出来说事而已,才导致现在这种结果。

但凡是有一点文化底蕴的人,不会拿这句话就讽刺女性。

文人骂人不带脏字,却毒出天际

第四、井蛙不可语于海者,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此句出自《庄子集释》卷六下《庄子·外篇·秋水》,意思是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

后来人们经常用这句话,去嘲讽那些明明自身的眼界不高,亦或是境界偏低的人,却总是装作一副什么都清楚的模样。

这样的人根本不必与他们争论,毕竟和井底之蛙说大海,亦或是夏虫说冰雪,都是一件徒劳无功的事情。

文人骂人不带脏字,却毒出天际

第五、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这句话出自《诗经·鄘风·相鼠》,意思是老鼠尚且还有皮,而人早已失去了礼仪,人一旦没有了礼仪,那么和一个死人有什么区别?

在古代指的是人不仅应该知道廉耻,更重要的是还要讲礼义。如果用这句诗文去骂人,简直可以让人无地自容。第六、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两句诗文出自五代时期的女诗人,花蕊夫人创作的《述国亡诗》,全诗为:“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后蜀国的君王,在城楼上竖起白旗,而女诗人则被封锁在了冷清的行宫里。望着眼前身着铠甲的将士,这些人中竟没有一个是守卫国家的男子!

文人骂人不带脏字,却毒出天际

花蕊夫人费氏青城人,因才貌双全得幸于后蜀主孟昶,拜贵妃,后来孟蜀亡国后被掳入宋,并在宋太祖的邀请下作此诗歌。这首诗讽刺的是孟蜀国的男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有男儿气概。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以口诛笔伐见长,古代文人他们既可以出口成章,也可以在一怒之下骂人不带脏字,不妨学学老祖宗的语言哲学。各位看官,你还知道哪些骂人不带脏字的古话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6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孔子说过最有名的两句“脏话”,却一个脏字都不带
...的一句,那就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句话可以说是非常有名,几乎没人不会说,特别是老师,几乎把这句话当成口头禅。这句“脏话”单纯地翻译过来就是:腐朽的木头已经烂
2023-04-29 10:11:00
聊聊史上最有水平的6句“脏话”
...中是这样写的,即“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那么这句话骂得是谁呢?骂得是西楚霸王项羽、暴秦朝,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反秦起义队伍。这些起义军间互相协定,只要谁的大军能率先攻入秦
2023-07-16 20:08:00
孔子骂人不带一个脏字,却蕴含人生哲理
...子来说这是奇耻大辱。于是愤然说出了这样一段不带任何脏字的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犹如一块腐朽的木头根本没有可以雕刻的作用;就像粪土一样都不能用来糊墙。
2023-01-17 21:10:00
...出了一声怒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句话仿佛是一道雷霆,轰然在课堂上响起。字里行间都流淌着孔子对学生堕落的愤怒和不满。他用咆哮般的声音,将他的教诲刻在学生们的
2023-07-05 20:49:00
古代文人的骂人艺术与文化修养
...常被大人骂一样,意思就是一个人烂泥扶不上墙。其实在这句话之后还有一句话“粪土之墙不可污”。这句话的意思和前面那句话的意思差不多,一般是用来指一个人太笨不论别人怎么帮助他教育他
2023-09-12 20:33:00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老师出卷,往往也是在《论语》上找一句话,让学生根据这句话进行发挥。由此一来,显然学生们必须从小就要会背《论语》,对《论语》进行深入的研究。否则的话,他们在考试的时候,就不可能
2023-08-11 17:02:00
...起了极大的争议。因为在当今社会,我们提倡性别平等,这句话似乎与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人民的文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
2023-05-14 13:00:00
解读一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女性的成分。下面详细解读一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很多人都忽略了它下面的那一句——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后面这句话其实就是对“
2024-04-06 17:29:00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你做到了吗?
...辑性的,上下文之间也没有语境的联系。孔子为什么要说这句话?我们也搞不懂,可能是他的感慨,也可能是他想树一个榜样,把自己的一生总结出来,教导弟子该怎么过好这一生。不管怎样,这是
2023-06-16 16: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