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鲁智深连犯三错:他最后是被师父智真骗了,还是被兄弟武松坑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15 09:38:00 来源:戏说三国

#鲁智深#鲁智深是梁山第一大侠,据说也是最有“大智慧”的好汉,但是我们细看水浒原著,却不能不产生这样的困惑:按理说,他原本有机会成为种家军一员悍将、名将,在抗金战场上大显身手,最后怎么会在征方腊凯旋之际莫名其妙地坐化了?

不识字的鲁智深听到钱塘江大潮响声如雷,忽然想起师父智真长老“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偈语,马上就会写字了:“问寺内众僧处,讨纸笔写下一篇颂子……比及宋公明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

按照书中描述,鲁智深既不识字(打死镇关西出逃的时候因为不识字还去看通缉自己的榜文,后来也没念过经学过文),也不知道什么是圆寂,所以他的忽然“开窍”很不合常理:他听到潮信之声就终结生命,是被师父智真长老骗了,还是被兄弟武松坑了?

鲁智深连犯三错:他最后是被师父智真骗了,还是被兄弟武松坑了?

智真骗智深、武二骗鲁大,这是完全不可能的,鲁智深并非完人圣人,他也会犯错,所以我们在探讨鲁智深圆寂真相的时候,就可能发现智真长老和行者武松到底有没有对不起鲁智深。

鲁智深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会犯错,他一生中犯的最大的三个错误,可能是无意,也可能是有心,也正是这三个错误,导致鲁智深没能成为抗金名将,他的故主小种经略相公种师道(历史上的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与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是兄弟,小说中是父子),也被曾经的二龙山二当家青面兽杨志坑死了——这件事在宋朝多部史料中均有记载:“贼(金)遣重兵迎战。招安巨寇杨志为选锋,首不战,由间道径归。公(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独与亲兵小校数百搏战,遂力战而死。”

杨志应该很能打,但却不勇敢,史料中的杨志招安后在童贯手下是选锋,在种师中麾下还是选锋,童贯伐辽一败涂地,种师中抗金壮烈殉国,选锋杨志却总能逃得活命,也不知这个选锋是怎么当的。

鲁智深连犯三错:他最后是被师父智真骗了,还是被兄弟武松坑了?

《六韬·武锋》记载:“凡用兵之要,必有武车、骁骑、驰阵、选锋。”

选锋就是从万马军中挑选精锐组成的突击队,大致相当于三国时期的先登死士、陷阵营或白马义从,跟宋朝的背嵬军作用相似。杨志能统领选锋军,鲁智深要是还留在种家军,地位肯定比杨志高,杨志临阵脱逃的时候,肯定会被鲁提辖一诃藜棒打碎脑袋。

诃藜棒是宋军用来对付重甲骑兵的制式兵器,宋朝兵书《武经总要》中记载的诃藜棒长四五尺,以坚重木头外面裹铁制成,跟禅杖的形制差不多:诃藜读音为“喝离”,听起来也像佛门用语。

鲁智深是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很倚重的军官(杨志在大名府击败周瑾、战平索超后也被任命为提辖,应该是个中级军官,大致相当于少校或中校,所以鲁智深可以穿六品以上武官才可以穿的绿战袍),这一点小种经略相公说得很清楚:“鲁达这人,原是我父亲老经略处军官。为因俺这里无人帮护,拨他来做提辖。既然犯了人命罪过,你可拿他依法度取问。如若供招明白,拟罪已定,也须教我父亲知道,方可断决。怕日后父亲处边上要这个人时,却不好看。”

鲁智深连犯三错:他最后是被师父智真骗了,还是被兄弟武松坑了?

渭州府尹一听就明白了:即使鲁提辖“有罪”,也不是他这个地方官能处置的,最后还得交由老种经略相公决断,是打还是赏,跟渭州都没有关系。

这就是鲁智深犯下的第一个大错:三拳打死持刀当街行凶危及朝廷军官生命的镇关西郑屠,鲁提辖不但无罪而且有功,他这一跑,就跟出了车祸后逃逸的司机一样,原本无责也会变成全责。

我们细看《宋刑统》和《水浒传》就会发现,郑屠从拿起剔骨尖刀那一刻起,就已经犯了重罪,即使不被打死,也至少要徒二年半、流放一千五百里,鲁提辖将其直接格杀,完全是行使正当自卫权,也可以算是执行公务——提辖有两个职责,一个是练兵,另一个就是捕盗维持治安,即使他本人没有跟郑屠起冲突,看见郑屠持刀行凶,也有权力、有义务制止或击毙。

无罪的鲁智深这一跑就成了有罪,这是他犯的第一个大错,第二个大错,就是他跑错了方向:他最佳路径是跑回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军营,即使鲁提辖打死的是殷天锡(高俅堂弟高廉的小舅子),高俅也不敢去种家军抓人——高俅那个“殿帅”,实际是宋朝禁军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侍卫亲军步军的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侯中的一个(三支部队各有三个主官,合称殿前九帅),最高也就是殿前司都指挥使而已。

高俅的地位远低于公相蔡京和媪相童贯,也不如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所以他办个林冲还得通过开封府,府尹不给他面子,他就只能暗中派人去沧州下手,禁军教头王进逃到种家军,高俅也只能假装不知道。

鲁智深连犯三错:他最后是被师父智真骗了,还是被兄弟武松坑了?

鲁智深没有奔向延安府,却跑到了代州雁门县,最后被金翠莲的新“官人”赵员外下套骗上五台山当了和尚——赵员外此举的真实用意以及他担心什么,懂的自然懂,不懂也没关系,这里就不必细说了。

鲁智深一步错步步错,直到智取宝珠寺夺占二龙山,才算真正安定下来,要没有三山聚义打青州,也就不用“众虎同心归水泊”,只要在二龙山小打小闹一段日子,就能熬到靖康年间,那时候无论是小种经略相公还是韩世忠、岳飞,大家都在招兵买马,杨志这个招安巨寇尚且能得到童贯和种师中重用,鲁智深带着二龙山人马从军,那还不得封个都统制?

这样看来,鲁智深一生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带着二龙山人马加入梁山军。如果鲁智深不上梁山,桃花山的打虎将李忠、小霸王周通也不会去,少华山的九纹龙史进、神机军师朱武、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更不会去,鲁智深的二龙山原本有七个头领,再加上少华山、桃花山人马,总兵力至少五千(仅少华山就有三千),到哪个部队,都会被主帅高看一眼,也肯定会大有作为。

鲁智深连犯三错:他最后是被师父智真骗了,还是被兄弟武松坑了?

鲁智深为什么要加入梁山,有人说是武松牵线搭桥,也有人说是杨志极力撺掇,这两种说法都有一些依据但并不完全准确:武松的本意是调动三山人马一起打青州,是杨志力主向梁山求援。

我们细看水浒原著就会发现,武松上了二龙山之后,已经不再拿宋江当大哥了,他对宋江的称呼也很有内涵:“那时我与宋江在他(指前来求援的白虎山孔亮)庄上相会,多有相扰。今日俺们可以义气为重,聚集三山人马,攻打青州,杀了慕容知府,擒获呼延灼,各取府库钱粮,以供山寨之用,如何?”

武松直呼宋江其名,而不称“哥哥”或“公明”,是因为他已经有了大哥鲁智深,跟那个劝他撺掇鲁智深招安的宋江已经道不同不相与谋。

武松的建议得到了鲁智深赞同:“洒家也是这般思想。便使人去桃花山报知,叫李忠、周通引孩儿们来,俺三处一同去打青州。”

二龙山大头领鲁智深和三头领武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但是二头领杨志反对:“青州城池坚固,人马强壮,又有呼延灼那厮英勇。不是俺自灭威风,若要攻打青州时,只除非依我一言,指日可得。”

鲁智深连犯三错:他最后是被师父智真骗了,还是被兄弟武松坑了?

二龙山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原本只应有鲁智深武松这两条龙,杨志这条虫比武松上山早而当了二把手,处处跟鲁智深武松作对:“俺知梁山泊宋公明大名,江湖上都唤他做及时雨宋江,更兼呼延灼是他那里仇人。俺们弟兄和孔家弟兄的人马,都并做一处。洒家这里再等桃花山人马齐备,一面且去攻打青州。孔亮兄弟,你可亲身星夜去梁山泊,请下宋公明来并力攻城,此为上计。”

武松比杨志更了解宋江,他尚且没说要请梁山军助战,杨志却未经鲁智深许可,就擅自做出决定,让孔亮上梁山求援,鲁智深也不好意当众驳了他的面子。事实上青州城依靠的就是双鞭呼延灼一人而已,鲁智深和杨志的武功都不比呼延灼低,再加上武松出手,拿下青州城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实在不行,还可以把少华山的九纹龙史进和神机军师朱武喊来,那时候无论是强攻还是智取青州,都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杨志引狼入室,见了宋江也不断抢鲁智深的话,而且态度也有些过于谦卑。鲁智深与宋江平起平坐还以主人身份招待宋江,杨志却磕头作揖暗示自己想上梁山:“杨志起身再拜道:‘杨志旧日经过梁山泊,多蒙山寨重意相留,为是洒家愚迷,不曾肯住(是后悔当时没留下,还是对二龙山现状不满?)。今日幸得义士壮观山寨,此是天下第一好事!(谄媚得令人作呕)

杨志对宋江胁肩谄笑,跟鲁智深的不卑不亢形成了鲜明对比:“鲁智深便令左右置酒招待,一一相见了。次日,宋江问青州一节,近日胜败如何。杨志道……”

鲁智深连犯三错:他最后是被师父智真骗了,还是被兄弟武松坑了?

原本是应该鲁智深向宋江介绍情况,武松很得体地保持沉默,并未向宋江表现出半点热情,杨志却不断抢话刷存在感,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杨志一门心思要投靠宋江并加入梁山,是不是想接近晁盖并伺机报仇?

鲁智深无奈上了梁山(他不去杨志也会去,那时候二龙山就分家了),也失去了静观时变的大好机会,打完破辽国、讨田虎、灭王庆、征方腊四次战役,鲁智深已经完全心灰意冷,这才忽然“识字”写下偈语“坐化”。

按照鲁智深的说法,他“圆寂”是受了师父智真长老的“指点”,在“圆寂偈语”之前,智真长老还暗示鲁智深“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这个江也不知指的是宋江还是钱塘江。

有人说要没有智真长老的两篇预言偈语,鲁智深就不会跟随宋江上梁山,也不会在钱塘江畔圆寂,说来说去,还是智真长老骗了鲁智深。

鲁智深连犯三错:他最后是被师父智真骗了,还是被兄弟武松坑了?

智真是智深的师父,武松是鲁达的兄弟,说他们坑骗鲁智深,笔者是万难相信的,所以回过头来再看那两篇偈语和武松的表现,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所谓“遇江而止”可以有两种解释,其一是遇到宋江,千万止住脚步别跟他走;其二是遇到钱塘江,就找个地方隐居下来。听到潮信,就已经功德圆满,可以归于沉寂,也就是假装坐化,隐姓埋名。

这样看来,鲁智深加入梁山并非武松撺掇,智真长老把“圆寂”二字拆开来说,肯定也是两层意思,所以智真没有骗智深,武松也没有坑鲁达,读者诸君对鲁智深的半生坎坷,肯定也会感慨良多:在您看来,如果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后向小种经略相公报告请功,渭州府尹能奈他何?如果鲁智深不上梁山,而是在二龙山低调隐藏,到了靖康、建炎年间,能否成为抗金名将?智真长老、武松和杨志,对鲁智深的人生轨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15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宋江初见鲁智深时说了一句话,决定了鲁智深的地位
华僧鲁智深鲁智深,字华和尚,梁山泊功臣之一,居梁山泊第11位。他武艺高强,恨恶如仇人,不仅在江湖上行侠仗义。比如博兴镇关西,桃花村和野猪林闹得不少。他与梁山伯的林冲、武松、杨志是
2023-03-01 14:30:00
鲁智深和武松谁更厉害?鲁智深师父对鲁智深的评价道出了真相
《水浒传》这本书就像一幅展现英雄豪杰的壮观画卷,鲁智深和武松就像是里面最耀眼的双子星。人们总是争论不休,想弄清楚他们俩谁更厉害。要解答这个谜题,得从武艺、品性和智慧谋略等方面,一
2025-01-02 15:42:00
在梁山步军十头领中,花和尚鲁智深居首,行者武松次之,黑旋风李逵位列第五,排在第三第四的分别是赤发鬼刘唐和插翅虎雷横。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李逵在步军十头领中位居第五肯定不会服气,
2023-07-05 22:16:00
...一百单八将,好汉可能只有三条半,至于这三条半好汉是鲁智深、武松、史进、石秀,还是林冲、朱仝、燕青、李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且每种看法都有道理,争论起来也没有意思:一千个
2024-06-25 14:45:00
李逵与鲁智深武松的生死友情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自然要比有竞争的同学关系要铁一些,所以快意恩仇的鲁智深、武松没有打杀恶贯满盈的李逵也就可以理解了:同室操戈,会被同道中人瞧不起。很多人都说鲁智深武松从来就不搭理李逵,李逵也
2023-07-13 20:36:00
鲁智深的两个好兄弟该管他叫师叔,如果按武功排座次谁当老大?
...,它还涉及到人情世故。例如,我们都非常尊敬和喜爱的鲁智深鲁大侠,有时也会在江湖中掺杂一些混乱。他的两位“好兄弟”,实际上应该称他为“师叔”。至于这三位“兄弟”中,谁的武功更高
2024-08-19 10:57:00
征讨完方腊后,鲁智深暗示好汉们离开宋江,仅6人听懂得以善终
...,我三人寺中清修,也算有伴”宋江叹息应允,这是他与鲁智深在梁山的最后一面!兄弟一场,却终究一别两宽。从官到僧,仗义之名贯始终鲁智深,名达,后有绰号花和尚,在《水浒传》中,出场
2024-02-28 21:12:00
鲁智深做错什么?为何被师父斥责
倘若说武松决定着《水浒传》的热度的话,那么鲁智深则决定着《水浒传》的深度。武松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和武松跟潘金莲、孙二娘、玉兰等女性的恩怨纠葛,历来都是水浒江湖最热门的的
2024-04-26 21:29:00
鲁智深早已暗示追随宋江不得善终的惨剧,为何只有6人听懂了
...逼,众兄弟只得忍气吞声。其实,在众好汉生擒方腊后,鲁智深早已暗示追随宋江不得善终的惨剧,但听懂的只有6人罢了!六和寺以酒会武松“贤弟,听属下说你在伏虎之前竟连饮18碗烈酒,当
2023-06-21 15:4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