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月29日10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内,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晏怡正在为一位颅底凹陷的患者进行手术,手术需要对颅脑连接处进行复位,这是人的身体内最脆弱的部位之一,复位角度稍有偏差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宴怡正在为患者手术。
“垂直复位距离8.46 mm,复位角度10.40°,开始吧。”这两个精确到毫厘的数据,是晏怡在手术前精心测算出的,在每一次做这种手术前,晏怡都会带着团队做一件事:算方程,就像高中理科生一样,画出一个几何图形,计算一个几何方程。
只是这个他自己创造的几何题,每一次的答案都是为了改变一个人的身体。
“一般人的颅骨和颈椎最上面的那块骨头也就是寰枢椎和颅底是连接的,但是由于先天畸形,颅骨凹陷的人颈椎骨却是突出往上的。”由于角度畸形,颈椎就会压迫神经,患病的人一般都会四肢无力,或经常性头疼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如果长时间不手术治疗,瘫痪是部分患者的最终结局。
颅底凹陷的复位手术目前只能靠医生手动进行,“在过去,大多是凭借医生的经验,感觉到了就到了。”有时一次无法到位,就只能在病人的颈椎上反复推入直到可能合适的位置,“这种方法对病人的康复是有影响的,而且如果角度没有达到最佳,病人未来的生活还是会受到影响。”
怎样才能做到最精确呢?晏怡在一次给儿子辅导数学作业时找到了灵感,“几何图形的公式的推导中,只要图形间的关系是不变的,那么就能以不变量来求变量,这和颅底手术要求有类似的地方。”
晏怡介绍,在为颅底凹陷的患者手术复位时,首先要沿人的枢椎长轴向下复位,当向下到一定程度时,再垂直于人的枢椎长轴将颈椎骨向前复位,然后再旋转到固定的角度。整个复位过程画出来,就是一个几何图形。
经过反复演练,晏怡最终带着团队设计了颅底凹陷复位的几何算式。
宴怡向记者介绍他设计的几何题。
“我们可以在术前用CT技术将患者颅底凹陷的图像显示出来,再模拟出整个复位的过程,最终几何化就是两个部分叠加的长方形,再代入这个几何算式,就能推导出精确的椎体复位角度和推入距离。 ”和过去靠医生经验不同,每一个患者的角度都会是通过量化的精确数据。
现在,每为一名颅底凹陷的患者做手术前,晏怡都会对着CT图像利用软件绘制出几何图形,再输入相关的数值,利用他建立的公式计算出这个病人复位的精确角度和距离,然后再为他定制专门的复位工具,“到目前为止,我们利用这个公式已经为500多位患者成功复位了颈椎,他们后期经过康复后都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编辑:夏洪玲责编:张松涛审核:冯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2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