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清朝通州到北京这一热闹非凡的地段却有一批特殊的人。他们赤身裸体,穿着超大号的鞋,有人肩扛一个重重口袋,有人用独轮车推着三个同样的口袋。他们把这些口袋从一条条船上搬运到岸边上,就这样来来回回。
这些人大部分是山东人,就是他们维持了京城十二万八旗禁旅、宗室成员和京官的俸粮。这些漕粮全部是从江南六省通过大运河一直输送到通州。通州是个重要的转远点,漕粮在此处被早已等候的装卸工陆续装袋,一部分运往当地的三大粮仓,一部分运往通惠河的另一些船上。
然而,这些装卸工最大的亮点就是身上一丝不挂,脚上穿着一双特大号的鞋。官员怕他们偷粮食,规定不让他们穿衣服。因为他们需要肩扛或用独轮车推,自然被允许穿鞋。他们为了能带出一些粮食,所以把鞋做的特大。当他们进入粮仓装粮食的时候,自然会有一些粮食掉进鞋里。这样在他们把装好口袋的粮食运到岸上时,同时也把鞋里的粮食带了出来。于是,他们在岸上把鞋里的粮食弄出来,交给岸边熟悉的人。每个人都希望多走几趟,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挣到钱,还可以获得更多额外的粮食。
就这样一宿下来,从鞋里弄出来的粮食足够他们吃一天的。有时他们鞋里因为有粮食磨出了血泡,也舍不得把这些粮食扔掉,回家洗一洗还可以吃。这就是当时通州装卸工的真实写照。后来,可能感觉还是有伤风雅,才允许他们在前面围上一块布,但绝不能有口袋。
从通州到北京这条古运粮道上,过去有五闸二坝十三仓之说。由于通州比北京低,必须通过关闸蓄水才能使船顺利运粮。因为船不过闸,此时粮食必须一船倒一船的运输,而这些活都是山东的这些装卸工做。有一部分,直接通过独轮车把粮食直接运到城里来。所以在通州到北京的一路上,热闹非凡,小商小贩,摊位买卖比比皆是。可以说,因为漕粮的运输,不仅让很多辛勤的装运工有了活计,还养活了岸边的很多家庭。
更重要的是,京城中十二万八旗禁旅每季的口粮都是这些装卸工肩扛车推一步步运到城中的。当那些八旗子弟吃到这些口粮时,是否想到他们的每粒粮食都是如何来的。八旗子弟无劳而获,也不会知道这些粮食如此来之不易。他们无所事事,每月拿着朝廷的银子,每季吃着朝廷供给的粮食,只有提笼架鸟才能消磨无聊的时光。
每年大运河上四百万担的漕粮浩浩荡荡运到通州,在通州有三百四十万担的漕粮需要运往北京的粮仓中。这需要多少装卸工可想而知。然而,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漕运改为海运,全国出现了大批的失业人员。以大运河漕运生活的买卖人,通州到北京的装卸工人还有岸边的小商贩,他们不得不另谋生路。可想而知,不只现在科技发展导致很多人即将失业,就是在百年以前这种情况也曾出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7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