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鄄城县颛顼雕像
鄄,是地名,即鄄城县,隶属山东省菏泽市。鄄在古代非常出名,相传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帝都,据说也是著名军事家孙膑的诞生地。古代鄄城,坐落在古濮水之畔,是卫国南部属邑,东临齐、鲁,南接曹、宋,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现今鄄城县位于黄河沿岸,属冲积平原,县内沃野无垠,河流纵横。
鲁庄公十四年冬,齐桓公与宋桓公、卫惠公、郑厉公会盟于此,参与此会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单伯,是周王室的代表。因此,这次鄄城之会,是在尊周的大旗下,是以周釐王的名誉召集的会议。从时间上看,这次会议是这一年继夏季齐桓公问罪宋桓公之后的,再次由单伯参加的国际会议。夏季讨宋之会,除了单伯代表周天子,齐桓公还邀请了陈宣公妫杵臼、曹庄公姬射姑,但这次鄄城之会,参会者有宋桓公、卫惠公、郑厉公。这个名单里没有曹国,没有蔡国,更没有鲁国。当然也没有小国如邾子国。
这次会议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按照《左传》的说法,是“宋服故也”。“服”有服从,臣服,服务,服输,服软等含义。问题是,夏季讨宋之后,《左传》明确说了“取成与宋而还”。“成”字在古代有成功与和解的双重含义。如果“取成”还不能算是宋国服软的话,其作用何在?而时隔不到半年,齐桓公再次组织的冬季会议,难道仅仅就是为了宋国“服软”?如果仅仅是为了“服软”,则如此劳师动众之下,夏季讨宋实现的“取成”结果岂不是得大打折扣?因此,齐桓公组织的鄄之会绝不仅仅是为了宋国“服软”!
要理解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各国的现实处境和外交需求来寻找答案。
鲁庄公十四年,对于中原诸侯来说,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郑厉公再次复辟。第二件事,是楚文王伐蔡。郑厉公的成功复辟,对于中原诸侯来说,是一次机会,即重新争取把郑国纳入到北方国家统一阵线的机会,也是中原诸侯统一起来对抗楚国问鼎中原野心的机会。因为郑国对于中原国家实在是太重要了,尤其对于齐桓公尊王攘夷的事业太重要了!而这一切都源于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郑国就是中国之中!
第二件事,是发生在“秋七月”的“荆入蔡”事件。这次事件导致蔡国彻底被楚国占领!并成为事实上的附庸!从国际道义上看,蔡国是鲁庄公十三年齐桓公北杏会议的参加国,楚国出兵蔡国,齐桓公有义务组织诸侯前往保护蔡国。但是,就在齐桓公率领诸侯伐宋不久,蔡国就被楚国占领!发生这样的状况,对于北杏之盟的信用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打击!更是一种损失!如果丢了蔡国,郑国还继续留在楚国阵营,则中原诸侯面临的形势就越发危险了!从地图可知,蔡国之北就是郑国,如果这时,楚国在战略上把蔡国、郑国连成一片,则中原诸侯面临的形势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鄄之会形势图
从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和地理位置来看,楚师伐蔡之际,也许正是齐桓公所领诸侯之师在宋之日。楚文王大军占领蔡国之日,齐桓公的诸侯联军大概还没有回国!而蔡国面临如此重大事变,齐桓公为何不施以援手?宋国、陈国作为蔡国的传统盟国,为何也没见到驰援上蔡?合理的推论是,从齐桓公的角度看,所率诸侯兵马本是问罪宋国,并非是要与宋国翻脸拼杀,因此才请出曹、陈二国前来相助,所以兵力不足,无力敌楚。从陈国来讲,楚师犯蔡,陈国就是近邻,军事压力必然首当其冲。以陈宣公妫杵臼的境遇而言,听到楚师入蔡,又见齐桓公无法立即出兵拒楚,则必然会寻求迅速赶回宛丘,以期自保。从宋桓公御说来看,楚师伐蔡,感受自然是唇亡齿寒;诸侯伐宋,当然是同室操戈,所以希望赶紧与齐桓公达成和解。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诸侯伐宋,虽然“取成与宋”,但毕竟是事出紧迫,缺乏坐下来仔细商谈的基础。因此,在《史记》上才有宋“桓公二年,诸侯伐宋,至郊而还”的记载。这说明,齐桓公的这次伐宋所得,仅止于与宋桓公达成谅解,以及宋桓公同意重新回到北杏之盟所确立的统一阵线之中。
但这已经是十分难得了!有了鲁国的支持,有了宋国的加盟,齐桓公的霸业就实实在在地往前走了一大步!这次楚师入蔡,对于齐桓公、管仲的战略而言,既是巨大威胁,但也是巨大机会。威胁当然是不言自明的,这是对尊王攘夷旗帜的巨大挑战,也是对这一旗帜能否继续扛下去的严峻考验!同时,此间机会也是显而易见的,正是由于有了楚国的压力,中原诸侯之间未来团结起来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强了!尤其郑厉公的重新复辟,为重新把郑国拉回到抗楚阵营中创造了难得的机会!这种机会,也来自郑厉公所具有的个性和个人魅力!因为,郑厉公曾经也是个响当当的英雄!
所以齐桓公必须抓住机会,去做郑厉公的工作!同时也要给郑厉公一点时间,来消化复辟之后郑国长期存在的混乱且软弱的内部政局。除此之外,郑国要回归齐桓公的统一阵线,还必须解决郑国本身存在的外交困境。鲁、郑关系历来不错,尤其郑厉公在位时与鲁桓公关系不错,与鲁庄公来说,形同世交,自不必言。但卫、宋是郑国一北一南的两个重要国家,郑、宋关系,郑、卫关系十分复杂,矛盾突出。尤其郑、宋关系必须化解,否则,很难把中原这些互为邻国但又纠结着恩怨情仇的国家整合到一起!
这就是鄄之会走入历史大舞台的历史必然!此地属卫,紧邻齐、宋、郑三国,时间选在冬季,也给足了郑厉公时间。在齐桓公看来,鄄之会在把郑厉公请来的同时,还能让宋桓公同来,大家能坐在一起,放下历史包袱,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一场会晤!
看来,鲁庄公十四年的这次鄄之会,效果不错!所以,在第二年的春天,在鄄城紧接着又召开了第二次国际会议,即鲁庄公“十有五年春,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会于鄄”。通过第二次鄄之会,齐桓公正式登上了春秋第一霸主的宝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5 20: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