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不知怎么的,经常会头痛,有时一痛起来就什么事都干不了”,可能大多数人生活中都会有过这样的体验。而又有很多人会认为“痛就痛了”,不处理也可以,尤其是月经期前后头痛发作的女性,多以为是经期综合征。
实际上,头痛是神经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原发性头痛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全球52%的人口,其中26%为紧张型头痛,14%为偏头痛,0.1%为丛集性头痛。更有4.6%的患者每月头痛天数超过15天。
图:ICphoto
“很多人认为偏头痛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疾病,这是错误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头痛科主任王永刚教授在接受《新民周刊》的采访时表示,偏头痛是一种远被低估的疾病,“它是我们的脑子出了问题”。
“三高”疾病
虽然被叫作“偏头痛”,但它痛的位置其实不固定,不是只有一边头痛,而是头上哪个部位都可能痛。患者头痛起来非常难受,会有跳动样的感觉,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感觉头突突地跳”;它还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的症状,如到明亮的地方或者听到声音,头痛就会加重。
“偏头痛一般会持续几个小时,患者常痛得不能坚持上班、学习,只能躺着休息。”王永刚告诉《新民周刊》,作为一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头痛科主任王永刚教授
高患病率。偏头痛在全球患病率约为14.4%,中国为9.3%。在中国约有1.3亿患者深受其扰,每10个18至65岁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有偏头痛。其中,青壮年人群高发,患病峰值年龄 40-49岁。
高度失能性。根据《柳叶刀》发表的2019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偏头痛造成残疾所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位居总人口全部病因的第二位,超过所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总和。
“所谓头痛的致残性,指的是像癫痫一样,一次头痛发作可以导致儿童、青少年以及青壮年丧失学习能力和劳动能力。”王永刚进一步解释道,“偏头痛是15到49岁最具有生产力女性致死和致残疾病排名第一的一种疾病。”
高疾病负担。偏头痛会加重患者工作、学习、家庭负担。有研究表明,32.7%的患者表明偏头痛影响他们的工作,38.6%的患者表明偏头痛影响他们与孩子的相处,49.0%的患者表示没有偏头痛他们将会是一个更好的伴侣。
偏头痛还与21种伴随性疾病“挂钩”。其中,偏头痛患者出现失眠、抑郁、焦虑和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大约是无偏头痛人群的3倍;此外还会增加罹患认知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医生不会看,病人不重视
尽管如此高的发病率,如此庞大的患者人群,但我国既往对偏头痛的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较大不足,病人就诊率和医师正确诊断率均偏低。如何治疗也成为摆在医生与患者面前的难题。
图:ICphoto
在王永刚过往的接诊中,就曾碰到过一个来自贵州的患者,苦于头痛多年,一直求助无门,只能靠吃止痛药缓解。当王永刚问她一个月吃多少止痛药,不承想该女子的丈夫回答:“两斤。”
原来女子已经止痛药成瘾,为了方便,她会将感冒冲剂、感冒颗粒、止痛药等药品拆开全部混合倒在一个罐子里,每天都要吃上几勺。
“对身体肯定伤害很大呀,当时她的胃都糜烂了,连饭都吃不下。”王永刚回忆道。
在女性偏头痛发作中,有一种是与月经密切相关的头痛,称之为“月经相关性偏头痛”。它可能发生在月经来潮的前两天、月经当天,或者月经后两天,这种头痛持续时间长,疼痛程度重,对女性的致残性非常强。这可能与体内的雌孕激素波动密切相关。
王永刚清楚地记得,曾经有一位女性患者,在生完第二个宝宝以后,每次月经必然头痛,导致她无法忍受,于是到医院将子宫切掉了,没想到进行了子宫切除手术之后,导致了更加严重的头痛和失能,基本上每天都要躺在床上服用大量的止痛片。
“过去因为多种原因导致头痛这一原本应该属于神经内科范畴的疾病被归到了疼痛学科下,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没有规范的诊疗指南,疼痛科医生本来就不会看,神经内科医生也不重视、不敢看了。一做CT或者核磁共振都正常,但偏头痛恰恰是靠问诊问出来的。”王永刚坦言。
另外,患者本身对疾病的关注程度和重视程度不足,直到痛到无法忍受才进行就医。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有偏头痛,认为“痛就痛了”,不处理也可以,尤其是月经期前后头痛发作的女性,多以为是经期综合征;有些觉得去医院看头痛也是用止痛药,没有必要小题大做;还有很多选择“自我诊治”。
王永刚进一步表示,这部分人群将止痛药视为“救命稻草”,所以止痛药物使用过度的情况普遍存在。长期、大量使用止痛药不仅会导致胃肠道反应,损害肝肾功能,甚至可能引发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进而加剧患者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一个人每个月有连续 15 天因头痛而不能参加正常工作,三个月以后就会导致慢性偏头痛的发作。而慢性偏头痛致残性是非常强的,其治疗也非常复杂。”
迎来曙光
2021年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王拥军主委的推动下,头痛协作组已于当年4月正式成立。此外,2023年5月,中国卒中学会下也正式成立了头痛分会,推动诊疗指南制定的同时,组织举办“头痛学苑”面向医生进行专业指导,以及开展面向公众的头痛宣传和教育,建立科学认知。
王永刚教授作为主要撰稿人参与编写了2023 版《中国偏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一版)》。该指南已于今年6月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官方期刊《中华神经科杂志》发布。
在偏头痛诊疗过程中,良好的患者教育是偏头痛全程管理的基础,旨在帮助患者识别诱发因素、确立合理治疗预期、避免过度治疗、及时启动预防性治疗以减少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的发生。明确的治疗目标及原则是提高偏头痛治疗结局的有效举措。
在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治疗的核心目标是快速持续止痛、恢复功能、减少经济及医疗资源的负担。而预防性治疗的核心目标是减少头痛的发作频率,减轻头痛程度并缩短其持续时间,提高急性治疗疗效,减少急性治疗的消耗,避免 MOH,减少失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研究的深入,偏头痛新型治疗药物出现。
有研究显示偏头痛发作时人体血清中的CGRP水平升高,且在此期间刺激三叉神经通路导致CGRP释放增加,这意味着阻断CGRP或其受体可控制急性偏头痛或预防偏头痛发作。
基于这一发现,科学家开发出多种专门针对其受体的拮抗剂,通过阻止CGRP与其受体结合或降低其在体内的浓度,达到缓解或预防偏头痛的目的,比如以吉泮类药物 (gepants)为代表的CGRP 受体拮抗剂。
2023年11月7日,上海第六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辉瑞(Pfizer)展台,偏头痛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治疗药物
目前以瑞美吉泮为代表的CGRP受体拮抗剂已经可以应用,在迅速止痛的同时,减少炎症和大脑里疼痛信号的传递,在急性期和预防期都可以发挥作用。
得益于国家“先行先试”的特许政策,瑞美吉泮这类CGRP受体拮抗剂已经率先在海南博鳌乐城和粤港澳大湾区落地。2023年1月,瑞金医院海南医院首例使用偏头痛新药瑞美吉泮,已有数百位患者先行获益。
“从临床和试验来看,起效比较快,疗效比较久,安全性也很好,没有心血管相关风险的限制。从2023年1月份应用到现在,未发现患者有严重的副反应或者肝肾功能损害,耐受性都非常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副院长黄培坚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副院长黄培坚
当然,任何疾病的治疗都不要忽略对自己生活的调整和改变。很多人以为应用“神药”以后,症状缓解了就能恢复到原来的生活状态,这是不可能的。无论是神经系统疾病,还是其他系统的疾病,这种认知都是不对的。患者要对疾病的防治常识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预防。
对于偏头痛的患者,医生们给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 生活方式要规律,膳食要合理、营养要均衡、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定期锻炼;
第二, 每个人头痛发作都有自己敏感的诱发因素,尽量避开,减少发作;
第三, 学会舒缓压力,调整心态,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
第四,对治疗要有合理的期望值,偏头痛目前没有根治的方法,但是可以有效地预防与控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6 18:45:4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