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海网2月26日消息(记者 陈望 )小小一张凳子,不仅能坐,还能走进秀场供人观赏,甚至被人收藏。它就是“牛皮凳”,海南黎族的传统工艺品之一,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近日,昌江黎族牛皮凳入选“我家乡的非遗好物”网络评选名单。
黎族牛皮凳,主要以牛皮和藤制作而成,据了解,黎族的祖先以前狩猎后,有用黄猄皮和鹿皮等制作皮具的传统,后来禁止捕猎后,改用牛皮做凳子,是物尽其用的一种表现,也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黎族牛皮凳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昌江王下乡、石碌镇、七叉镇、叉河镇等黎族乡镇,以从王下乡牙迫村搬迁至石碌镇水富村为主。
昌江黎族牛皮凳。 昌江旅文局供图
2021年,为了保护传承牛皮凳制作技艺,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水富村在县里的鼓励扶持下建起了牛皮凳传习所。如今,熟练制作牛皮凳的村民有30多人,一年可制作1000多张牛皮凳。
石碌镇水富村村民、手工艺人林亚松说:“我学习做牛皮凳子已经五十多年了,村委会办一个合作社,动员全村,会的要全部都来,不会的也要来学,大家一起互学互教。”
心灵手巧的手工艺人在制作牛皮凳时,会将采集到的乔木材料剖开后,制成约3厘米宽、1厘米厚的规格,再按凳子高矮所需的口径箍成圆形。打磨藤条时,将粗藤条等分拗折再捆绑,细藤条一部分保留原样、一部分对半剖开削薄。把细藤条紧紧缠绕连接在箍成圆形的木框上,使藤条与木框形成稳固的三角形状后,一张牛皮凳的基本结构才算完成。
昌江黎族牛皮凳。 昌江旅文局供图
看似工序简单,但对于水富村的手工艺人而言,牛皮凳是祖祖辈辈长期劳动的智慧结晶,不仅见证了岁月的更迭,更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壮丽画卷,诉说着过往与未来。
2018年,黎族牛皮凳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县级非遗项目名录;2023年,昌江黎族牛皮凳制作技艺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昌江在春赏木棉红系列旅游文化活动、“三月三”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都对牛皮凳进行展示并加以推广,进一步传承保护黎族传统技艺。
而后,昌江的牛皮凳多次现身海南冬交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和文旅活动现场,一路从籍籍无名,到打响名气。在消费者眼中,牛皮凳是特色工艺品、手工家具;对地方而言,牛皮凳则是大产业、金名片。如今牛皮凳已成为昌江特色旅游工艺品,“非遗+文旅”的结合,让传统技艺在现代焕发新生机。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符金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7 0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