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汤和的洞明大势:从开国元勋到明哲保身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06 20:09: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言

当一个人在建立新政权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时,他是否就理所应当地期待着荣华富贵和至高无上的权力呢?

然而,当明朝开国元勋汤和面对逐步展开的铁腕镇压时,他却选择主动谢绝原本应得的荣誉,放弃掌权的机会。究竟是什么驱使他放下权势,安然隐退呢?

汤和的洞明大势:从开国元勋到明哲保身

小时候常一起玩耍,汤和引朱元璋入伍时终于重逢

汤和与朱元璋是安徽凤阳同乡,从小常常一起玩耍。汤和比朱元璋年长三岁,朱元璋尊他为兄长。两人亲如兄弟,情同手足。汤和家境贫寒,终日与母相依为命。而朱元璋的父亲有盐场经营,生活并不富裕但尚可糊口。

两人儿时常常结伴山野里打猎,在村中嬉戏打闹。一起长大的日子,让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然而,当汤和十几岁时,家境越发困难,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去别处谋生,两人失去了联系。

汤和的洞明大势:从开国元勋到明哲保身

十几年后,汤和在江西投奔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凭借勇猛果决的作风逐步成为小头目。这时的朱元璋仍在家乡稀里糊涂度日,生活困顿。某日汤和忽然想起儿时玩伴朱元璋,大胆决定写信请他加入红巾军。

信中他详述了当年离乡,如今有了建立功勋的机会等信息,语气热切感人。这成为朱元璋走上夺取天下之路的重要转折点。重逢的两人久别重逢,想起儿时无忧无虑的岁月,说笑风生,感慨万千。朱元璋也终于找到可以托付后背的知心兄长。这份交心使得倍受冷落的朱元璋倍感温暖。

汤和的洞明大势:从开国元勋到明哲保身

开国功臣无公爵之位,汤和不置一词

1368年,朱元璋率领大军攻占大都,明朝建立,众臣共同谋朝。根据建功的轻重,功勋最大的元老将被封为公,其次是侯。这些爵位象征着权势地位。此次功勋最大的34人将统领政局。朱元璋率先大封当年追随他的开国元勋。

34位得爵者中,有6位公爵、28位侯爵。按资历论功,汤和本该为首批公爵。出人意料的是,朱元璋仅封他为中山侯,连诏书上都点出他攻打陈友谅时的过失。

作为心腹兄长,汤和本可直接对皇帝表达不满。但他并未这样,因为他明白朱元璋必须在各路武将中树立绝对权威。宁可自己害了,也不能破坏皇权体系。于是对此他只是笑而不语。他甚至主动提出让部分开国元勋参加文职,减轻朝廷军功压力。

汤和的洞明大势:从开国元勋到明哲保身

镇压汤和表现引人深思,汤和心知肚明

洪武四年汤和领兵出征,数战告捷。他期待借此功绩进一步获得皇帝的信任和提拔。然而意外的是,此次他的战利品却远不如其他将领丰厚。朱元璋明显在刻意压制他这个心腹兄长。汤和感到错愕,随后很快释然。

他想通了皇帝的用意——不能让某一股势力在朝中过于高涨。其他将领若遇此对待,只怕早就愤愤上书请辞,声势浩大地表达不满。而沉稳内敛的汤和却并未这样,他只是静静端详了一会儿皇帝,便含笑退下。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更加了解朱元璋的脾性与用心。这一次,他再度选择沉默以对。

汤和的洞明大势:从开国元勋到明哲保身

八年之后,汤和终于因建更大功劳被晋封为信国公,地位仅次于亲王。这意味着他已成为最高执政集团的核心成员。如今他终于可以运用权势为朝廷建言献策。然而,即便在升爵诏书上,朱元璋仍忍不住指责他以前的过失。

因为朱元璋深知,功高震主的大臣终究难免被猜忌。所以他刻意用这种方式警醒汤和防止骄傲自满。然而汤和看得更深——这不仅是防止个人骄傲,更是有意抑制武将集团的势力膨胀。当权者必须随时防范政治权力的扩张。

因为汤和比任何人都更加了解朱元璋的想法。他明白,权势的聚合终会对皇权形成威胁。于是他再次思索许久,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以对。

汤和的洞明大势:从开国元勋到明哲保身

铁腕镇压一触即发,淮西集团应声倒地

建国之初,来自淮西的元勋集团在朝中占据要津。李善长和徐达先后担任左右丞相,手握大权,专断跋扈,威压百官。其他地方的太监武将和文职官员都难以与他们抗衡。这引起了朱元璋的戒心。为削减他们的势力,他尝试采取渐进的方法。

先任用非淮西集团的官员,试图在朝堂上制衡淮西势力。然而他低估了淮西集团的盘根错节。李善长即便已退位,也仍可左右朝政。他居然能指使属官弹劾新任丞相杨宪,最终置杨宪于死地。朱元璋这时怒不可遏,险些动武诛杀李善长。

然而念他建国之始的功勋,朱元璋还是宽恕了他。甚至在淮西集团心腹胡惟庸接替丞相之位时,他还再次宽容,以为淮西集团会识时务觉悟。但这更令淮西集团骄奢淫逸,不思悔改。

汤和的洞明大势:从开国元勋到明哲保身

这时,汤和已经看到势头不对,深深为朝政堪忧。他三次向皇上进言劝退淮西集团势力,但皇上只是摇头。汤和虽不忿这些人擅权,却也明白只能由皇上自己处理。终于,在胡惟庸拖延战事之际,汤和决定主动请辞引退。他心知肚明,铁腕镇压一触即发。

果然,两年之后,胡惟庸一案爆发,李善长、徐达一族被诛灭。建国之初封赠的公侯们,大多被牵连。只有早有预见的汤和不仅人财两全,还因退休及时赢得了朱元璋的称赞。这位慧眼独具的老臣洞察大势的能力,让人刮目相看。而淮西集团烟消云散的惨状也昭示着朝廷权力的波涛汹涌。

汤和的洞明大势:从开国元勋到明哲保身

为何汤和能洞明大势?

汤和能够提前觉察政治局势,安然度过铁腕镇压的几个重要原因:首先,他与朱元璋从小相交,并一路相伴奋战多年,了解朱元璋的为人和脾性。这让他能心领神会地揣摩皇帝的想法。他知道只要政治权力集中过度,朱元璋定会行使震慑和打击。

其次,他在被朱元璋长期考量和敲打之后,深知原有的既得利益最终难逃被破坏的命运。如果不是主动避让,那么铁锤一击必将身首异处。

汤和的洞明大势:从开国元勋到明哲保身

再者,胡惟庸事件中,朱元璋给予淮西集团的宽容期,已经昭示镇压风暴将至。汤和看破这层窗户纸,就此提前退场,避开了酿成大祸的政治旋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汤和作为一位政治家,拥有非凡的慧眼和胆识。他从不为一时权位所迷惑,永远保持政治清醒。一旦洞察时局风云变幻,便果断抛却既得利益,从容退出舞台。正是这般超然气度使他轻装上阵,最终全身而退。

汤和的洞明大势:从开国元勋到明哲保身

闪光元勋为何沉默以对?

对明朝开国有功的汤和来说,中山侯、信国公的封爵本是权势和荣誉的象征。那意味着他在帝王麾下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多年后的资历和地位。

然而面对君主逐步收紧的铁腕统治,这个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却选择了主动放弃原本应得的显赫地位,选择了隐退。这让许多大臣想不通。为何功高震主的开国元勋会自我放逐呢?

汤和的洞明大势:从开国元勋到明哲保身

原来,他深知威胁皇权的不仅是某个野心家的私心,也来自根深蒂固的政治格局和势力惯性。皇帝要树立绝对权威,必须防止臣子功高震主。

如果汤和再进一步追求更高官职,势必招来猜忌。那么铁锤的镇压迟早会砸向自己。那么,为何汤和不像其他元勋那样,奢望更大的实权和荣誉呢?为何不和李善长一样,依仗自己的影响力谋求权力最大化呢?

汤和的洞明大势:从开国元勋到明哲保身

结语

答案只有一个——他比任何人都洞明皇帝的想法,也比所有人都清醒地认识到权力的代价。他不愿和其他门阀급硬碰硬拼命,那只会招来两败俱伤的惨烈结果。

作为开国之臣,他期望的是功成名就后荣休天年,壮丽辞世。正因抱持这样足够开阔的胸襟和格局,他才能在惊涛骇浪中自立派,最终成就一段奇异的人生。这位沉默的开国元勋值得后人铭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6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开国元勋汤和:狡兔三窟,保全性命的智慧
1371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国号大明,是为明太祖。开国之初功臣荟萃,来自各方的开国元勋云集在这个新兴的王朝中。他们或是文臣武将,或是谋士奸雄,都以自己的方式和贡献助力朱元璋
2023-11-22 07:52:00
明朝功臣的悲歌:郭德成的明哲保身与朱元璋的猜忌
...致。无论是在历史上享有盛名的汉高祖刘邦,还是明太祖朱元璋,都皆有“兔死狗烹”的故事。在他们手下,纵使如名将韩信,名臣胡惟庸这等功勋卓著之人,也难逃被诛的结局。因此,如何明哲保
2023-09-16 19:08:00
汤和的功劳很大,朱元璋为何留下汤和这个开国元勋不杀?
朱元璋几乎杀了所有的开国元勋,为何只留下汤和一人?朱元璋大杀功臣,手段非常残酷,有些人是咎由自取,有些却是以莫须有的罪名给杀害的。可朱元璋也不是全都给杀了,汤和就没有被杀。汤和的
2022-12-13 11:34
明朝开国元勋蓝玉的死因与教训
...别,他是明朝时期开国大将,还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还是朱元璋的老乡,蓝玉可以说为了朱元璋出生入死,为了明朝的建立付出了很多,之后被封为了“凉国公”。本来蓝玉在明朝建立以后完全可以
2023-11-14 15:03:00
大明第一功臣徐达,究竟是否是朱元璋下毒而死?
...(1385年),明朝开国元勋徐达于北京去世。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疡,并将其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
2023-05-20 11:18:00
汤和:朱元璋手下唯一幸存的开国元勋
...一出杯酒释兵权,但是要是遇到没那么讲义气的老板,像朱元璋这种大肆屠杀功臣的老板,那可真的是有命打仗,没命当官。跟随着老朱出生入死的那些开国大将,在老朱当上皇帝后大都被清算了,
2023-10-11 08:29:00
邵荣:明朝开国元勋与叛乱的谜团
...建立前,还有一人排名在徐达之上,不过却因谋反,而被朱元璋杀死,此人就是邵荣。邵荣,是朱元璋的同乡,他骁勇善战,多谋善断,在军队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与徐达、常遇春并称三杰。邵荣由
2023-10-22 04:55:00
蓝玉:从开国元勋到剥皮惨死的悲剧人生
...像内部以金玉填充,外面罩着的,是蓝玉的人皮。蓝玉是朱元璋亲自下令杀的,“(洪武)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告玉谋反,下吏鞫讯。”史称“蓝玉案”。朱元璋毫不留情,前前后后杀了
2023-10-27 08:04:00
朱元璋不能同富贵,几乎杀了所有的开国元勋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让江山永远都姓朱。当然,并不是朱元璋一个人这么想,从秦始皇登基称帝开始,这个问题就一直缠绕着每一个想要有一番作为或者是已经有一番
2023-05-17 11:3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