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解析“残花败柳”背后的故事,误解古诗词屡见不鲜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1 09:57:00 来源:戏说三国

“残花败柳”,字面意思是枯萎的花儿和凋败的柳枝,自古被人们用于形容生活放荡轻浮,或被蹂躏摧残后的女性。此四字出自元人白朴戏曲《墙头马上》,而这四字中的“败柳”,是别有出处的。

解析“残花败柳”背后的故事,误解古诗词屡见不鲜

章台柳,便是“败柳”的出处,章台柳中的“章台”,指的是汉代长安城的一条繁华的街名,因街内妓院熙攘林立而闻名天下,至盛唐时,“章台”已经成为了歌妓聚集之地的象征,这种说法一直流传到今日。

至于“柳”,并非指无根杨柳,而是指唐朝名妓柳氏。所以直到今天,每每提及“章台柳”一词,人们都会浮现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暧昧神情,更有甚者,还将其作为辱骂女性的称呼。

可惜,凡读过《章台柳》一词,并且知晓背后故事的人,就会因为犯这种错误而羞愧了。

《章台柳·寄柳氏》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这是唐代大才子韩翃于乱世之中写的一首“寻妻诗”。诗中韩翃将妻子称为“章台柳”,除了怀念当日纤巧翩翩身姿,亦问及妻子是否折于他人手,大有患得患失之态。那么,韩翃究竟经历了什么?以致让他写出这样的诗来呢?我们不妨穿越时空,一起看看这一段惊动了皇帝的“寻妻事件”。

解析“残花败柳”背后的故事,误解古诗词屡见不鲜

才名早负的韩翃

唐朝大历年间,有“大历十才子”,韩翃算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韩翃始初以诗学才艺待诏翰林院。虽是如此,但是因为没有具体的官品,所以韩翃的生活也没能得到实质上的改善。然而身为御用文人,也足以让韩翃有足够的尊严与当时的名士交游。《本事诗》中有载:

“韩翃少负才名,天宝末,举进士。孤贞静默,所与游皆当时名士。然而荜门圭宝,室唯四壁。”

也因为交游广阔,韩翃得以结识他一生中的挚爱——柳氏。

柳氏慧眼识英雄

自觉怀才不遇的韩翃,在滞留长安城期间,结交了一位家境殷富的贵族子弟李王孙,李王孙为人豪爽大气,行为豁达,素日里最敬重文人雅士,所以对于身处窘境的韩翃,多有斥资相助,此外更常邀韩翃至家中做客清谈。

彼时李王孙的家中,有一名姬柳氏,以美貌闻名京城,《太平广记》中称“艳绝一时”,而除了绝色姿容,柳氏还颇有才情,不仅精通音律舞蹈,还颇通诗文笔墨。在见过韩翃几次后,柳氏对这个落魄的书生生出了爱慕之心,所以在和主人李王孙交谈时,每每谈论至韩翃,柳氏总称:“韩公子绝非久甘贫困之人”,李王孙听后深以为然,也看出了柳氏对韩翃的心思。

解析“残花败柳”背后的故事,误解古诗词屡见不鲜

在当时,家姬并非是妾室,而是相当于主人家的一件摆设,多用于同客人品评观赏,以显摆自己的门第修养。有意思的是,李王孙发现韩翃在看柳氏时的眼神,亦透露着歆慕之心,所以本性行侠仗义的李王孙,决定促成这一桩美事。

某日,韩翃再来赴宴,酒至半酣,李王孙突然问韩翃:“韩公子是当今名士,柳氏是当今绝色,两人甚是绝配,我有意将其许配与你,不知你意下如何?”

韩翃听后吓得不轻,忙起身推辞:“我不过一介寒儒,若非有您接济,现在都潦倒街头了,大恩尚未报答,岂能再夺人所爱?”

李王孙道:“大丈夫相遇杯酒间,一言道合,尚相许以死,何况一个女子,有什么好推辞的。”说着命人拿出三十万钱给韩翃,令两人度日。韩翃亦深感李王孙大恩,婚后与柳氏情投意合,恩爱非常。

沉没于乱世的爱情

解析“残花败柳”背后的故事,误解古诗词屡见不鲜

柳氏的眼光果然没错,婚后次年,韩翃新科及第,按规矩,韩翃须回家省亲,柳氏则被留在长安。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人生的两大美事,韩翃两年内都享受到了,如果不出意外,韩翃此后的人生该是令人艳羡的。然而现实很快给他一击。

在与柳氏分别期间,“安史之乱”爆发,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自知美色过人的柳氏,担心在战乱中遭遇不测,忙剪去了长发,自毁其形,躲进了长安城郊外的法灵寺出家为尼。

在柳氏出家为尼期间,韩翃也在流落青州时,成为了节度使侯希逸的幕府书记。两人天各一方,音信杳无。战乱平息后,韩翃派人悄悄赴往长安城寻找柳氏的下落,并带上一包碎金,包中的白绢上提有一诗: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这一首诗中,前两句直呼妻子柳氏之名,章台是长安的意思,柳则是柳氏,长安的柳氏,是韩翃的爱妻。连声呼唤完柳氏后,韩翃对她的安危表示了担忧,也问及她的容颜是否仍旧艳丽,继而怅然若失,这样的乱世,纵然仍是绝色佳人,也早被别人糟蹋了吧。

解析“残花败柳”背后的故事,误解古诗词屡见不鲜

这一首诗几经辗转才到了柳氏手中,一身素装的柳氏见此题诗,不仅掩面而泣。遂含泪回诗一首,答道: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与韩翃的“思念中不忘疑窦丛生”不同,柳氏对韩翃也是相思入骨,但是从未有过任何拷问,任何怀疑,反而还有些愧疚,深觉自己配不上自己的夫君了。

柳氏担忧的事情,终于出现了。唐军藩将沙吒利听闻柳氏的美色,自持有功,前来将柳氏劫持至府中为妾,显然这对柳氏是莫大的打击。

如果韩翃没有随侯希逸进京,故事到此也该结束了。然而上天就是一个艺术家,非要编织出更跌宕的故事来。

长安街上的意外重逢

解析“残花败柳”背后的故事,误解古诗词屡见不鲜

失踪的柳氏成为了韩翃心中的痛,每每思及柳氏,韩翃总是叹息不已。这一日,韩翃在长安街上游走,转至城东南角,忽见迎面走来一辆牛车,牛车中有女声传出:“是青州韩员外吗?”,韩翃大异,答是,只闻车内又道:

“妾身就是柳氏啊,现今已失身沙吒利,无从自脱。明日尚此路还,愿更一来取别。”

次日,二人果然再见,柳氏将一玉盒与之韩翃,盒内有一题诗: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韩翃读后凄苦万分。

韩翃的心事,最终在几位好友的相助下,得以了结。侠士李俊独闯沙咤利府第抢出柳氏,侯希逸上奏朝廷,唐肃宗听闻这一段因果后,果断赐绢两千匹与沙咤利作抚慰,让柳氏回归了韩翃身边。

解析“残花败柳”背后的故事,误解古诗词屡见不鲜

说到这里,我们也该知道,章台柳一词,最初是美好的、纯净的,是一个痴情男子怀念身在长安的妻子而已。然而,因为缺乏对诗词掌故的了解,使得许多人在这上面犯了笑话,事实上今人对古诗词的误解屡见不鲜,譬如元稹的“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本意是夫妇离别本事常情,但是对于一同历经过苦难的夫妇而言,这种诀别更叫人悲哀。今人却误解为生活贫困的夫妇处处是悲哀,真大谬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1 12: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苏州园区金苑社区:学习古诗词,做书香少年
江南时报讯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无穷的魅力,直至今日仍然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为促进社区青少年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增强对诗词文化的了解,8月14日,苏
2023-08-17 17:05:00
本文转自:恩施日报□ 牟 红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学生品悟到古诗词之美?有以下五种方法可试。以“读”为桥,体会韵律之美。古诗词有
2024-02-29 10:41:00
跟着语文插画大师温习古诗
...号院“翰墨轩”。“上课啦!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黄国想古诗词插画展”正在这里展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苍南籍水墨画家黄国想现场带着
2024-03-27 14:05:00
...诗人白居易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古诗词创作直接或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诗人境遇。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需要关注作品背后蕴含的知识,恰当引入背景知识。在平时
2024-04-07 08:19:00
...师同学们听。除了喜欢红色文化,林熙皓自幼就展现出对古诗词的热爱。“一开始是想培养孩子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后来发现孩子对古诗很有兴趣,我们还经常一起比赛背诗。”林熙皓的妈妈说,她
2023-06-12 08:34:00
...师观察员、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左苗婷带大家在古诗词中体验不同滋味。古往今来,人们从不同感受出发,赋予了季节不同的内涵。左老师说,同学们读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都与风景有关
2022-12-31 07:30:00
...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将《说文解字》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追本溯源充分理解语义,进而深刻地理解诗词包含的思想情感,传承古典文化。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
2023-02-22 09:03:00
...爱诗词的人应该对来丁丁不陌生,这个11岁的男生3岁接触古诗词后,曾作为年纪最小的选手参加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还凭借出色的历史地理知识被沿黄河九省卫视联合制作的《黄河文化大
2024-07-27 07:56:00
袭人判词图画中那床“破席”,才是她结局好过所有人的重要证据
...清白与贾宝玉“偷试云雨情”,嫁给贾宝玉时已经是残花败柳,非完璧之身。“破席”是讽刺袭人之物。君笺雅侃红楼不认可这个说法。首先,曹雪芹不会行如此“下流恶毒”之笔去写他文中的人物
2024-09-25 19: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