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春天要疏肝不离逍遥散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逍遥游》
关于“逍遥”二字,对后人影响最深的当属《庄子·逍遥游》。
鲲鹏逍遥自在,在天地间自由遨游。
而“逍遥”二字出现在中医药,最早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千古名方——逍遥散。逍遥散由仲景名方四逆散化裁而成,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煨姜、薄荷、甘草8味中药。
既然以逍遥二字命名,注定它不会平凡。逍遥散是调制肝气、调和肝脾的常用方剂。我们耳熟能详的中成药逍遥丸、加味逍遥丸便是来源于此方。
《局方》记载逍遥散:“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赢瘦,渐成骨蒸。”
春日,万物蓬勃生发。肝属木,主升发,人体的肝气也会在春季旺盛而发,易有情志不畅、肝气过旺等现象。
肝气郁结、肝火上亢对情绪的影响很明显,特别是女性。动辄大发脾气、悲观失望,严重者甚至自暴自弃、觉得生活失去乐趣。
而逍遥散除了疗疾,还能治愈你的心灵,让你心情舒畅、压力消散,似神仙一般逍遥,所以才能叫逍遥散。
逍遥散疏肝健脾、养血调经,主治肝气犯脾、肝郁血虚证。比如常见的现象有:
情绪的问题:心情烦躁、情绪低落、抑郁、失眠等;
2.血虚的问题:脱发、便秘、皮肤粗糙、月经不调、头痛目眩、胸胁胀痛、乳房胀痛等。
有句玩笑话叫“忍一时卵巢囊肿,退一步乳腺增生”,这其中蕴藏着中医哲理。心里憋屈、生气,往往会憋出病来。
情志郁导致肝气郁,以至产生痰结瘀血等淤堵。
气不行则水不行,气不行则血不行。从开始胸胁胀痛、乳房胀痛无形的气病,逐渐变成了有形的血跟津液的停滞,体内产生淤堵,就形成了乳腺增生。
这时候你就需要逍遥一把了,让自己快快乐乐,潇洒人世间。
其实,逍遥散的临床应用,远不止调畅情志。历代临床家们把逍遥散用的出神入化,在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症、乳腺小叶增生等属肝郁血虚脾弱等病症上,多取良效。
逍遥散为《局方》收录后,所衍化方剂众多,比如明代衍生出的丹栀逍遥散(又名加味逍遥散),就是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增加了栀子和丹皮,清除烦热的力量更强,更适用有郁热的情况,如阴虚火旺、更年期潮热盗汗等。
除丹栀逍遥散外,后世还衍生出加味八物汤、柴胡参术汤、和肝饮等、黑逍遥散、柴胡清肝饮、宣郁通经汤、平肝开郁止血汤等。
逍遥散之名,是医家借鉴道家“逍遥”思想,借逍遥以喻其功效。使抑郁的肝得到自由,安闲自得、逍遥自在。顺肝之性,使其条达疏泄、曲直自如,木郁得解,人自逍遥。逍遥散应用广泛、效果可靠,是春季常用、疏肝解郁的不离之方。为何是“散”?论散剂的前世今生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逍遥“散”,而不是逍遥“汤”?
煮散,即是把中药材制为颗粒、粗末,水煮后服用。不仅仅是中药,茶文化中,同样有着把茶叶制成粉末的应用。
日本的国粹抹茶,源头在中国,古时称为“末茶”。
南宋时期,日本和尚荣西将茶籽和“末茶”这一饮茶法从中国带回了日本。以抹茶为核心的日本茶道,不仅来自中国,还是唐宋遗风的现代复刻。
而中药散剂,同样是在宋代时,达到了巅峰。
在《局方》里煮散的方子有237个,可见在当时“煮散”已成为中药主流剂型之一。煮散有着如下优点:
一.节约药材
古代战乱不断,交通运输也常受阻碍,有些珍贵药材甚至要物物交换,药材不够充足,就需要设法节约。药材打散后,一剂汤药的1/3或1/4即可煮散。
二.快速煎煮
将中药打碎后,药材表面积增大,能够缩短煎煮时间,快速将有效成分析出。一两盏茶的功夫,散剂就可以饮用了。
三.便携易存
像惠民和剂局这样的机构,以出售标准的成药为主,有时还需要去战区、灾区散发药品,所以,体积小、易携带、易保存的散剂很受欢迎。
看到这里有的人会疑惑,既然散剂这么好,为什么它没有取代汤剂成为主流?
宋代以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药材资源没有那么紧缺,煮散一些缺点也显现出来:
有些药材不适合打成散;
2.有些药材需要煎煮的时间不同;
3.固定配方不便于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加减药物;
4.药渣较多不便饮用;
5.研末后无从识别药味,难以辨别药材质量等。
基于种种原因,后期逐渐恢复了以中药饮片煎煮汤剂为主流。散剂和汤剂各有优点。
中医从古至今,组方数以万计。考虑到居家煎药对很多人都是不小的麻烦,应用中药也需要便捷和快捷,我们统计了历史上的300多张常用散剂后,总结并推出适合现代家庭常备的10大居家日用散剂。
10大居家日用散剂,组方合理、疗效确切、起效迅速,为历代医家长期使用并沿用至今,居家常备,可以方便高效的解决一些生活小问题。居家常备10大散剂
日常生活中,难免有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烧、消化不良、腹泻恶心、牙齿肿痛、鼻塞鼻炎等,属于小病、急病、常见病的病症。
应对这种情况,散剂快速煎煮、便携易存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拿出家中备好的散剂,由于打散后药材表面与水的接触面增大,有效成分更快的析出,煮散十几分钟即可服下,关键时刻能解燃眉之急。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小病长期反复,如果是重大疑难病,需由专业医师辨证治疗,以免埋下大病的种子。
除了上文列出的逍遥散,我们还列举出9大散剂,适宜家庭药箱常备。
藿香正气散
广霍香、姜半夏、紫苏叶、白芷、厚朴、茯苓、陈皮、大腹皮、桔梗、白术、大枣、炙甘草
藿香正气散,相比人人皆知。人们都知道这是治中暑的,会以为它是寒凉药,其实它是应对寒湿的热性药。
藿香正气散专治“胃肠型感冒”,这种感冒在夏天很常见,因为夏天雨水较多,加上现代人常吹空调、吃冷饮,易感寒湿。
寒湿聚在上焦,会使人头昏、头痛;伤于中焦,则会感觉胸闷、腹胀、呕吐;伤于下焦,则会腹泻。
小文有一次出差海南,天气炎热,晚上喝了冰椰汁,睡觉开了一夜空调。结果第二天起来就头痛上吐下泻,这就是因为脾胃受寒。藿香正气散吃了两次,当天就活蹦乱跳了。
藿香原本产自岭南,所以多以广藿香为佳,芳香化湿,胜湿辟秽,发散风寒。
紫苏解表理气、白芷辛温走阳明,加上广藿香合用,起到辛温解表的作用。
大腹皮、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等都是走中焦的药,组合起来应用,主要起到祛中焦寒湿、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
现代人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都容易造成“寒邪”和“湿邪”侵入我们体内,它们的克星就是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居家、旅行、必备、良药。使用时取药散30-90克,再自行放入生姜片10-30克。适量加水后盖上锅盖,用大火急煎10-20分钟,滤掉药渣即可服用。
总结一下藿香正气散的主要用途:居家常备(特别是夏天),可治疗肠道型感冒、上吐下泻、头痛发烧等,寒+湿的病机。
参苓白术散
白扁豆、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莲子、薏苡仁、桔梗、砂仁、大枣
参苓白术散同样出自《局方》,是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的传统常用方,且对肺气虚、咳嗽痰多之症也有一定的裨益。
现在人们吃饭喝酒的那股豪爽劲,个个如同把酒言欢的大侠,难免会对脾胃造成伤害。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这四味中药组合,即是健脾益气、大名鼎鼎的四君子汤。
莲子补胃气、山药厚脾土。脾气补起来的同时又用了白扁豆和薏苡仁来赶走水湿。
补药太多容易壅滞,所以用砂仁行气,帮助消化吸收。
桔梗是舟楫之药,就像船载着物体上浮一样,可入上焦,引部分药性上行,将脾化生的气血津液布散周身。
参苓白术散特别适合慢性腹泻、大便稀软不成形的人。可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开、大便不成形、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病症。表现为: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小儿厌食症、神经性厌食症、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慢性肺心病等情况。
用法也很简单,每次取药散6克,用温水或枣汤送服即可。
很多人肠胃不好却并不在意,其实长期的泄泻会导致津液枯竭。气随津脱、神疲乏力、头晕耳鸣等。家中常备参苓白术散,让你消化好、胃口好。
防风通圣散
防风、连翘、荆芥、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栀子、大黄、芒硝、黄芩、石膏、桔梗、甘草、滑石
有句俗话叫“有病没病,防风通圣”,这句话虽然不太严谨,但可以体现它的运用广泛。
防风通圣散出自金代名医刘完素的《宣明论方》,很多人把它作为春季的调理剂,用来防疫、防过敏。冬去春来、阳气初升之时,用防风通圣发表清里,散去寒冬蓄积的病邪,预防“多病之春”。
很多医家用这个药,治好过许多奇奇怪怪的毛病,如:青春痘、牙痛、失眠、中风、肥胖、结膜炎、耳炎、高血压头疼、腮腺炎、扁桃体炎等等。
在日本的药店还有它的成药销售,许多日本人用它来减肥。
清代名医王旭评价防风通圣说:“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是说其效如通圣明。”
防风通圣散常用于感冒、头面部脓肿、荨麻疹、急性结膜炎、高血压、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痔疮等,属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者。
为什么一个中药散剂,又能用于感冒、又能用于皮肤、甚至还能用于减肥?因为防风通圣的核心是:内外兼修、六经皆治。主要用途为:解表通里、疏风清热。
邪自外来,需透邪外出,给邪以出路,防风通圣的“通”就是关键。表的不通,和里的不通都可以解开。
通畅表里气血,气血和畅,身体自然康健。
防风通圣的高明之处,是它不跟病邪对抗。顺势而为,该往哪里去,就让你往哪里去,引导病。
防风通圣等于是给身体大扫除的一个良方,但“通圣”不等于“通用”,要在风热壅盛、表里俱实的情况下使用。
煮散时要加生姜5g、葱白5g,根据病情严重与否,取20-30克的药散,煎10-20分钟,滤掉药渣后服用即可。
银翘散
连翘、金银花、桔梗、薄荷、淡竹叶、甘草、荆芥、淡豆豉、牛蒡子、苇根
银翘散、银翘片、维C银翘片、银翘解毒片等中成药,多是根据“温病第一方”银翘散的处方改制而成。
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是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方子。大家熟悉的就是安宫牛黄丸同样出自吴鞠通。
吴鞠通大师在《温病条辨》中讲到银翘散时,特别说明是捣为粗散,并非汤剂,而且注明不可久煎。
银翘散的主要作用是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当病邪寒侵入我们的皮肤时,保护身体的卫气就把皮肤的毛孔赶紧关上,以免继续遭遇外侵。
但毛孔关闭,体内的邪气出不去、身体正常的散热也关闭了。热量郁积在皮肤下面,就会出现发烧、怕冷、无汗的情况。
咽喉是肺的门户,当风热病邪蕴结喉咙时,就会有咽喉红肿疼痛、咽炎、扁桃体炎等问题。
病邪侵袭到肺部时,就会引发咳嗽、鼻塞等问题。而且身体内的热气始终不能透发,灼烧身体津液,我们就会觉得口渴。
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就是用味辛而凉的药物薄荷、牛蒡子,来疏散风热,并清利头目,解毒利咽。金银花、连翘气味芳香,疏散表皮风热时可清内在的热毒。
银翘散的主要用途: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手足口病,属风热表证者,症状见发热头痛、口干咳嗽、咽喉疼痛、小便短赤等。
用时取药散20-30克,只需煎10分钟左右,等药散的香气大出后关火滤掉药渣,适温服用即可。
五苓散
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的利水渗湿名方。
看配伍,只有猪苓、茯苓两个带苓字的,为什么它会叫五苓散?
金代医学家成无己说:“苓者,令也,号令之令矣,通行津液,克伐肾邪,专为号令者,苓之功也。”也就是说五苓散即是五令散,是号令、通行水液的中药散剂。
五苓散的主要作用是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用更容易理解的语言来讲,五苓散是调节我们身体中的水液分布异常,比如小便不利、尿潴留、慢性肾炎、肾积水等。这些问题都是源自身体水液失常,水液停留在不应该停留的位置。
五苓散的配伍特点使得其不仅能治水停之标,更重在治水停之本。使用五苓散的时候,可根据病情严重与否,取药散5-15克,每天分3次服用,用米汤或白开水送服。
概括笔记:五苓散可用于缓解小便不利、腹胀、呕吐、泄泻、口渴不欲饮等症状,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尿潴留、以及慢性肠炎等。
辛夷散
辛夷、白芷、升麻、藁本、防风、川芎、细辛、木通、甘草
有些人,一年到头都是每天鼻涕流啊流;还有些鼻炎严重的朋友,一年到头闻不到味道,家里做饭的时候,肉炖糊了都不知道。
有些人应对鼻炎,会自己到药店购买一些喷鼻剂之类的西药治疗,其实这种喷鼻剂大多数含有麻黄素、肾上腺素等,能收缩鼻腔血管,所以滴药后可改善鼻腔通气。
但是它们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如果过多地使用鼻黏膜收缩剂,让血管收缩过度,就会“物极必反”,产生更严重的充血,让鼻子通气更差,严重的还会导致药物性鼻炎。
辛夷散出自严用和的《严氏济生方》,疏风散寒、畅鼻通窍,可用于治疗鼻中壅塞、涕出不已,或鼻息不通、不闻香臭等症状,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属于肺经湿热证者。
散中的辛夷辛温发散、通鼻窍;白芷祛风止痛、宣通鼻窍;升麻清热解毒、升举阳气;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细辛辛散温通,芳香透达,化湿浊,通鼻窍;木通苦寒降泄,导热下行;甘草调和诸药。
使用辛夷散时,根据病情严重与否,每次取药散10-15克,煎20-30分钟,滤掉药渣后温服即可。家中常备,消除多种鼻子问题,呼吸更安逸。
止嗽散
紫菀、百部、白前、桔梗、荆芥、陈皮、炙甘草
咳嗽是小病,也是大病。说它小,因为咳嗽在生活里十分常见;说它大,五脏六腑的病因都能导致咳嗽。但生活中最常见的咳嗽,还是肺气受损所引起的。
外感咳嗽后,常常会出现吃了解表宣肺药后,咳嗽还没停止的情况。风邪犯肺,肺失清肃,虽经发散,其邪未尽。这时候的外邪已经去了十之八九,但肺气失于宣降,并未恢复。
所以此时应对咳嗽,重在理肺止咳。这时候,出自《医学心悟》的止嗽散,就是不错的选择。
止嗽散中的紫菀、白前、百部止咳化痰;桔梗、陈皮宣降肺气,止咳消痰;荆芥祛风解表;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配合,更能清利咽喉。
止嗽散主要解决咳嗽、喉痒、痰白,或微有发热恶寒等症状。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属表邪未尽、肺气失宣者。
使用的时候要注意,止嗽散要在餐后1小时或半空腹时服用,根据病情严重与否,取药散20-30克,煎20-30分钟,滤掉药渣后服用。
但是,切莫把“止嗽散”当做能够“治疗所有咳嗽”的药物,有很多咳嗽的病因未必是肺,如有需求还请及时看诊。
清胃散
生地黄、当归、牡丹皮、黄连、升麻
有句话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黄连虽苦,但此苦寒之品可直泻胃府之火。
出自《脾胃论》的清胃散,靠的就是黄连清除胃热。
有的人吃完火锅或者川湘菜这种辛辣重口的食品,常常会牙龈肿痛。这种痛,就是胃里生热化火所引起的。而且这种疼痛有一个特点:喜冷恶热。
牙疼时敷个冰袋、吃个冰棍就能好点,这是寒气暂时遏制了烧上来的胃火,但没几分钟就会再次感觉到疼痛。
而且这种情况还会带来口臭,多数是热臭。胃里有团火烧到嘴了,一呼气就把它带出来了。就像平时说的“被辣到喷火”,从中医角度思考也是有道理的。
清胃散中的黄连清胃热,是撤火;升麻清热解毒,升而能散,把体内的伏火宣达出去;
胃中着火,肯定损伤阴液,所以用生地黄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清热、当归养血和血,相当于往身体这个大锅里加水增液。
清胃散主要应对胃中积热所致牙痛、牙宣出血、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秽、口千舌燥等症状。临床常用于治疗口腔炎、牙周炎等属胃火上攻者。
中药对证,来的效果要比西药快得多。分工协作,君臣佐使,迅速高效。清胃散使用时根据病情严重与否,取药散20-30克,煎20-30分钟,滤掉药渣放冷后服用即可。
八正散
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栀子、炙甘草、木通、大黄
老一辈夏天乘凉的时候,不会直接坐在晒热的板凳、石头上。因为这样坐容易引起膀胱湿热,排尿时容易尿道有烧灼感、痛感。
湿热蕴于下焦,膀胱气化失去正常运转,所以就会有尿频、尿急等情况,此问题在现代人的体质上很常见。
出自《局方》的八正散,治疗这种热证的小便失常问题,就很合适了。
方中滑石清热利湿,利水通淋;木通上清心火,下利湿热,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萹蓄、瞿麦、车前子均为清热利水通淋的要药,配合滑石、木通,利尿通淋的效果更好;栀子清热泻火,清利三焦湿热;大黄治小便的同时荡涤邪热,通利肠腑。
合诸药的八正散,主要作用为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可用于治疗热淋、石淋病,症见发热、频尿、尿道涩痛、淋漓不畅、腰腹胀痛,或阵剧痛。
八正,有正邪的意思,将邪热邪气从小便排走。
八正散也常用于治疗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术后或产后尿潴留等属湿热下注者。
我们居家使用时,根据病情严重与否,取药散6-10克,煎20-30分钟后温服即可。关注直播:煮散论英雄
《倚天屠龙记》中,赵敏曾用十香软筋散困倒武林六大门派高手,十香软筋散就是中药散剂的一种。
被下毒之后的各门派武林高手浑身筋骨瘫软,无法聚集内力,只有服用赵敏的独家解药方能恢复武功,幸得明教教主张无忌等人盗得解药相救。
作为丸、散、膏、丹四大基本剂型之一的散剂,制备煮散简便迅速。为便于大家解锁更多散剂知识,我们准备了一场直播,关于中药散剂的前世今生,都可以在直播过程中与我们互动。“问止”是问止中医持有的商标
问止中医系列商标包括“贞一、纯觉、本义、问止中医大脑、问止中医大脑、问止名医大脑、问止明医大脑、问止大医小课、大医小课、问止精一书院、问止轻补、问止暖茶、问止轻养、问止百科、林大栋、大律、问止AI联盟、问止轻养、忘江湖、大须斋”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7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