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嫦娥祝融”,为解决世界性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0-02 06:1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文汇报

上海技物所空间主动光电载荷研制团队二十年接续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

“嫦娥祝融”,为解决世界性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嫦娥祝融”,为解决世界性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本报记者 单颖文

承担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科学与工程载荷研制任务,用“中国方案”证明我国在月面具有着陆器精确避障能力;成功为首颗量子实验卫星研制量子密钥通信机、量子纠缠发射机两大主载荷,该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星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和密钥分发及隐形传态;为高分七号卫星研制激光测高仪,开启1∶10000全球立体测绘新时代……这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空间主动光电载荷研制团队近二十年来创新实践的部分“履历”。

在上海技物所副所长、“祝融号”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主任设计师舒嵘看来,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是团队不断完成挑战、持续自我突破的精神原动力。主动光电技术主要是利用激光与目标相互作用精确获取目标距离、速度、三维形貌、光谱特性等。从2010年12月筹建运行,2013年4月被批准成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以来,团队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在空间量子、激光与光谱技术、新型主动光电探测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通过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硬核”能力,努力践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与担当。

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破解“卡脖子”难题

“我们所做的事,很多是前无古人的。”舒嵘说,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通过自主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成了“国家队”的中心任务。而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与专业单位和机构协同攻坚,彼此支撑、互相借力,最终一次次达成了合作共赢——不仅多次让领先全球的“中国方案”解决了世界性难题,也发挥了国家重大工程的牵引作用,带动了学科、技术的发展,并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了探月精神。

比如,为了达到荷载器减重的目标需要研制薄壁轴承。团队与国内某轴承研究所合作,与对方分享了太空所需轴承的特点,对方则发挥科技型企业所长不断攻坚,最终做出了合适的产品,也由此推动该类轴承自主研发和制造水平迈上新台阶。

“协同攻坚带给我们很强的精神鼓舞,碰到问题也有了解决问题的信心。”上海技物所研究员、中高轨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量子光传输课题负责人张亮说。团队曾接到要在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上搭载单光子探测器的任务,但当时现成的技术只能让探测器运行一周。大家通宵达旦分析问题原因,探讨解决方案。最终,通过使用超低温制冷技术、调整卫星轨道等多措并举,将探测器的使用寿命提升到2年以上,圆满完成了预定目标。

在上海技物所研究员、高分七号02星激光测高仪主任设计师黄庚华看来,团队的一大特点,就是有高水平的顶层设计研究人员,有敢想敢拼的设计师、工程师,有技术精湛的一线工人。得益于这些高端制造业人才的共同支撑,才确保了项目生而具备“高科技基因”,且最终能落地。

通过国家重大项目的历练,上海技物所空间主动光电载荷研制团队快速成长,业已形成“金字塔型”老中青组合——前有50后王建宇院士指导工程顶层规划和设计,中有70后舒嵘、何志平等把握工程研发节奏和脉络,后有黄庚华、张亮等80后、90后形成奔涌向前的“后浪”,勇挑重担刻苦攻关。

“国家重器”为民所用,做好“高质量孵化器”

实验室里,重达300公斤的高分七号卫星激光测高仪样机很是吸睛。这台仪器投入应用,可将立体测绘精度由1∶50000比例尺提高到1∶10000。传统的被动成像卫星只能粗略感知目标距离,拍摄的照片很难精确贴合到目标表面。这台激光测高仪采集的高程控制点如同照片上的图钉,可以严丝合缝地把图像固定到三维坐标系里。

自2019年11月发射以来,该激光测高仪已经为测绘部门提供了数百万个精确的高程控制点,大幅降低了测绘人员野外作业量。在黄庚华看来,这样的“国家重器”同样具有民用价值,但要附着在商业小型卫星上,首先要解决转化问题。比如,通过更换材料、调整结构等,将300公斤的仪器重量降到40公斤以内,将成本控制到千万元以内。

“要让国家重大工程的成果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亟需‘高质量孵化器’。”舒嵘坦言,作为“国家队”的主力骨干,上海技物所的研究员很难“分心”在重大科技成果的商用转化上,这就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撑。

近期,虹口区政府联合临港集团与上海技物所合作,将在临港新业坊园区加快运营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的“中科技物联创中心”,聚焦遥感技术、空间信息打造“高质量孵化器”,促使技术赋能社会迭代,间接提升经济效益,也吸引更多人才回归集聚,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团队小传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空间主动光电载荷研制团队,在嫦娥工程、火星探测计划、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高分七号卫星等国家重大项目中崭露头角,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团队成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美国科学促进会纽科姆·克利夫兰奖等国际国内多项奖励和荣誉。

本报记者 周俊超 通讯员 姚波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嫦娥六号月地转移了,回家有多难?美国想要月壤,只有一条路走
...采样的探测器,那这一份独特的月球样品,必然可以创造世界性的历史。那嫦娥六号能带来什么?对于月球背面来说,与正面可以说完全不一样,至少从观察的情况来看,这两者差别非常大,月球背
2024-06-25 11:11:00
二〇二五,这些科技热点值得期待(科技视点)
...解植物叶绿体“基因转录机器”的构造,是科学界公认的世界性难题。2024年,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余团队和华中农业大学周菲团队联手破解了这一难题。他们成功解析叶绿
2025-01-06 05:57:00
嫦娥六号近月制动,成功分离巴立方星!还有2次变轨,着陆多难?
...国进行月球探索的设备。所以,在发射的时候,就引发了世界性的高度关注。当然,在执行任务前,美国也是有点“酸”了,NASA局长公开指出,不知道中国去月球背面干什么,月球背面是永久
2024-05-09 14:27:00
...建设科学技术领域最高奖项成功解决工程混凝土“下海”世界性难题记者/刘琴 通讯员/贾琦艳学方略 谋创新 抓落实本报南宁讯 (记者/刘琴 通讯员/贾琦艳)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近海
2024-03-20 08:00:00
“牵手”满一年 良渚和敦煌联合攻坚的世界性难题有何进展?
...院“牵手”,合作的关键内容是联合攻坚文物保护领域的世界性难题——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牵手”满一年,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攻坚有何进展?近日,记者来到良渚遗址探访。目前,良渚古城遗
2023-07-25 17:18:00
南京医生为世界性难题提供新解决方案创新“搭桥”术让七旬老人“走”出瘫痪阴影□通讯员何雨田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婕妤“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再站起来!”近日,73岁的浙江陈阿姨(化
2025-09-04 07:40:00
...背景的读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点与吸引感。中国故事的世界性表达,需要的不是刻意迎合,而是真诚分享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与情感。《三体》的海外成功启示我们:真正的好故事能够穿透文化壁
2025-09-17 10:34:00
王拥军:“硬控”卒中四十年(中华名医)
...之一。近些年来,王拥军带领团队针对卒中防治的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开展了突破性研究。就拿劳伦·桑辛提到的CHANCE临床试验来说,那是2009年,在国家启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2025-02-10 04:30:00
以奋斗为笔,写下山水间的人类奇迹
...竖向刚度大幅提升,节省大笔建设资金。跨越山河,攻克世界性难题贵州高山峡谷间,团队成员或擅长结构设计,或精于建造工艺,或主攻材料创新,不断刷新着世界桥梁的纪录。为跨越槽渡河峡谷
2024-12-10 00:52: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2025青岛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将启,星鲨研究院探索“具身智能”前沿
鲁网11月14日讯“在这里,唯一限制你的是你自己的想象力。”科幻电影《头号玩家》中对于“绿洲”的这一描述,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虚拟现实产业的无限可能
2025-11-14 10:18:00
中新经纬11月14日电 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14日消息,网信部门从严整治利用AI仿冒公众人物开展直播营销问题乱象。近期
2025-11-14 10:30:00
大麦娱乐推出全新品牌“大麦国际” 提供全球演出购票、观演服务
购买海外演出门票,现在有了新选择。11月14日,大麦娱乐宣布推出旗下全新业务品牌、全球演出服务平台“大麦国际(MAISEAT)”
2025-11-14 10:45:00
大河网讯 11月11日,全省数字影像检查“云胶片”联盟采购工作顺利开标,产生了拟中选结果,中原算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拟中选
2025-11-14 10:53:00
鲁网11月13日讯11月13日,山东瑞程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与济宁学院联合攻关的“多模态肉品AI快检系统”核心技术,在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中斩获优秀奖
2025-11-14 10:54:00
记者走基层|“黑科技”上线,让温暖精准入户
11月12日,河北邢襄热力集团邢台供热分公司二工区三班班长丁帅,在三义庙换热站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河北日报记者 宋 平摄随着11月15日临近
2025-11-14 08:02:00
11月13日,太原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原公交”)与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电动”)举行框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2025-11-14 07:50:00
记者走基层|智能安全帽,让矿工有了AI“卫士”
11月5日,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所属恒洋电器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智能安全帽产品。河北日报记者 魏 雨摄“嘀嘀
2025-11-13 08:03:00
“长与短”周期变革,“快与慢”时效重构,“热与冷”业态碰撞—— “双11”三重奏,解读消费新变局□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11月12日中午
2025-11-13 08:05:00
南报网讯(记者周容璇)日前,在南京医药中央物流中心,一辆白色无人车平稳地穿梭于主仓库与宝湾库区之间,仅用15分钟便完成了一次驳货作业
2025-11-13 08:05:00
向“质”攀升,南京机器人解锁“智造”新图景
全链条持续发力,以硬核技术竞逐市场向“质”攀升,南京机器人解锁“智造”新图景□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 实习生黄倩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组成部分
2025-11-13 08:05:00
江苏南京:“爆单堵件”难寻踪迹,科技赋能让“双11”物流运输“从从容容”
“爆单堵件”难寻踪迹,科技赋能让“双11”物流运输“从从容容” 直播间“秒光” 无人机“闪送”□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周容璇“3
2025-11-13 08:06:00
逐浪氢能“新蓝海”,南京加速能级跃升
实现全产业链布局,链上企业持续“加码” 逐浪氢能“新蓝海”,南京加速能级跃升□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通讯员陈伟伟郑瑞陶炎李雪莹蹲点主题
2025-11-13 08:06:00
2025 脉脉职场新人报告:超50%职场新人想跳槽,校招生最想去字节跳动
脉脉人才智库近日发布《以能为本——互联网职场新人流动趋势 2025》报告,将校招和工作经验在3年内的社招人才界定为“职场新人”
2025-11-13 08:57:00
江苏南京:多点突破屡刷纪录 科创助推产业升级
黄维院士引领南工大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闯出新天地 多点突破屡刷纪录 科创助推产业升级□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谈洁姜静实习生钱逸霖在柔性电子领域
2025-11-13 09: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