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苏东坡为何成了文艺家?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23 14:05: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唐山

“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这是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的定评。

其实,苏东坡从未自称文艺家,苏门中人亦反对类似说法,秦观便认为,这是“意欲尊苏氏,适卑之耳”。生命的最后一年,苏东坡给亲戚苏伯固写信,并未提及自己的那些“千古名篇”,反而称:“但抚视《易》《书》《论语》三书,即觉此生不虚过。如来书所谕,其他何足道。”

然而,少有人关注苏东坡的这三本书,《论语说》在南宋时便已散佚。

当然,不可否认苏东坡的诗、文、赋、小令、慢词、书法、绘画等均称当时一流。此外,他还是美食家、哲学家、实干家、幽默大师……为何苏东坡如此多能?难道他是100个人的合称?

美国学者艾朗诺的《散为百东坡:苏轼人生中的言象行》(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揭出真相:只有一个苏东坡,只是先遭朱熹扭曲,再经元人涂改,后被明清文人集体误解……在文艺家这个镜像中,只有苏东坡的倒影,水波流动,一散为百,看上去无比丰富,却不真实。

真实的苏东坡究竟如何?本书呈现了接受美学的力量。

真正梦想的是出将入相

接受美学关注人物、作品被接受的过程。换言之,当我们说起苏东坡时,未必是他本人,而是我们共同误解的苏东坡,从相关研究中,可得启迪。

苏东坡生于1037年,1061年考中制科(为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非常规考试)第三等。此试无一、二等,此前百余年,仅一人至三等。宋仁宗称:“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另一是苏辙)。”

显然,苏东坡是标准的传统士大夫,以出将入相为人生目标。

为通过科举,苏东坡写过许多散文,包括《留侯论》《乐毅论》等“代表作”,他后来自评:“妄论利害,搀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颇为不屑。

苏东坡看重的是立德、立功、立言,但生不逢时:北宋积弊已深,又逢王安石变法。从结果看,变法增加了民间负担,官员数量从1067年的2.4万余人,增至1080年的3.4万余人。

可不变法又不行,北宋供养125万军队,1065年时,军费占政府全年支出的83%,司马光的“节流”计划已失败,宋廷不得不转向“开源”。

苏东坡意识到现实困境:“以官买之价,比民必贵。”并试图在理论上证明王安石错了。苏东坡发现,王安石信“心光”,掌握了它,便掌握了至理。“心光”高于感官认知,亦无法习得,只有集中心志,达到“一”的境界,方能悟到。

依据“心光”理论,王安石认为儒家经典皆不可靠,遂竭尽全力,编出《字说》,试图从造字中理解古人深意,却搞成大笑话,比如:

姜(薑):姜能彊(强)御百邪。

富:同田为富。

贫:分贝为贫。

这些毫无证据的望文生义,被王安石当成“以天地万物之理,著于此书”,苏东坡挖苦说:“以竹鞭马为笃,以竹鞭犬,有何可笑?”

怎么也实现不了的“理越辩越明”

王安石犯了一个常见错误:将推论当成事实。既无逻辑印证,又无事实依据。

然而,苏东坡也不掌握相应的思辨工具,致争论只能在低水平的层面上展开——在王安石看来,苏东坡无实际工作经验,不足与论;在苏东坡看来,王安石已陷入理性迷狂中,以为靠直觉能掌握绝对真理,犯错亦无法自知。

苏东坡的见解不无道理,可他说不清楚,只好转向人身攻击,常以夹枪带棒的方式。见人收藏金石,他扯到“世有好功名者,以其未试之学,而骤出于政”;友人赠茶,回信感谢,偏加上“草茶无赖空有名,高者妖邪次顽慵”……

苏东坡成功激怒了论辩对手。新党报复旧党时,苏东坡受害最大,差点死于“乌台诗案”;旧党复辟后,苏东坡又是“元祐党人”中被贬最远的。

苏东坡自称:“余性不慎语言,与人无亲疏……必吐出乃已。”个性凸显,本是“唐宋革命”的成果,但精神发展与现实未同步,他的好友黄庭坚说:“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

黄庭坚说的未必对:没有“好骂”,苏东坡岂能“文章妙天下”?苏东坡科举成功的那些文章,并无新观点,只因用语犀利,被当成新观点。宋代士大夫好辩,却做不到“理越辩越明”,反而造成私怨。苏东坡也未能免俗。

他开创了宋词的两个传统

在实际工作中,苏东坡执行力强、有远见、勤政爱民,却因党争,一次次被贬。在诗作中,苏东坡异常达观,晚年被贬到广东惠州,他写道:“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他的敌人章惇看后大怒,说:“苏某尚尔快活耶?”

在诗中,苏东坡反复提到陶渊明,其实二人境遇不同。陶是主动归隐,苏东坡是被动漂泊。赞陶是为表达自己的快活,以激怒敌手。苏东坡写了很多参禅诗,但今天赞美,明天又嘲讽,表示不愿受约束。苏东坡还写了《前赤壁赋》等,极言达观,可在私信中,他常流露出愤怒、迷茫、消极的情绪。

苏东坡把写诗当成战斗,后人常批评他的诗中乏情,可读者就是喜欢。一方面,苏东坡找到了新的抒情方式,看似参禅,其实饱含生命关怀;另一方面,苏东坡不想用诗来传情,因为他发现了词。

35岁前,苏东坡几乎没写过词,他承认不懂音乐,且他的词往往唱不了。苏东坡开创了两个传统,其一,以词为自传,其二,将现实入词。这前所未有地扩大了词的境界,不论是否喜欢苏词,都会承认它是独一无二、有个性的。包括书法与绘画,苏东坡都蔑视基本功训练,强调发挥。

被贬期间,苏东坡曾躬耕陇亩,为五斗米折腰,甚至遭遇过暴力……我是谁?我该向何处去?如何度过今生……苏东坡用词、用书法、用画来追问,因为它们的规范不严格,可随心所欲。

“制造苏东坡”是死胡同

苏东坡去世时,好友道潜称赞他经纶如古伊尹,辞章如班固与扬雄,雅量如东晋谢安,高才如诸葛亮,雄辩如子贡,识人如东汉郭泰……并没提到李白、杜甫。

朱熹时,笔锋突转:“看东坡所记云:几时得与他打破这‘敬’字。看这说话,只要奋手捋臂,放意肆妄,无所不为。”“东坡说得高妙处,只是说佛,其他处又皆粗。”

朱熹不喜苏东坡,因苏东坡与程颐交恶,称其诈伪,并当面戏弄程颐。朱熹恨屋及乌,甚至讨厌苏东坡的书法,他说:“字被苏、黄胡乱写坏了,近见蔡君谟(蔡襄)一帖,字字有法度,如端人正士,方是字。”

朱熹意识到,苏东坡的诗影响巨大,只有予以策略性的承认,才能加上“都不曾向身上做功夫,平日只是吟诗饮酒戏谑度日”之类的评判。在朱熹努力下,苏东坡成了有才无德的诗人。

元代文人走向专业化,个人发展被限制在文学上,不免仰望宋人的自在,苏东坡遂成追捧对象,到了明清,人们更是只见苏东坡高度自我的抒情方式,至于他的“治国平天下”,被彻底忽略,苏东坡终于成了文艺家。

“制造苏东坡”的代价,是让苏东坡难以理解——没来由的创造力、过分张扬的个性、玩世不恭式的游戏精神……名垂青史,仅仅因为他的“文笔好”,可这恰恰是苏东坡最反对的,他甚至提出:文章应句句有用,不必雕饰。苏东坡梦想建功立业,却意外成了潇洒、自在、旷达、反内卷的代言人。层层滤镜之下,远离现实的假苏东坡光彩照人,而那个愁苦、执着、诚恳的真苏东坡,还能否归来?

本书抽丝剥茧、针脚绵密,呈现了专业史学研究的睿智与真诚。有关苏东坡的传记多矣,我愿视这本为最佳。责任编辑:孟祥玉(EN009)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3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艺大讲堂”正式开讲,莫砺锋教授主讲“第一课”
...加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感受,接着莫砺锋教授从政治家苏东坡、地方官苏东坡、天才苏东坡、谦虚谨慎的名人、热爱生活的普通人、一生风雨飘摇风雨人生的苏东坡等六个方面将一个完整、丰满的
2023-07-11 22:15:00
原来你是这样的苏东坡
...日报全民偶像、千年网红、多面天才……原来你是这样的苏东坡话剧《苏东坡》剧照。■ 曾庆江自从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出川赴京赶考以来,苏轼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他仕途曲
2024-02-02 08:08:00
川剧《梦回东坡》再现东坡恣意人生
...大戏院川腔绕梁、座无虚席,随着舞台灯亮、唱词响起,苏东坡青衣白髯登场,其宦海浮沉、四方奔走的人生故事徐徐展开。这是第五届四川文华奖剧目大奖作品、大型新编历史川剧《梦回东坡》首
2024-03-15 06:29:00
“剧透”文艺演出亮点
...式总导演赵京生和大型音舞诗画文艺演出《不老的东坡》苏东坡扮演者郝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剧透”了一些亮点。《不老的东坡》讲述了怎样的故事?东坡文旅大会开幕式文艺演出以“不老的东
2023-02-17 09:13:00
...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金名片、赓续宋韵文化脉络,怎能没有苏东坡?老市长苏东坡与杭州的不解之缘,在浚湖筑堤的天堂初景里,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千年风华中。6月30日,舞台剧《苏堤春晓
2023-07-03 07:29:00
“夏湘宸雕塑作品展”海口开幕 作品展现海南文化多样性
...元素巧妙地纳入创作视野,同时匠心独运地融入宋代文豪苏东坡在海南的动人传奇。“琼崖万象·东坡逸影——夏湘宸雕塑作品展”在海口展出。记者 陈望 摄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海南省苏
2025-01-07 00:21:00
《你好,苏东坡》:穿越成风,如何突破叙事瓶颈|微剧评
...微短剧文艺评论的新视角。本篇聚焦文旅微短剧《你好,苏东坡》。出品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广电影视/主演 程成、樊子铭/集数 5在近年来国风热潮的推动下,历史文化题材的影视作
2025-04-02 10:30:00
以珍贵书画为线索 它如何讲述苏东坡的艺术人生?
...艺出版社出版从该书内容来看,荣宏君从艺术的角度,以苏东坡的珍贵书画作品如《黄州寒食帖》《梅花诗帖》《治平帖》等为线索,通过挖掘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讲述这些作品
2024-08-26 20:49:00
年终冲刺跑·冬游海南 | 《LOOK,苏东坡》微短剧上线推广 打造跟着苏东坡冬游三亚大IP
...市旅文局获悉,三亚市图书馆倾力打造的微短剧《LOOK,苏东坡》自12月19日正式上线以来,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创新的传播方式,在全国各大媒体平台引起了广泛关注。该剧不仅在南海
2024-12-24 18: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
《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肥举行
大皖新闻讯 10月31日下午,文化学者夏冬波新著《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合肥育才书店徽州书局举行。《吴长庆家族》是研究合肥市(原庐州府)名门望族吴长庆家族(庐江鳌山吴氏家族)的一部家族史著作
2025-10-31 21:52:00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
彩叶映长城 共绘秋景画
10月27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秋景。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进入最佳观赏期山间层林被秋意染透红橙黄绿的彩叶错落交织与蜿蜒伸展的古长城相互映衬色彩交织间尽显秋意
2025-10-29 08:10:00
《愤怒的天府》:中国历史版的“战争与和平”
在当代中国文坛,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宋小武的《愤怒的天府》那样,以如此磅礴的气势与思想深度,重构民族记忆的史诗线索。130万字的三卷本
2025-10-28 14:5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嘉祥岳飞纪念馆楹联
(上联:赤胆忠心照汗青 下联:精忠报国千秋颂)(上联:教子育孙尽栋梁 下联:通义明道真贤母) (上联:上继祖德居县伴朝一代名吏 下联
2025-10-28 19: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