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云南日报
云南省委关于立即转入互助合作冬季生产的指示。
王天浩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云南解放之初,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春耕及农业生产的指示》为标志,全省各地掀起了春耕及农业生产的高潮,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粮食产量稳步提高,有效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云南长期交通闭塞,有三分之二的县不通公路,社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且极不平衡。全省大部分地区,交通运输全靠人背马驮,不少地方仍进行着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农业生产非常落后,云南农村“靠天吃饭”,许多山区“刀耕火种”,粮食不能自给,温饱问题难以解决。占90%以上的农户仅占有不到30%的土地和30%—40%的农产品,生活极其贫困。据史料记载,从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8月至1949年1月,昆明市米价上涨2.3万倍,人民饱受粮荒米贵之苦,惶惶不可终日,可叹“啼饥号寒,民不堪命”。
“继续保持生产,不使荒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1950年2月24日云南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地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云南省情,大抓粮食生产,号召云岭大地广大农村积极组织投入春耕生产,组织农民群众抓好春耕工作。
1950年4月3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春耕及农业生产的指示》(以下简称《指示》),指出:“今年农业生产的方针为‘争取把1949年原来耕种之土地全部继续保持生产,不使荒废。并在这一基础上,争取略加提高’。”同时,《指示》明确:“发动春耕生产必须禁止荒废耕地……所有耕地近年荒废及去冬未种豆麦者,必须组织农民群众挖犁翻地,垒土施肥,准备迅速下种;保证已耕地在今年夏初不荒废一寸土地,如有荒地,人民政府得指定人去耕种,并保证其收获所得。”
为了解除农民的生产顾虑,《指示》还明确要打破广大农民的等待思想,对农民春耕生产的收获予以保证等措施。基于此,群众性的农业生产热潮迅速形成,实现了在云南解放后的较短时间内全省农业生产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1954年1月14日,云南省委发出《省委关于立即转入互助合作冬季生产的指示》,指出有的地方抓农业生产这一中心不突出,存在“生产放松”的思想,要求“各地农村在基本完成粮食收购任务的基础上,应立即贯彻以互助合作冬季生产为中心”,加紧开展冬季农业生产,大抓全省粮食生产。1952年,全省粮食产量达45.07亿公斤,比1949年增加14.7%,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新生政权。全省各地积极组织农民投入生产劳动,形成了农业生产的新高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云南农村各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打下坚实基础。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回望历史,在新生的人民政权成立之初,云南各级党委政府迅速发出“号令”,大抓粮食生产。启迪当下,我们要牢牢抓住保障粮食生产主线,全力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不忘农业之本,做强高原粮仓。
(作者单位: 云南省档案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1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