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故乡的大蒜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3-15 02:4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

每年秋天,我都似乎有充足的理由回趟老家,喜欢一个人走在街头看那些忙碌的人群。到了黄昏的时候,街头巷尾就摆满了摊点,有各种样式的馍馍、烤红薯、炒瓜子、烤肠、煎饼、爆米花……让那个小城有了几分都市的味道。空气中各种味道在轻轻弥漫流散,就有一种贴心贴肺的温暖。

当然,最醒目的还是推车卖大蒜的,他们从不大声吆喝,车子上有刚出土的萝卜,圆润又白净;有刚出土的香菜,根部还带着新鲜的泥土,似乎你都可以看到它长到地上的那种清秀俊俏的模样。他们从不在价格上过分要求,如果你买萝卜,他们会给你自觉送点香菜,因为那都是自己种的。当然萝卜香菜那只是附带的,车里的主角儿是大蒜。有些是独独蒜,一个就是一瓣,一瓣就是一个,显得小巧而又内敛,浑圆而乖巧,红扑扑的笑脸,像是一个农家的羞涩的女孩,不妖冶不显山露水。当然更多的一个大家族,一个蒜头上有好多瓣,像是秋天盛开的肥硕的花朵,凸凹有致,白色的根须上沾着新鲜的泥土,蒜头似乎就是开在根须上面的花,饱满而又丰腴的花,那也许就是最丰满的花瓣了,紫色的花瓣显得高贵而又内敛。当然,我还是喜欢独独蒜,一是喜欢它的独立与内敛,二是剥起来很方便。尤其是刚刚下地的蒜,只要你随处找到一个突破口,轻轻一剥,就很容易脱了它厚实的外套,露出它玲珑剔透的身躯。

大蒜是故乡的特产。故乡的土地干旱少雨,可是那里的土质对大蒜来说却是得天独厚。大蒜下地早,收获得也早,在故乡有“清明不在家,白露不在地”的说法。所以土地刚刚解冻,故乡人就开始忙着种大蒜了。

大蒜不像是小麦、土豆,你只要丢到土里就行了。它需要你一个一个点,必须是头朝上,株距,行距都需要尺度。大蒜下了地之后,才开始忙着播种小麦,种土豆。

过了三月,几场春风过后,大蒜就顶破泥土钻出地面,刚刚出土的蒜苗很强壮,一点也不纤细柔弱,碧绿中透出几分凝重。几场春雨过后,它们就整整齐齐,像是一个个参加阅兵式的士兵,英姿飒爽站在大地上,挺立在寒风中。它们不像是麦苗,只要一阵风,就会麦浪滚滚,不管刮风下雨,它们岿然不动亭亭玉立。

到了六七月份,这时候的大蒜已经抽出很多叶子,可是它的叶子不是像树叶一样撒开,剑形的叶子总是紧紧团结在一起向上窜,过一段时间,中间便抽出一根茎,圆润而饱满,那就是蒜薹了。当蒜薹开始拔节的时候,其他的叶子似乎很懂事,自己不怎么拼着长了,似乎把所有的营养都让给了蒜薹,它们都散开了,似乎有点无精打采了。当蒜薹长到一尺多长的时候,故乡人就开始打蒜薹了。

打蒜薹也是很辛苦的一件差事。蒜薹很柔韧,先在蒜薹根部的地方掐断,然后你再趁着力气慢慢抽,不然会断的。抽上一天,由于蒜薹刺激性强,手会有一种被灼烧的疼痛。

当蒜薹下地之后,故乡人就把蒜薹一捆一捆运到集市上,等着去卖个好价钱。故乡的蒜薹长,嫩,味道很纯正,没有任何污染,所以远销到很多城市。

当蒜薹打完之后,这时候的蒜也快成熟了。到了白露之前,蒜的叶子就开始发黄,看上去很沧桑,这就预示着蒜成熟了。故乡人就开始挖了,当成堆的蒜挖到家之后,老人就开始加班加点辫了,因为这时候的茎是柔软的。如果干了之后,就不好辫了。一辫子蒜大约有四十五个左右,在这一点上,他们很诚实。一辫子蒜叫一个。个头差不多大小的辫在一起,个头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所以故乡人到外地走亲访友,大蒜自然是首选,那是故乡的品牌农产品。

故乡的大蒜很走俏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它个头大,不像是干旱缺水的土地上长出来的;其次是它包装好,它紫色的外套显示着它的高贵,洁白的肌肤丰腴的身体挑逗着人们的食欲;还有张扬霸道的味道很肆意显示着自己的个性,风味浓郁。更主要的是大蒜多糖的含量很高,具有抗氧化、抗病毒、保护肝脏和增强免疫力等功能,在这一点上,没有哪一种调味品能有它的那种魅力和能力,是真正的高颜值高品质的农产品。

到了冬天的时候,故乡人不管是蒸一锅土豆,还是煮一锅羊肉,都会捣些蒜泥,然后炝点清油,土豆、羊肉都要蘸着蒜泥吃,那种滋味就是世间美味。

我离开故乡这么多年了,可是每年秋天老家的人会把土豆和大蒜给我送来,让我感觉我始终没有离开过那片土地。有很多时候,春天都到了,我的家里蒜依然替我守护着故乡。

冬天过去了,放在家里的蒜不在乎主人是否允许,偷偷探出了那嫩绿的蒜苗。每年这个时候,我喜欢把吃不完的蒜脱去它们的外套之后给它们排队,一个一个让它们站立在一个碟子里,然后给它们浇点水。过不了多久,那嫩绿的蒜苗就开始蓬蓬勃勃地长,我似乎看到了故乡的春天了。等长到一定的高度,我喜欢掐上几颗点缀我的饭菜,似乎我的村庄,我的土地都守着我的烟火的日子……

□吴晓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5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故乡的蒜薹
...0厘米,株距10厘米,选头大皮薄、青白似玉、粘辣清香的大蒜栽下,封垄。剩下的交给时间。冒头了……有两片叶了……长有一拃高了……近两个月的光景在期盼的眼神中挨过,直至六月初。青
2023-06-28 03:15:00
菜场里有城市最有趣的灵魂
...用得十分利落。菜场天花板上挂着“天生我菜必有用”,大蒜摊子上写着“人蒜不如天蒜”,茄子摊位上写着“别人都希望大红大紫,我天生红得发紫”。除了有趣、整活、时髦打卡,逛菜市场能给
2023-11-11 09:02:00
何时还能回故乡,踏踏实实地生活?
...味佳肴丰,不如故乡粗茶淡饭香。想故乡,念故乡,更喜故乡人质朴,情绵长。平房三间,院子栅栏,老井古树,粗衣素饭,鸡鸭鹅唱狗儿欢。土地就是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023-04-30 21:54:00
...分最高华语剧集。作为“我在他乡”系列之二,电视剧《故乡,别来无恙》以成都为背景,讲述了四个女孩洄游故乡的人生成长之旅,直面真实归乡生活,重新定义“心安即归处”。昨日,该剧研讨
2023-12-28 21:04:00
唱给童年与故乡的歌咏
...玩的那些快乐;另一头又连着朝思暮想的故乡,道白着对故乡人故乡事的敬重敬慕。往来奔波的补锅匠,走村串户的阉鸡客,肩扛凳子的磨刀汉,买刷把的老奶奶,算八字的满瞎子,担着汤圆挑子的
2024-06-01 08:53:00
...皮影戏。这份文化的传承似乎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每一个故乡人的灵魂深处,成了每一个故乡人镌刻在心底永恒的记忆。“非我爱看李相公,清音雅韵压西潼。诸君不信亲眼看,谁的剧本有此红?”
2024-04-22 09:01:00
“他乡剧”到“归乡剧”,故乡回信请查收
...沈杰群在大城市打拼、生活的你,会不会有一天选择回到故乡展开人生轨迹?归乡的那个契机又是什么?最近播出的《故乡,别来无恙》,就讲述了一群年轻人“洄游”的故事。一起长大的4个女孩
2023-12-03 10:51:00
餐桌上的故乡
...逛在齐鲁大地,各地煎饼的差异很大。最钟情的不是当下故乡人喜欢吃的全麦子煎饼,而是白皙如纸的地瓜干煎饼。这煎饼,坚硬似铁,食之甘甜,如高粱饴。有一年,故乡的学生让他母亲专门烙了
2024-06-02 14:03:00
助农增收有胜“蒜” 永年2.6万亩“国标”蒜薹喜获丰收
...均匀用力往上拉,这样抽得快还不伤蒜……”种了40多年大蒜的老蒜农裴士民说起抽薹“小诀窍”头头是道,他边说边麻利地将采收好的蒜薹打捆绑绳装车。装满一三轮车的蒜薹被拉到村口裴氏家
2023-05-14 11:03: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苏超赛场内外,红十字身影守护生命安全
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全面启动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救护服务工作,将红十字力量深度融入赛事保障体系。守护不止于赛场,从赛场急救到场外公益
2025-08-06 09:25:00
这种“富贵癌”盯上年轻人 比切息肉更重要的是“改土壤”
杭州日报讯 日前,浙江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内科的诊室里,一名23岁的患者小张被确诊为中晚期结直肠癌。接诊的冯婷婷眉头一紧:“从临床来看
2025-08-06 06:29:00
何首乌根泡酒治白发 大伯喝成了“小黄人”
每日商报讯 人到了一定岁数,一头乌黑浓密的秀发往往成了可以炫耀的“资本”。在传统认知里何首乌是“乌发圣品”,很多人为了对抗岁月痕迹用它煲汤
2025-08-06 07:00:00
女子痛经半年竟是内膜“闯”进了肠道
医生:这种痛千万别硬扛,及时做超声检查很重要每日商报讯 痛经是很多女性的“老朋友”,大多数人吃点止痛药、热敷一下就能缓解
2025-08-06 07:00:00
咳嗽拍了个肺部CT 意外发现脊柱旁有个肿瘤
陈立峰 杭州市临平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3岁男孩乐乐近日因咳嗽、咳痰就诊。通过查体及询问病史,我得知乐乐已经咳嗽了近一个月
2025-08-05 11:04:00
长期服用抗生素等药物,舌头上可能长黑毛
朱婧 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最鲜活的病例在临床,最实用的健康建议来自临床医生。浙医在线特别开设《医生有话说》专栏
2025-08-05 11:04:00
“糖友”想喝粥,我推荐“三步聪明喝粥法”
陈晓佩 浙江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很多“糖友”视粥为洪水猛兽,生怕喝粥后血糖迅速攀升。最近天气热,不少人家里会煮绿豆粥
2025-08-05 11:04:00
爷爷的农场两大品类荣获两项权威认证 再树行业标杆
随着90后、95后新生代父母成为育儿主力军,精细化喂养需求正推动市场向专业化、科学化、多元化方向发展。面对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
2025-08-05 11:18:00
夏日“续命”冰,怎么吃才不伤身?营养医师带你科学“炫”冰
早晨一杯冰美式“提神”,中午一碗冰绿豆汤“灭火”,晚上烧烤配冰啤酒“续命”……三伏天里,“吃冰”成了不少人的消暑标配。冷饮虽爽
2025-08-05 11:19:00
雪糕DIY 营养又解馋
在炎炎夏日吃上一支冰冰凉凉的雪糕,是一件再惬意不过的事情。合理选择或自制雪糕,既能满足味蕾享受,又能减少健康负担。今天
2025-08-05 11:42:00
14种消夏食物 和三伏天最搭
在炙烤和桑拿模式间反复横跳的三伏天实在难熬,除了开空调难道就没招儿了?别急,食物在解暑降温方面的贡献不可小觑。有些食物不仅能提供水分
2025-08-05 11:42:00
这样挑选冰淇淋
想吃怕胖,道出不少人夏天吃冰淇淋的矛盾心理。今天就教大家几个挑选冰淇淋(雪糕)的方法。选小支的冰淇淋适合单次解馋、控制总热量时选择
2025-08-05 11:43:00
东城中医院赵展荣:肿瘤术后调理的中医之道
赵展荣,主任医师。1984年7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至今。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2025-08-05 14:14:00
大学生科研新突破:3D打印仿生骨支架攻克骨缺损修复难题
近日,齐鲁理工学院“一骨作器”团队的一项科研成果引发关注——他们成功研发的创新型类骨活性材料,3D打印生物活性仿生骨,为超临界尺寸骨缺损自修复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05 15:14:00
撬动百亿市场的“虫”药密码:康复新液以科技驱动中成药品质升级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胃病发病率逐年提高,中成药治疗胃病逐渐受到患者青睐,合计市场规模超过百亿。据悉,由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制成的好医生康复新液用于淤血阻滞
2025-08-05 15: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