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牛奶加热就变“毒”?医生提醒:热牛奶3个常见误区,提早了解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5-02-24 22:31:00 来源:康之道

过完春节,李阿姨闲着有空把家里收到的年货都整理了一下,单是牛奶就收到了好几箱,要是以前她还会觉得挺好的,可以家里慢慢喝,但现在却眉头紧皱,很是困恼。

原来前几天她在网上偶然看到一篇推文,说牛奶喝多会致癌,还有研究数据,看得是胆战心惊。

相信大家都刷到过这样一则话题,#经常喝牛奶或增加这两种癌症风险#颠覆了不少人的认知,甚至有人因此不敢喝牛奶了,那么牛奶到底还能不能喝呢?

牛奶加热就变“毒”?医生提醒:热牛奶3个常见误区,提早了解

一、科学家公布:牛奶与癌症的关系,颠覆认知!

网络热议的多喝牛奶会增加肝癌、乳腺癌风险,此前确实引起了不少轰动。

据了解这个说法是来自一篇刊登在权威期刊BMC Medicin上的中国研究,由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牛津大学研究员联合发布的超51万人群大规模随访对照实验中,记录经常喝乳制品、偶尔喝和几乎不喝的3个对照组这11年间的新发癌症情况,发现经常喝乳制品的人,每天多摄入50克,就会增加12%和17%的肝癌和乳腺癌。

牛奶加热就变“毒”?医生提醒:热牛奶3个常见误区,提早了解

但很快有人提出了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乳制品的摄入会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促进了癌细胞的生长,其次牛奶含有的乳糖、支链氨基酸共同作用下,可能会刺激细胞增殖,增加癌症风险。另外研究员也解释乳制品含有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脂溶性激素都与可能和肝癌、乳腺癌进展有关。

但这个发现也没有绝对参考性,牛奶是否和癌症发病有直接因果关系,仍需科学验证。

而且,论文作者还提醒道,这项研究说到底还是属于观察性研究,只对肝癌和乳腺癌进行了分析,没有对其他常见癌症类型进行统计,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实关于牛奶与癌症的研究早已有之,而且数量还不少,但至今也没有获得权威认证,仍是膳食指南推荐的优质营养食品。其实食品营养研究正、反结论都有也是正常现象,但大家如果只关注反面结论,单凭个别言论就认定食品能不能吃,那不能吃的东西多了去了。

牛奶加热就变“毒”?医生提醒:热牛奶3个常见误区,提早了解

其实想知道一样食品能不能吃,看膳食指南规定就够了,官方仍证的奶制品推荐是每天摄入300—500 毫升牛奶或相应的奶制品,其他最新结论我们看看就好。

二、牛奶能常温放100多天,是加了防腐剂?

经常喝纯牛奶的人可能看过牛奶成分表中,很多时候往往只有一种成分,就是生牛乳,没有其他防腐添加剂,但是这些牛奶保质期却可以长达180天,于是下意识觉得保质期长的牛奶肯定含有防腐剂,事实又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正规国标流通的牛奶,都不能添加防腐剂,至于保质期为什么怎么长,其实是牛奶杀菌方式和包装的功劳。

牛奶加热就变“毒”?医生提醒:热牛奶3个常见误区,提早了解

这些牛奶往往经过了超高温灭菌,即使在常温状态下,也能保存很长时间,加上纯牛奶多采用多层复合包装材料,可以很好的隔绝细菌和空气,也进一步保障了牛奶的长时间保存的安全性。

可能大家也注意到,超市一些冷柜上出售的巴氏杀菌奶,他们的保质期就很短,其实这是因为巴氏灭菌技术,只是将牛奶置于72-75摄氏度进行30秒左右的加热,实现部分灭菌的同时大量保留牛奶的口感和营养物质,这种奶只能保存在4-6摄氏度的冷柜中,而且保质期也就2-15天左右。

有人说经过超高温灭菌奶/常温奶的营养不如巴氏灭菌奶,认为牛奶经过高温灭菌后,其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会被破坏,因此营养含量不高,其实奶源相同情况下,超高温灭菌奶/常温奶主要影响的还是口感的丰富度,实际营养含量与巴氏奶无异。

牛奶加热就变“毒”?医生提醒:热牛奶3个常见误区,提早了解

如今市面上除了上述的纯牛奶、鲜牛奶......还有很多产品也标注着“牛奶”字样,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牛奶。

1、植物奶

也就是我们常见的花生奶、豆奶、核桃、杏仁奶.....,主要成分就是磨碎的大豆、坚果、水以及其他增稠剂和添加剂制成,热量和脂肪含量虽然低于真牛奶,但蛋白质含量极低,虽然这些奶也可以提供一定的氨基酸等营养,但可吸收性不如牛奶。而且不含钙质和维生素D,营养成分较低。

牛奶加热就变“毒”?医生提醒:热牛奶3个常见误区,提早了解

2、含乳饮料

虽然写着含乳,但实际上也属于饮料,其中蛋白质含量只有0.7-1%,营养成分低,长期摄入还可能导致肥胖甚至糖尿病风险。

3、现挤鲜奶

很多人看到现挤字眼,就以为这种奶更新鲜,但实际上这种生鲜奶没有经过灭菌杀毒处理,其中可能含有大量致病细菌,人体摄入后可能会被感染,造成多个脏器受损。

牛奶加热就变“毒”?医生提醒:热牛奶3个常见误区,提早了解

三、热牛奶变毒牛奶?怎么回事?

最近网上有人说牛奶不能加热,否则会有中毒,称加热的牛奶不如不喝,营养都没了,这是真的吗?

确实很多人习惯喝奶之前把牛奶加热,但这种加热温度往往不会超过100°,而牛奶中的钙对于这个温度不太敏感,更别提流失掉了,但部分蛋白质确实有可能会随高温产生变性,比如牛奶加热出现的奶皮就是表现。

但这也不意味加热的奶就没有蛋白质了,至于其他维生素的部分流失,也可以从日常饮食中摄取,所以实际牛奶的营养价值不会因为加热受到太大影响。

牛奶加热就变“毒”?医生提醒:热牛奶3个常见误区,提早了解

至于所谓的加热出现的毒牛奶,并不是牛奶不能加热,而是加热的方式错了。比如用沸水加热带包装盒的纯牛奶,可能会导致包装材料中的聚乙烯被分解,产生有毒物质。不仅会让牛奶的营养大打折扣,还可能变成“毒牛奶”

专家总结3大常见的热牛奶错误方式,看看你有没有?

1、加热温度太高

牛奶可以适度加热,但不宜太高温加热,研究员发现当牛奶加热温度超过60°就会导致其中乳铁蛋白和β–乳球蛋白发生变化,而且随温度升高,其中营养成分也会流失的越多。

牛奶加热就变“毒”?医生提醒:热牛奶3个常见误区,提早了解

2、带包装加热

很多人为了方便直接把常温带包装的牛奶放入微波炉加热,殊不知牛奶盒中含有一定的金属成分,遇到微波炉撞击时就会引起火花,造成微波炉爆炸。就算只是短暂加热,也可能影响盒中的聚乙烯成分,析出有毒物质到牛奶中。

3、过度加热低温奶

低温奶,也就是需要低温保存的巴氏杀菌奶,这种奶对温度很敏感,不能直接煮热,想要保留牛奶中的营养和风味,最好选择水浴控时控温加热。

牛奶加热就变“毒”?医生提醒:热牛奶3个常见误区,提早了解

总的来说牛奶加热过程有很多讲究,切忌犯了上述错误示范,避免营养流失的同时还可能摄入有毒物质,影响健康。

参考资料:

[1]《【科普】纯牛奶有防腐剂?牛奶致癌?真相是……#2024全民营养周》.粤妇幼.2024-05-15.

[2]《经常喝牛奶或增加这两种癌症风险?这项研究应该这样解读》 .科学辟谣.2024-03-28.

[3]《今日辟谣丨纯牛奶保质期变长,是因为添加的防腐剂多?》.网信湛江.2024-11-1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4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牛奶加热就变“毒”?医生提醒大家:喝牛奶4个常见误区,提早了解
导语:牛奶,这一陪伴我们成长的重要饮品,早已成为我们日常饮食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提供了我们身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素,如钙、维生素D、蛋白质等,还因其独特的成分而有助于改善我们
2024-06-28 10:48:00
“牛奶5不喝,喝了难安康”,5不喝分别指啥?喝牛奶的禁忌要牢
牛奶,常被誉为“自然界的白色黄金”,为许多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蕴含丰富的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牛奶在补充营养、增强骨骼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就像任何食物一样,牛
2024-01-26 11:38:00
已经退烧了,为什么过几天又发烧?权威解答!上海多家三甲医院提醒:感染后要做这件事→
...以在上午九、十点钟或者下午两、三点钟吃一小份坚果、牛奶、酸奶、水果等,帮助保证充足的体力和营养的摄入。同时还要注意胃口恢复后不应暴饮暴食,饮料、零食要节制。“阳康”后可以运动
2022-12-31 23:23:00
提高孩子免疫力要常喝牛奶,喝牛奶时尽量避开这3个误区
导语:早就在几年之前,国家一直大力提倡人们要多喝牛奶,在2017年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首页中,“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小康社会不能没有牛奶。”这句话更是被写在了报告的最前面,甚
2023-12-17 06:49:00
【天眼问医】牛奶需要煮沸5分钟消毒?不合理!这份牛奶饮用健康指南收好
牛奶,富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 D 等多种关键营养物质,是日常饮食中备受大众青睐的健康饮品。然而,在牛奶的营养认知、饮用误区以及正确饮用方式等方面,不少人仍存在诸多疑问。近日,贵阳
2025-09-10 17:31:00
天天一杯牛奶,夫妻俩相继确诊肝癌?医生告诫:3个错误别再犯
小九最近常常在后台看见关于牛奶的争议。有人说,日本之所以能实现全民平均身高的增长,就是因为战后要求所有小学给学生每天喝一瓶奶。有人说,牛奶不过是西方的营销,中国人的体质根本不适合
2024-10-05 21:05:00
血脂高人群喝牛奶避免3个误区
说起牛奶,大部分人想到的是牛奶的营养价值很高,尤其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儿童以及钙流失严重的老年人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很好的补钙神器。可是,你别误会,并非人人都能喝牛奶,如果喝
2023-02-04 21:09:00
喝牛奶与不喝牛奶的老人,到底有何差别?医生说出实话
牛奶是一种营养丰厚的饮品,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局部。牛奶不只口感醇厚、滋味香甜,还具有很多安康好处。它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2024-02-29 10:33:00
牛奶不能加热?医生:这几种食物加热后再吃,反而会对身体有害!
...低。为此,建议在购买后尽快烹饪并食用这些食物。4、牛奶:牛奶是另一种容易受细菌和霉菌污染的食品。隔夜牛奶中的微生物可能增长,导致品质变坏和营养成分降低。频繁加热牛奶可能导致蛋
2024-03-01 13:4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1岁孩子推荐的益生菌:妈妈圈热议的宝宝肠道守护方案
作为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王女士曾为大宝一岁时反复便秘、食欲差的问题焦虑不已。翻遍育儿群、咨询医生、对比产品后,终于在“1岁孩子推荐的益生菌”这个关键词下找到了真正适合婴幼儿的产品选择方向
2025-09-13 20:07:00
四川友谊医院蒋林君:从技术实施到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在四川友谊医院接受放疗的过程中,医生的细致操作和先进技术让我感受到很大程度的舒适,复查结果也显示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45岁的张女士在确诊宫颈癌后
2025-09-13 16:00:00
高济健康以专业赛事驱动服务全面升级 重塑医药零售行业价值
近日,高济健康“2025年高济特慢病专业服务菁英峰会暨‘唐林杯’技能大赛”在南京成功举办。这场汇聚全国精英药师的赛事,不仅是高济健康药师团队专业服务能力与特慢病管理素养的一次集中展示
2025-09-13 11:14:00
30天稳固定植肠道!共生源常宁宁益生菌守护随时在线
吃益生菌就像给肠道“施肥”,可要是菌株不对、活性不够,再贵也是白搭。最近,不少市民在挑选益生菌时犯了难。好消息是,随着本土国际化上市集团共生源研发的常宁宁益生菌固体饮料上市
2025-09-12 10:54:00
黛安蒂护肤品荣获尚普咨询集团系列品牌证明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50岁以上人群消费能力的提升,50+熟龄肌护肤市场正逐渐成为护肤行业的新蓝海。50岁以上人群的胶原蛋白流失速度可达30岁时的2
2025-09-12 10:57:00
北纬41°的黄金馈赠,籽香坊用一瓶油撬动健康新纪元
在广袤的内蒙古高原,北纬41°的苍穹之下,蕴藏着一片被自然眷顾的黄金种植带。充足的日照,巨大的昼夜温差,独特的高原气候
2025-09-12 11:33:00
持续疲劳休息难缓解?警惕血糖异常!中医智慧教你科学调理
最近总是感觉疲惫,休息过后也没有明显改善——这种持续的疲劳感正在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在排除了睡眠不足、工作压力等因素后
2025-09-12 11:35:00
南明区老干部党校开展网络意识形态讲座暨第二期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委员)培训
为进一步提升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委员)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近日,贵阳市南明区老干部党校开展网络意识形态讲座暨第二期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委员)培训
2025-09-12 14:52:00
尊师助老 情暖银龄——黔西南州老年大学举行教学工作会暨教师节活动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值此教师节与敬老情谊交融之际,黔西南州老年大学以“致敬教师节、调研医养基地、书画志愿服务”三项活动为抓手
2025-09-12 14:53:00
东城中医医院刘轩医师:五行针灸治疗青少年焦虑抑郁
出诊时间:每周四上午刘轩:执业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五行针灸师、国家二级营养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五行针灸源于《黄帝内经》
2025-09-12 15:11:00
健康向黔·医者仁心——群众身边医卫工作者故事 单竹周:34年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疾控中心的实验室里,检验科科长单竹周的手指划过一排排试管,动作轻柔却稳定,移液枪重复着机械的动作。灯光下的单竹周扶了扶眼镜
2025-09-12 15:55:00
体检查出肝内钙化灶?这一陈旧性病灶,多与4大因素有关
钙化并非独立疾病名称,而是由某些疾病或病理过程引发的现象,也是影像学检查中(超声、CT等)可识别的典型征象。肝内钙化灶亦是如此——在超声或 CT 图像上
2025-09-12 17:19:00
从“救心”到“强心”:冠心病介入专家详解PCI术后康复全攻略
当胸痛来袭,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狭窄或堵塞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即大家常说的“放支架”,是挽救心肌、恢复血流的关键手段
2025-09-12 17:19:00
太和夜话 | 耳内疱疹引发半月剧痛,太和微创射频术助老人脱困
听众朋友们,晚上好。欢迎在傍晚,收听十堰广播电台的《太和夜话》,我是文艺。华灯初上,夜幕轻垂。当您结束一天的忙碌,正享受这份傍晚的安宁时
2025-09-12 17:41:00
刺身下肚,小心病“虫”口入——解码肝吸虫的隐秘江湖
薄如蝉翼的刺身(即鱼生、生鱼片),佐以鲜香蘸料,撩动无数食客味蕾。可就在这极致鲜美的背后,却潜藏着令人触目惊心的健康威胁——肝吸虫感染
2025-09-12 17: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