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科技成果该如何评价?怎样进行技术估值?一系列针对科技价值的探讨,长期以来属于世界性难题。营造宽松科研氛围、鼓励科技成果落地,今天召开的2023浦江创新论坛“创新体系与科技评价”主题论坛上,多位专家各抒己见为难题求解。
技术估值存在哪些瓶颈
作为全球科技策源地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英国如何进行科技评价与估值?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带来“他山之石”。她介绍:当今科学界对技术估值的需求日渐增加,但技术估值确实存在瓶颈与行业难题。具体说来,即投资者准确率低、人工速度慢;创新个体成本高,未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初创企业/创新团队缺少财务数据,同时还涉及一些隐私问题。
牛津大学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傅晓岚解释,以OxValue.AI这一牛津大学技术衍生公司为例,作为AI赋能平台,OxValue.AI为多行业提供准确、高效、客观、可负担的技术估值引擎。此外,OxValue.AI作为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助力者,还充分发挥GPT和LLM潜力,以此引领技术估值的新时代,加速技术转让。目前OxValue.AI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估值赛道的领导者,已获得学术机构以及多家国际组织的认可与肯定,这套估值方法也被引入我国,在天津、北京、上海、广东等多地推广应用,发挥更大价值。
亟待解决“谁来评“的关键问题
“互动对话”环节中,专家提及科技评价是科技治理的重要工具,世界主要创新国家都将科技评价列为最主要的政策工具。随着评价主体日渐复杂,对科研机构的评价也会面临更多挑战。科技部评估中心主任聂飙坦陈: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都是核心因素,当前亟待解决“谁来评”的关键问题。
专家直言:科技评价涉及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切身利益,反馈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基层单位较为迷茫,没有勇气建立评价新标,国家制定过于微观的评价细则操作性不强;人才项目一旦异化为“戴帽子”,导致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对“无人区”、尚未取得共识的探索性科技项目,传统评价方式生搬硬套很难发挥激励作用。聂飙认为:科技评价与科研环境、创新文化、国家的环境文化都密切相关,如何让科技评价更科学更精准,还需在现行评价过程中进行一些改革。
“慢变量”需要耐心与长期积累
“科技评价,是否能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互动对话环节主持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形象比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说,科技属于“慢变量”,不要误以为“一抓就灵”,科技需要长期积累,要给予耐心,而非急功近利。正因此,科技评价者首先要有自己的坚持。
作为与世界科研接轨的高校,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分别带来自身经验。上科大专利转让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25%的专利已成功应用在企业,副校长江舸表示,科技评估的目的是促进国家科技高质量发展,学校招聘人才不以“帽子”作为条件,也不做年度学术评估;一般三年会有中期评估,6-7年后提为教授。已归国20年的西湖大学讲席教授、校长助理裴端卿感叹于国内科技发展之迅猛,他认为,创新因人而异、因效而异,西湖大学教授几乎都有海外经历,已形成一种文化。其实科学探索没有太多特异性,因此也没有真正完美的评估方法。鼓励文化自信、追求卓越,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科研终极目标仍是回报社会
宽松的英国科研环境,却持续产生顶级科技成果,论坛上,英国是否有宝贵的经验可以借鉴成为热议话题。傅晓岚表示:英国大学院所经费较为充裕,学者可自愿申请“优秀教授奖”,学校会定期与科研工作者谈话,主要内容是科研需要怎样的帮助、提出建设性意见,谈话与职称、工资等没有直接挂钩。而今,英国对大学科技成果评价周期是五年一次,侧重为“研究型“。不过评价体系中论文比重已从75%下降至55%,学科建设影响力占比同样重要,社会、经济、文化等影响力占25%。“所有大学做科研的目标是对社会有回报,这与中国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一致的。”专家如是说。
潘教峰则表示,应该建立责任和信任相统一的科技评价体系。“信任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是最大的激励,科研是求真的过程,与信任相连。”未来,科技评价应该更多地从管理走向治理,多元参与+多方视角,变单纯的结果导向为状态导向、潜力导向。例如基础研究人员平台以“长周期、多阶段、小同行”评价为主,激发科研工作者自身潜力,鼓励更多思想火花落地应用,真正造福人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1 1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