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新闻特写:堤坝上的老中青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7-12 15:43:00 来源:关注健康

来源:极目新闻央广网南昌7月12日消息(记者胡斐实习生吴滔滔熊妮娜)“快点,把袋子往这边传……”日前,几十名消防官兵正在橡皮艇上运输沙石袋围堵泡泉。

新闻特写:堤坝上的老中青

新闻特写:堤坝上的老中青

消防官兵运输沙石袋围堵泡泉(央广网记者胡斐摄)6月以来,江西受连续强降雨影响,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南昌市专业森林消防支队接到指令:派员增援新建区松湖镇的防汛抗洪工作。在消防支队的援助下,松湖镇的险情得到了控制。截至7月11日13时,鄱阳站水位20.42米,仍超警戒0.92米。鄱阳湖沿岸的防汛压力大,堤坝上的防汛工作仍然不能松懈。

新闻特写:堤坝上的老中青

新闻特写:堤坝上的老中青

无人机航拍下的昌邑乡板山村圩堤(央广网记者胡斐摄)在鄱阳湖的西南岸,南昌市新建区廿四联圩恒湖段的堤坝上,干部群众的身影在晨曦初露至夜幕低垂间不断穿梭,夜以继日地执行着巡堤查险的艰巨任务。他们的脚步,踏遍了每一寸堤岸,他们用汗水与坚持,编织着一张守护家园的“安全网”。“只要有险情,我们第一时间上!”正午,烈日炙烤着大地,弯曲的圩堤依傍着鄱阳湖向远处延伸,树上的蝉发出阵阵鸣噪。在南昌市新建区昌邑乡防汛抗旱板山分指挥部,刚刚结束上午巡堤工作的罗嗣际,不顾疲惫地仔细翻阅防汛工作日报。日报记录了当天的动态消息,包括水位数据、天气情况、重点关注点位、每日工作总结等。“只有掌握了精准的数据,才能更好地完成防汛工作。”他一边指着日报中的数据和图片,一边说道。

新闻特写:堤坝上的老中青

罗嗣际翻阅当天的防汛工作日报(央广网记者胡斐摄)罗嗣际本职在南昌市新建区委党校工作,同时也是一名防汛经验丰富的“70后”老大哥。他非常清楚巡堤时应该如何预防蚊虫叮咬、如何排查渗漏点和如何处理紧急情况。“我参加过好几次防汛,今年防汛抗洪工作我肯定也是义不容辞。”提到自己的防汛经历时,他的自豪溢于言表,接着又扶了扶眼镜,似乎想起了那些往事。“日前,江西多地防汛告急,我们党校青干班的45名学员主动请缨,当天毅然提交请战书。”罗嗣际望着一旁的青干班班主任徐涛欣慰地说道,“这些年轻人都很有活力,很能干。”

新闻特写:堤坝上的老中青

新建区委党校青干班全体学员的请战书(来源:南昌市新建区委党校)“7月1日,我们5人来到昌邑乡板山村的防汛一线。出发前,所有队员都接受了全方位的培训,包括巡堤查险注意事项、安全防护、工作纪律等。”罗嗣际对记者如是说。“由于长期在户外巡堤,我们队员有中暑、生病感冒、声音嘶哑等症状,但是大家始终没有怨言。”在板山村防汛一线,队员们的努力和辛劳,罗嗣际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坚定地说:“保护家园,责任重大,人人都有义务。只要有险情,我们一定第一时间冲上去!”

新闻特写:堤坝上的老中青

青干班学员在堤坝上开沟导渗(央广网发吴滔滔摄)青干班班主任徐涛是一名“95后”姑娘,虽然年纪小,但她脸庞上依然流露出坚毅与勇敢。她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防汛,虽然没什么经验,但是遇到困难,我们会一起去克服。”汛情就是命令,连日来,罗嗣际一直紧绷这根弦。目前,队员们已经离家十多天了,但巡堤查险就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这些天,我们都没回过家,非常感激家人的理解和无条件支持。”罗嗣际微微地笑了笑说道。

新闻特写:堤坝上的老中青

昌邑乡板山分指挥部捐赠物资现场(央广网发熊妮娜摄)此外,7月9日,新建区应急管理局、区人社局驻昌邑乡曹会村工作队联合南昌市工商联民促会义工站等,捐赠了一批防汛物资送达江西南昌新建区昌邑乡,为夏日仍坚守在防汛一线的工作人员带来凉爽。政府部门的物资增援,众多爱心企业的捐赠,乡镇干群的全力支持,这些都让罗嗣际和一线的防汛人员感到安心。他充满信心地说道:“防汛工作虽然辛苦,但只要干群齐心协力、担当尽责,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防汛攻坚战!”“我不怕苦不怕累,就想多做点事。”夏日的午后,万里无云,骄阳似火,圩堤上过往的车辆来去匆匆。在昌邑乡防汛抗旱曹会哨所,钱华正坐在塑料板凳上,喘着粗气,手上翻阅着今天的圩堤巡查记录表,不时抬头察看一旁鄱阳湖的水位。“我不怕苦不怕累,就希望能多做点事。”额头上冒出豆大汗珠,迷彩工作服已经湿透的钱华笑着与记者交谈。他的身上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在哨所和堤坝上忙前忙后。钱华是南昌市新建区应急管理局驻昌邑乡曹会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每天水位的监测数据,安排巡堤的工作人员,哨所值班人员,钱华对村里的防汛工作了然于心。问及平常如何巡堤时,钱华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巡堤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泥巴里面有没有水泡,一旦发现有疑似险情,我们要立即向指挥部报告,同时也要及时抢险加固处理,尽量做到防微杜渐。”

新闻特写:堤坝上的老中青

钱华等人在巡查险情(央广网记者胡斐摄)现如今的钱华谈起防汛专业知识可谓是如数家珍。谈到防汛抗洪的经验,他感慨良多,“以前在办公室主要负责后勤调度和制定预案等工作。现在来到防汛最前线,我对整个防汛工作也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坐在办公室里全是问题,到一线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防汛一线的工作经历让钱华对这句话有了切身的体会。作为驻曹会村第一书记,除了在防汛一线巡堤,钱华还要协调村里的生活物资和安排人员调度,同时他还积极联络社会爱心人士、企业家,尽量为防汛一线争取更多物资支持。面对繁重的工作,钱华坦言:“说不累是假话,虽然防汛巡堤过程比较累,但是最终能让你收获到宝贵的经验。我认为防汛抗洪的每一段经历,都令人难忘且弥足珍贵。”

新闻特写:堤坝上的老中青

钱华等人用铁锹轻敲泥巴,排查隐患(央广网记者胡斐摄)这边是超警戒水位的鄱阳湖,另一边就是村庄与农田,中间这条圩堤就像是一条生命线。为了守住堤坝,守住家园,曹会村的干群拧成了一股绳,“我们实行24小时三班倒不间断值守,5个人一班,每8小时换一次班。”钱华介绍道,“目前,曹会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巡堤查险。”“洪水不退我不退,我要守住家乡。”天际之下,白鹭翩翩,银鳞闪烁。记者沿着蜿蜒曲折的圩堤,来到了新建区昌邑乡防汛抗旱坪门哨所。坪门哨所门外的桌子上摆放着圩堤巡查记录本,几把铁锹整齐地倚靠在墙壁上,多名干群围坐在桌边,静静守候。

新闻特写:堤坝上的老中青

被湖水淹没的生态农庄门牌(央广网发熊妮娜摄)不远处,记者看到鄱阳湖水上生态农庄的门牌已被湖水吞没。巡堤人员陶学晖正低头专注地穿着雨靴,准备与搭档一起去巡堤。陶学晖有些腼腆,他双臂紧紧环抱于胸前,不经意间透露出一种初见的戒备。随着对话的深入,这份紧张逐渐消散,他的双臂自然下垂,谈笑间也愈发自然。1997年,陶学晖诞生于紧邻鄱阳湖的坪门村。他的童年记忆,似乎总与水紧密相连。“我们村有个不成文的约定,每当汛期来临,几乎每家每户都会自愿派出一名代表参与防汛。”陶学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责任感,“我就住在附近,对这一带都很熟悉。我会尽我所能,守护好脚下的这片土地。”此前,鄱阳湖坪门段水位持续超警戒,防汛形势严峻。每天,陶学晖和搭档两人一组,沿着坪门段堤坝巡堤,每两小时便进行一次细致地巡查。他们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冒泡的角落,用汗水守护着家乡的安全。“保卫家乡,人人有责!”陶学晖一边用铁锹轻敲检查土壤是否有渗水现象,一边坚定地说,“只要洪水不退,我就会一直坚守在这里。”他的话语中,既有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也有对防汛抗洪工作的坚定执着。

新闻特写:堤坝上的老中青

陶学晖正在巡堤查险(央广网发吴滔滔摄)从白天到黑夜,在江西各地防汛圩堤上,一支支由消防官兵、干群和志愿者等组成的队伍始终坚守在防汛一线。他们的脚步和身姿,闪耀着不屈不挠、守护安宁的光辉。(来源:央广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2 17: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四川新闻网消息 近日,绵阳开元中学召开老中青教师座谈会。学校老中青教师代表共30余人参加。座谈会以茶话会的形式展开,气氛融洽而愉悦,聚焦学校当前重点工作,紧紧围绕学校晋升为省重后
2023-12-14 14:17:00
两岸老中青三代共谈清明文化重温共同记忆
...是我们共同的过去,也是我们不能忘却的记忆。今天两岸老中青三代形成合力,点亮共同记忆,守护共同根脉,开创美好未来。(完)
2024-03-31 20:26:00
中国男排30人名单出炉:共分三批,老中青结合!老将于垚辰回归
...胤福 建:饶书涵这个名单也是囊括了联赛中表现最出色的老中青队员了,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批的4位队员包括张景胤等人都是要在海外联赛打球的,王东宸和饶书函在日本联赛,杨宝淇在匈牙利
2025-03-31 18:18:00
老中青三代台商盼新年新变化 愿两岸交流更亲密
...为相关交流合作“穿针引线”。受访者供图(新春走基层)老中青三代台商盼新年新变化 愿两岸交流更亲密中新网青岛2月4日电 题:老中青三代台商盼新年新变化 愿两岸交流更亲密作者 蔡
2023-02-04 14:43:00
中美乒坛老中青三代纪念乒乓外交52周年:还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华盛顿12月14日电 题:中美乒坛老中青三代纪念乒乓外交52周年:还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中新社记者 陈孟统“我们是如此幸运,曾经和中国的乒乓名宿打过
2023-12-14 16:51:00
谁在看“中医新冠康复门诊”?老中青都有,还有100岁阿婆
本文转自:上观新闻摘要:通过中医内服外治的综合诊疗,促进新冠病毒感染康复患者身心全面康复。感染新冠病毒一段时间后,不少患者虽然抗原或核酸已经转阴,但依然困扰于各种身体不适,包括咳
2023-01-13 18:05:00
...乐家协会策划承办的“中国新时代 —— 德州市音乐界‘老中青’三代人同唱一首歌,献礼七一 · 祝福祖国”原创歌曲《中国新时代》大型MV拍摄活动在运河古街广场举行。来自德州市音乐
2024-06-26 15:19:00
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开展“老中青”专家走基层义诊服务活动
根据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2025年度“老中青”专家基层服务月活动通知,为全心全意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近日,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医务科科长丁昊带队,组织医疗专家高丽红、医院退休
2025-07-03 09:10:00
沂蒙精神代代相传:老中青三代同唱《沂蒙山小调》,焕发出新时代的朝气和光芒
...种; 年轻一代歌声清澈明亮, 唱出对传承的全新理解。 老中青三代声音交织在一起, 勾勒出一幅生生不息的沂蒙精神新图景。老中青三代同台,不是简单的合唱, 而是一种传承:沂蒙精神
2025-09-04 11:3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对话陈铎:让更多人关注沙滩文化
多彩贵州网讯我觉得应该加大对沙滩文化的宣传力度,以此来扩大影响力。”11月11日下午,受邀参加遵义沙滩文化诗文名篇朗诵会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
2025-11-11 22:04:00
2025网聚美好安徽 | “穿”上它,还能多走一公里!
大皖新闻讯 系好腿带、扣紧腰带,穿上“机械护膝”爬楼梯,竟然毫不费力。11月11日上午,“皖美十四五 再启新征程”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来到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025-11-11 21:29:00
融合艺术与体育,袁熙坤“艺术照见未来”展览在穗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林洁)近日,袁熙坤“艺术照见未来”展览在广州香江1号艺术广场拉开帷幕。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本次展览遴选雕塑家
2025-11-11 21:29:00
上海博物馆特展“融古烁新:宋元明清铜器的复古与创新”启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11月1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魏其濛)今天,上海博物馆特展“融古烁新:宋元明清铜器的复古与创新”开幕
2025-11-11 21:29:00
多国诗人相聚第三届南宁国际诗歌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蒋肖斌)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与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南宁国际诗歌周
2025-11-11 21:29:00
中国网11月11日讯(记者 孙晓彤)日前,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九届文明与区域国别研究学术论坛暨《文明研究》新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5-11-11 13:45:00
短视频带火动物园 彰显流量向善价值
郭海英近日,贵州凯里市一家位居深山的动物园在抖音平台意外走红。70岁退休教师冯元勇守护的这家动物园位置偏僻、设施陈旧,但动物们被照顾得很好
2025-11-11 13:49:00
冰层下千年共谱的时光:曹保明《最后的渔猎部落 》
“最后的渔猎部落”概念,最早来自于吉林省著名文化学者曹保明先生的著作《最后的渔猎部落》。上世纪70年代,当时曹保明在吉林大学当教师
2025-11-11 13:52:00
普定县:一碗黔面闯市场 让“黔味”飘香全国
一把深山寻常的面条,经过匠心打磨与模式创新,从贵州大山走向全国市场,成为热销爆款。位于普定县工业园区的贵州苗干妈食品有限公司以小面条撬动大产业
2025-11-11 11:29:00
第十九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将于11月13日至14日在开封举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点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凯中 刘昱渤编辑:申久燕审核 :范昭
2025-11-11 11:35:00
为进一步发挥毕节市旅游协会搭建行业桥梁纽带、助推城市文旅事业发展的宗旨作用,全面展现毕节市独特的城市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2025-11-11 11:35:00
贺 信贵州省体育代表团:在11月10日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拳击男子51公斤级比赛中,我省运动员张家茂不畏强手、奋勇拼搏
2025-11-11 11:35:00
小叶医探 | 刚上床就打呼,却说没睡着?医生科普:这是“浅睡眠”错觉
大皖新闻讯 “明明听到他打呼噜,叫醒后却说自己没睡着?”近日,合肥市民朱女士几次推醒丈夫时,却遇到这样的困惑。社交平台吐槽引来了不少“同款”
2025-11-11 12:12:00
西电程鹏飞教授团队研发“人体痕量气体探测装备” 助力重大灾害救援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程鹏飞教授团队接连收到来自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科技处的两封感谢信,信中对该团队在“12·4深圳深江铁路坍塌事故”和“8·7兰州榆中山洪泥石流”两次重大灾害救援中的突出贡献表示高度肯定与诚挚感谢
2025-11-11 12:06:00
山西太原一地下管道爆裂喷出粪便?当地辟谣:系暖气管道破裂喷水后带出泥沙
大皖新闻讯 11月10日下午,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一处地下管道爆裂,褐色水柱喷射而出。有网民在评论区称有粪便喷出
2025-11-11 1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