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陈海龙
在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版图上,毫无疑问,苏东坡是一个在思想、学识、情趣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的文化人。那些辉煌的文学篇章,篇篇铸就出文人的风骨。他怀揣一个自由飞翔的高贵灵魂,在短短64年的人生旅途上,每一步都充满着人性的真情。
嘉祐四年(1059年),苏东坡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坐船顺江而下,在宜宾到泸州之间,三人特意乘坐小船溯长江支流淯江河而上,进入长宁县府所在地双河镇(时称淯井监)。这次短暂的游历,为长宁播下了文化的种子,给后代留下了深厚的精神财富,成就了“隔河两榜眼,五里七进士”奇观。长宁双河人、学者沈宗元(1884—1951年)依据史料,满怀崇敬之情,编著了《东坡逸事》《东坡逸事续编》。
挖掘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长宁作家林洪与四川警察学院王朋博士合作完成的《东坡逸事编译注》,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收获的最新成果,将《东坡逸事》《东坡逸事续编》合二为一,整理并译注了300多则东坡逸事。《东坡逸事编译注》以名言、爱才、文章、诗词、家事、杂录等16个类别,立体展示了苏东坡为人为文为官的生活情操。
现当代作家学者对苏东坡的研究太多,寻找新角度、新切口走进有趣的苏东坡,至关重要。这不是普通的文学创作,也不是艰深的学术探讨,是远隔千年的古今对话,是历史与现状的相互观照。“译注”二字分量不轻,既要忠于原著,又要有创新发展,通俗易懂,老少咸宜。需要耐心、需要理智、需要热情,更需要有家国情怀。一个字,可能会折磨一整天时间;一句话,可能会跑遍10个图书馆,走访、查找、翻阅、核对,工作量之大,超出想象力。
作者是有心人,为宣传家乡,不遗余力。整理古籍是耗时耗力的苦差事,没有坚强的毅力是很难完成的。每一句“注释”“译文”都需要十分考究、准确,哪怕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敢粗心大意。
虽然这本书只是记录苏东坡生命历程中的一朵浪花,但也从另一个侧面映照出苏东坡人性的光彩,丰满了历史文化名人的血肉。作者把继承与发展水乳交融地连接在一起,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穿越古今时光隧道,欣赏与体验传统文化的美妙与精彩。
苏东坡是川人的骄傲,他不是神,是血肉丰满的汉子。他不断行走的一生,笔墨飘香,在街头巷尾写满传奇。
(《东坡逸事编译注》,九州出版社,2024年1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1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