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一罪犯逃往海外当皇帝,在海上打劫时遇到了郑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0 20:42:00 来源:戏说三国

元末明出,广东潮州一个叫陈祖义的人,跑到南洋当起了海盗,并且成为世界最大海盗集团的头目之一。后来,他来到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国家当了将军,国王死后,他自立为王成了这个国家的新皇帝。

明朝一罪犯逃往海外当皇帝,在海上打劫时遇到了郑和

逃往南洋当海贼

朱元璋称帝后,全国百废待兴,普通人民生活非常艰苦。这个时候,朱元璋为了打击倭寇和走私,下了禁海令,这让靠海吃饭的渔民生活无以为继,有的人就冒着风险下海走私。

陈祖义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生在广东潮州,因为走私犯罪被迫拖家带口的逃往海外。

来到南洋的陈祖义,因为语言不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最后干起了打家劫舍的买卖。

因为生在海边,水性特别好,所以经常驾着小船在海上打劫渔民的渔船。时间不长,聚集了很多从大明逃往出来的人,组成了规模不小的海盗团体。

他们常年盘踞在马六甲海峡,打劫过往的船只,并吞并了很多小型海贼团。顶峰时期,手下有海盗上万人,战船几百艘,成了世界最大海盗团体的头目之一。

陈祖义的目光也从马六甲海峡,看向了更广阔的大明海域。

明朝一罪犯逃往海外当皇帝,在海上打劫时遇到了郑和

高价悬赏金

洪武年间,朱元璋虽然下了禁海令,但越是如此,走私越是猖獗。

陈祖义因为走私逃往海外,又因为走私回到大明。

所有走私货物的船只都是他打劫的目标,如果仅仅是这样,朱元璋是不会找他麻烦的。

嚣张的陈祖义打劫时,常常上岸骚扰平民。不论大明人民还是南洋诸国百姓,深受其害,更有南洋小国向大明上贡,请求朱元璋帮忙消灭海贼陈祖义。

当朱元璋得知陈祖义干的好事后,大为震怒,但大明刚刚成立,北方有元朝余孽,朝廷内部忙着整治官吏,哪有还精力管南方的海贼。

于是,朱元璋下令通缉陈祖义,并悬赏50万两银子。

不过,效果甚微。

陈祖义的行为越发大胆,抢劫南洋诸国来大明上贡的船只更是常事。

永乐大帝登基后,对陈祖义也是恨得咬牙,但同朱元璋一样,并没有有效的治理办法,只得将赏金从50万提到750万。

有文献记载,明永乐年间一两银子可以买七石大米,一石约153斤,那么一两银子可以买1071斤大米。如果按现在大米3元一斤算的话,750万两已经是个天文数字。

明朝一罪犯逃往海外当皇帝,在海上打劫时遇到了郑和

阴沟里翻船

悬赏金越高,陈祖义名声越大,行为更加放肆。从一开始的小打小闹,逐渐演变成专门打劫大船,他觉得自己已经成为这片海域的皇帝,任何国家都拿他没有办法,直到他遇到郑和,才阴沟里翻船成为阶下囚。

郑和返航的船队经过三佛齐(现在的印度尼西亚)时,刚好撞上陈祖义,久经沙场的郑和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没想到陈祖义主动投降了,这让他颇为意外。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陈祖义海盗出身,怎会轻易投降。不过是打着投降的名义,让郑和放松警惕,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抢劫郑和船上数不尽的财宝。

接到郑和接见的命令,陈祖义率领手下5000多人,战船二十多艘佯装投降向郑和的舰队靠近。

让陈祖义大喜的是,当他带领着手下靠近郑和船队时,明军没有丝毫防备,似乎是做好了欢迎他的准备。

陈祖义大吼一声,向手下发出进攻的信号。可就在此时,郑和船队上乌黑的炮筒也对准了他们,无数明军手持弓箭站在船沿。

一时间,喊杀震天,炮火齐鸣,无数海盗尸沉大海。

明朝一罪犯逃往海外当皇帝,在海上打劫时遇到了郑和

螳臂当车

陈祖义的海盗团几乎被全歼,自己也成了阶下囚,而一脸和气的郑和回国的路上,顺道帮永乐大帝省了750万两银子。

陈祖义混迹大海十几年,几乎没出过岔子,为什么偏偏栽到了郑和手中?

1、身份

陈祖义是国内混不下去,出逃国外的犯人,而郑和却是永乐大帝万里挑一才选出来的优秀将领,两者身份差距悬殊。

2、能力

陈祖义虽然当了某个国家的皇帝,但比起大明,那个国家仅仅算个部落而已。他带领海盗无往不利,但他们所抢的大多是毫无反抗能力的人。

反观郑和,下西洋前就跟随朱棣率兵出征,下西洋时从组织造船,到设计航路,都是一手操作。

一群乌合之众怎能比得过和正规军。

3、经验

陈祖义看似天天打仗,但他顶多指挥几千人作战,而实际抢劫过程中,大部分海贼都是各自为战,各抢各的。能在十几年的抢劫生涯中鲜有败绩,主要原因是抢劫的对象太弱。

郑和十一岁就已经从军,跟随朱棣南征北战,参加过几十万人的大战役,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他所面对的敌人都是像铁铉、盛庸这等优秀将领,陈祖义的小聪明,郑和根本没放在眼里,一招将计就计就将他活捉。

明朝一罪犯逃往海外当皇帝,在海上打劫时遇到了郑和

永乐五年,郑和返回京城,不但带回了各国使臣、礼品,更将一份大礼送给了朱棣,这份大礼就是陈祖义。

当着各国使臣的面,朱棣斩首了这个令朱元璋都头疼的海盗头子,向各国展示了大明的雄厚国力,也让以后郑和西行更加的顺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0 22: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景隆。郑村坝之战后,朱棣为表彰马三保,为其赐名“郑和”,视其为心腹。从此之后,马三保便改名为郑和。1402年六月,靖难之役以朱允炆失踪,朱棣荣登大宝结束。战后,朱棣对追随自
2024-07-23 20:25:00
郑和下西洋:朱棣时代的辉煌与反思
...得去卖东西换钱。朱棣发布的这个政策,就是大明鼎鼎的郑和下西洋。朱棣任命夏元吉为户部尚书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的壮举,但是在明朝,却有人坚决的反对朱棣继续实行。因为郑和
2023-09-02 19:45:00
明英宗朱祁镇为何要停止下西洋
永乐皇帝朱棣曾经下令让郑和带着船队下西洋,在明朝各方面实力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也要看一看西方世界究竟进展到哪一步,也是为了扬长避短。郑和并没有让朱棣失望,他从永乐三年到永乐22年间
2024-05-21 19:57:00
郑和把一生都献给航海事业,他的结局如何呢?
郑和七下西洋经历了明朝的三位帝王,中间也是历经波折,最后一次下西洋是在明宣宗时期,那么郑和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子的呢?郑和从永乐三年(1402年)到永乐二十年(1422年)共经历了
2023-07-15 18:34:00
明朝为何需要“海禁”来抗击倭寇呢
明朝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当时郑和下下策是首屈一指的,但是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有政治目的的。其中有一种说法就是郑和奉了永乐大帝朱棣的命令去寻找朱允炆,
2024-06-07 11:43:00
郑和下西洋灭海盗,立石碑,找麒麟,扩大了明朝的影响力
...也进一步的扩展至了亚洲其他地区,只是很多人对于历史郑和的航行是片面的,没有深层次的进行过解读,比如,大部分人对于郑和下西洋,只知他对大明王朝乃至后面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却不
2023-06-25 10:50:00
揭秘郑和七次远洋的动机与收获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一是寻找建文帝余党,二是宣扬大明国威,三是防范帖木儿的威胁。至于具体是哪种原因使得郑和七下西洋,我们不得而知,但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如此之多,规模如此之
2023-10-22 15:40:00
朱棣的成就:内政与外交的双重胜利
...武力使附近的小国家对明朝俯首称臣。另一方面,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就发生在朱棣统治时期。朱棣让郑和作为使臣,给许多国家带去丰厚的礼物,也彰显了大明的强大。这两项措施保证了很大一段时
2024-01-03 21:55:00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停止后大明财政反而捉襟见肘
“郑和下西洋”这一壮举的背后,有很多人猜测是朱棣为了寻找在南京失踪的建文帝,才命令郑和出海的。但史料中隐晦地指出,建文帝后来被人找到了,朱棣看其安心出家与世无争,便抬手放过了。那
2023-01-07 21: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