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在复杂中读出丰富之美
——以《昆虫记》为例谈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扫描二维码,观看中国教育报读书会“名师领读名篇”讲座
扫描二维码,观看中国教育报读书会“名师领读名篇”讲座
■“推动青少年读书”系列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六个学习任务群之一,整合程度高,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从单篇教学走向整本书教学,教师需要了解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把哪一本书带进课堂
整本书能够提供复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学习解决问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但整本书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也是教学时的难题。如何选择整本书进行教学,需要从几个方面综合进行考虑。
图书的整合程度。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读书的时间和效率受到普遍关注。想做到读一本胜过读很多本,就需要选择整合程度高的图书。整合程度高,就是说这本书的内容和语言要能提供多方面的“营养”。比如,《昆虫记》这本书写出了“《昆虫记》境界”和“法布尔理想”,把“做事”与“做人”高度结合。学生阅读这本书,透过对昆虫的描写,还可以感受到,做事要像法布尔那样做出境界,做人要像法布尔那样追求理想。从这本书中还可以学习如何观察和思考,如何记录和表达。《昆虫记》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也不同于其他科普书籍,作者用文学的笔触表现科学的事实,让科学不再冰冷,而是深入人心,特别适合学生阅读。《昆虫记》被称为“昆虫史诗”,是从人类的视角为昆虫写史,体现了万物平等的哲学观,与中国万物有灵的思想呼应。学生阅读这本书能够从科学、文学、哲学等不同的方面受益,这样的书就是整合程度高的书。
版本的适合程度。《昆虫记》共有10卷,国内译本很多。具体选哪种版本,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判断。例如,小学低年级可以选美绘本的10卷本的分册进行阅读,书中插图较大,文字较少,图文对照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小学中高年级可以选插图本的上下分册进行阅读,书中节选的文字是直接描写昆虫的,学生阅读可以专一,插图也能帮助理解;初高中的学生可以阅读全译本,看到这本书的全貌,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阅读,对《昆虫记》这本书有全面的了解,能更深入地理解书中内容。此外也要关注出版社,因为《昆虫记》是公版的书,又是名著,所以很多出版社都会出版,造成书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错漏”的情况。所以,教师也要积累“版本学”的经验,要自己多读、多用,从整体上把握图书的质量。学生的时间毕竟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优质的书籍,才会让学生受益。
与教科书的对应。图书的选择一定要和教科书的单元对应。一是可以让学生运用经验,二是能让教师找到方向,三是能够集中练习某项本领。学生阅读整本书前一定要有知识的储备、经验的积累,这样阅读的时候障碍才会小。比如,《昆虫记》这本书的阅读,可以与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对应。这个单元有《太阳》《松鼠》两篇课文,有《鲸》《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习作例文,作文是“介绍一种事物”。学生阅读了以上说明性的文章,再来读《昆虫记》,这个单元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就能与阅读的书籍对应起来,学生不会感觉到突兀,能够自然进行链接。
整本书的内容过于丰富,往往让老师无从下手,这就需要用教科书中单元的核心目标来限定整本书要教什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进行《昆虫记》的教学,就可以把重点放在“向这本书学习如何介绍昆虫”,丰富“介绍一种事物”的材料和方法。教师在教、学生在学的时候都以此为方向,就不会迷失在文字的丛林里。
整本书教学设计怎么做
确定图书是教学的开始,图书只是学习的材料,如何分析和处理材料才是教学设计的重点。整本书教学设计需要从目标、内容、结构三个方面来考虑。
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的程度,是能从“学习成果”中观察到的“关键能力”,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是学生的能力层级。理想的教学设计能够带领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层学习和迁移学习,让学生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本领。教学目标的选择有多个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学习任务群目标、学业质量,以这些为基本依据,根据“KUD”的理念,实现教学“核心目标”与“评估标准”的层级对应。《昆虫记》这本书放在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核心目标确定为以介绍的方式表现观察的过程和结果;过程成果为学生个人写的《昆虫记》中的一篇和全班形成的《昆虫记》;最终成果是每个学生完成《昆虫记》研究报告,报告中包含如何认识《昆虫记》、如何阅读《昆虫记》、如何写《昆虫记》三部分内容,学生根据学习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
目标和成果设计完成后,还需要建立评估标准,这个标准可以随着学习进程不断地完善,让学生参与到评估标准的制定之中。学生会熟悉标准,按照标准做事。《昆虫记》的评估标准从“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结合“知道”“理解”“做到”的学习层级,进行具体描述。
教学内容取舍。适当的教学内容是进行教学的主体部分。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选取整本书中的哪些内容进行教学,以什么样的学习活动处理这些内容。从静态的材料变为动态的活动是教学内容取舍的关键。虽然和书中内容紧密关联,但是,教学内容实际是以学习活动来处理书中的材料。材料要精选,活动要精当,二者相得益彰,才是最好的选择。如,《昆虫记》在“介绍一种事物”的内容范畴,主要看法布尔是如何介绍昆虫的。所选取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章节来梳理,例如:昆虫的外形、生活习性,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结构、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在进行教学研究和讨论的时候,重点以章节中的这些内容为主。
教学结构安排。整本书需要有结构的教学,这样才能基本保证学生不迷失在书的内容之中,并且清楚地记得探索整本书内容的路径。探索书中奥秘的经验,也可以运用在其他书的阅读中。传统的“讲读式”的教学方式,是整本书教学的基础,但是,也因为多出自教师个人对书本的解读,对学生而言有难度。教学需要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转变。
整本书教学是把设计蓝图变为教学现实,需要从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四个角度进行综合推进。学习情境,是让学生明确以什么样的角色身份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学习成果,是完成学习任务的结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是教学实施的重点。
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三个层面
“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确定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的三种类型。以此推动整本书教学,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并且可以循环使用,有利于学生积累阅读经验,提升阅读能力。整本书的教学可以从这三个层面进行教学实施。
阅读与鉴赏主要解决整本书“写了什么”和“为什么写”,理解书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阅读理解是基本的学习活动,从整本书中能读出什么,是阅读的基础。比如,《昆虫记》写了什么昆虫?昆虫是什么样的?昆虫有哪些特性?作者法布尔如何对待昆虫?能从书中欣赏什么是阅读的第二步。比如,《昆虫记》按照什么结构写的?作者用哪些词句来写的?这样的写法好在哪里?这些需要学生不断地思考,从书中圈画相关内容,交流讨论,在全班分享。
梳理与探究主要解决整本书“怎样写的”和“写得怎样”,研究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反思和评价。梳理与探究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整本书教学的核心,既要强调过程,也要通过结果来验证过程是否有效。教师需要给出具体的结构,让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梳理是信息发现的过程,根据表格把相应的信息放入适当的位置。如,《昆虫记》的《狼蛛》和《圆网蛛》这两个章节,可以从“科学”和“文学”两个角度,进行“外部特征”“生活习性”“文章结构”“文章语言”的梳理。将梳理后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发现规律”,并把自己发现的规律写下来,全班进行交流。
表达与交流主要解决学生“写什么”和“怎样写”,把所学进行转化。整本书教学中的讨论分享算不算表达与交流?这要看是否有结构,有要求,如果是随机的学生发言,那就不能算真正的表达与交流。整本书教学是否需要严格意义上的表达与交流?那不成了写作课了吗?我相信很多老师都会对此产生疑问。“读写联动”是整本书教学的基础,如果学生不去表达交流,就很难真正体会作者写作的用心。如《昆虫记》的教学,提升学生“介绍一种事物”的能力,最终成果为《昆虫记》的研究报告。学生就会综合前面的所学,把书中内容和如何阅读、如何写作结合起来。
总之,整本书教学不同于日常一本书的阅读,是融合阅读理论、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的系统工程。整本书教学,需要教师进行选择判断和设计实施,也需要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才有可能形成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30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