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一得道高僧崖前打坐突然顿悟,为何掉下山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30 17:1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清朝初年,川蜀地区的南明势力依旧负隅顽抗,不少关于大屠杀的传言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流传的。川蜀地区的百姓饱受战乱就连维持生计的土地都被官兵们抢占驻扎,饿死的饥民不计其数,随之而来的则是瘟疫,几乎使得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灭亡殆尽。

此时,朝廷不得不紧急调令将湖南与江西等地的部分人口迁往川蜀地区以弥补当地人口的锐减。之后,南明的军队仍然不肯退步,继续在当地大肆屠杀百姓,正是在这个时候一位得道高僧站了出来成功阻止了一场血腥的大屠杀,救了川蜀地区众多百姓。

相传这位僧人名叫“破山禅师”(1597年一1666年),俗姓蹇,绥定府大竹县人。并且,在破山四岁时:“形貌端正,七处平满,生含异质,幼挺奇标,只是终日不语”有一天,他听到隔壁的佛教居士在家里诵《金刚经》,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时,竟开口跟随念诵起来。

之后,他在庙中修行时曾经将《楞严经》诵读千遍却难悟其中禅理,为了能够真正参透这本佛经,他云游四方请教高僧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最终,在湖北黄梅的破头山悟彻禅理,这也就是他名号的由来。传说,明末著名女将军秦良玉是他皈依弟子。

相传,19岁时他在山中的一个悬崖上打坐悟禅,忽然觉得眼前的景致不再是山中林木,而变成了西方极乐世界,不知不觉站立起来向前走去,结果从山崖上摔落下去。就在闪脱的一瞬间,禅师心中的郁结化为乌有,豁然开朗。而他本人从万丈高的悬崖上摔落到地面却毫发无损,皆因有仙人相助。

得道之后,破山禅师就开始四处奔走,劝解各方势力停止斗争,还百姓一个安宁的居所。当时清军正在和南明的残余势力打得不可开交,禅师希望能够劝阻南明首领李占春不要伤害川蜀地区的百姓,于是,便只身前往南明军营。禅师的社会影响力很大,许多豪强势力都想着能够借禅师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此时的李占春虽然生性残暴,但是,仍然希望能够利用禅师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礼待于他。李占春在此之前不知已经残杀了多少川蜀地区的老百姓,将百姓的土地据为己有,称霸一方。甚至,当时的人们都叫他“李鹞子”,用来形容他凶残无道。

据说,禅师见到李鹞子的时候他正在吃肉饮酒,一番劝导之下这个枭雄并没有改变主意,相反说出了自己的一套歪道理。他说:自己生来就残忍无比,还是孩童的时候便以杀猪宰羊为乐,禅师生来悲天悯人,连一只蚂蚁都不愿意踩死。这些都是人的本性,是无法改变的。

之后,他甚至对着酒桌上的许多将领承诺,如果,禅师能够吃下一只羊腿他李鹞子就保证将百姓的土地全部归还,并且不再滥杀无辜的百姓。他出这种损招就料定禅师不敢破戒,以此毁掉多年来的修行。但是,让在场的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禅师微微一笑将桌上的一大盘肉端到面前吃了起来。

李鹞子当场瞠目结舌,不得不兑现自己许下过的诺言。禅师毁掉了自己修行却救下了当地的无辜百姓,虽然,这件事情后来还是遭到了一部分同门的毁谤,但是,百姓们却对他更加敬重了。

后世在撰写小说《济公传》的时候,特地将这段吃肉的情节加到了小说中,融合出了一个喝酒吃肉但却心系黎民百姓的道济禅师,但是,对于这段故事的来由却鲜有人知晓。现在的佛教徒中也有部分人不遵守清规戒律,以道济和尚的“酒肉穿肠过,佛在心头坐”来为自己辩解,真可谓贻笑大方。

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在为人处世方面都时常为别人着想,不以个人的利益得失为重,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会即使改正以求完美,不会去找歪理邪说为自己辩解。信教之人所需要遵守的清规戒律也正是对人自身的一种约束,用严格的要求约束自身则可以使得自己在信仰之路上走得更远。

但是,如果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破戒能够救他人于危难之际,这样的破戒又何尝不是一种积德行善的行为呢?原型破山禅师正是为了救黎民百姓脱离苦海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自毁道行,犯了佛教的大戒,但是,在百姓们心中他本人的威信力却比之前更大了,究其原因正是禅师心中有百姓,时时处处行善积德。

康熙五年二月十六日,正当昭觉寺的重辉工程逐步开展的时候,破山海明圆寂于川东梁平双桂堂。讣讯传来,丈雪立即前往梁平奔丧。

对于先师这样一位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极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大雪为报法乳恩深,完全遵照破山的遗嘱,主持了后事处理的全部,在当地良龙山以俗人的礼仪予以安葬。为了承担起破山法系宗风永继的历史责任,他又专门将破山的几根头发和一颗牙齿,珍重地携回昭觉寺,建塔于宋代圆悟祖墓侧供奉。佛门以无诤为清净,一切都任人评说。关于破山禅师的记载,网页资料较多,2000年前后,先后有熊少华撰《破山禅师评传》、王为民撰《破山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30 2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位高僧告诫我:一个家庭衰败前,往往会出现这两种征兆,要小心
...错误,都来自于最初的细小征兆。恰好今日前看到了一则高僧的故事,再回想朋友的家庭,不禁唏嘘,所以才言:一个家庭衰败前,往往都会出现这两个征兆……唐朝时有一大户人家,家庭很是兴旺
2025-02-24 15:50:00
玄奘法师究竟是在哪里出家的
...扰,长捷出于避乱,也是出于求学的念头,听闻几位同乡高僧大德都在成都佛寺,于是就带着十五六岁的玄奘千里迢迢到了四川。二、玄奘在大慈寺修行只是传说大慈寺自唐朝以来曾经是成都历史上
2023-08-11 21:59:00
济公从灵隐寺迁居到净慈寺,并不是被人排挤
济公是南宋时期最为著名的高僧,他的一副疯癫醉酒的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留下了不少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时至今日,济公的传说仍旧是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被改编成评书、戏
2023-05-22 05:16:00
济公的原型人物是谁
...说,其余众多事迹,往往是民间艺人、小说作家取自其他高僧,如南北朝的志公禅师,唐朝的金地藏等等。历史上的济公,乃是宋太祖赵光义的驸马李遵勖的后人。他大约生于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
2023-05-02 10:08:00
清朝高僧行森禅师:因私自为顺治帝剃度家,险些被火化
...有意义的事情。使得社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一】清朝高僧溪森行森禅师圣贤难遇。历史上不乏高僧大德,但是能够有幸遇见并且还能得到教诲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古代不像现在通讯发达。现
2024-02-18 20:53:00
唐高僧法向:乌丝头巾撕成条分弟子,一年后才知道他的深意
释法向,俗姓李,是扬州海陵葛冈人。他身高八尺,身材魁伟雄健,眉目秀异出众,性格威严沉着,从不随便说话。他脚下有一个很大的黑痣,圆净分明,看相的人说:他如果长大后从军,将要成为天下
2024-09-01 17:12:00
他是东方三大圣人之一,也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在我国古代有这么一个高僧,他和孔子、老子一起被称为“东方三大圣人”;这还不算啥,他竟然被欧洲学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这够传奇了吧;但更传奇的是,这个被称为圣人、思想家的人
2023-02-24 20:03:00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济公,他到底有没有法术?
...,父母接连去世,国清寺法空法师便将他接上山去,拜在高僧慧远门下,剃发受戒,法名道济,正式成为佛家弟子。道济和尚聪慧异常,兼具慧根,佛家经义过目不忘,很快就有了名气。法空法师认
2023-07-13 13:41:00
高僧墓中发现灭绝50年的异兽,专家一声大叫却把它们吓跑了!
...,在四川省隆昌县圣灯镇的天螺山上,专家们在发掘一座高僧墓的时候就意外的发现了2只已经灭绝了50年的异兽,实在令人啧啧称奇。原来在明代,有一位名叫严巨光的高僧,就在至今四川省内
2025-05-11 15: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