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11万人研究发现:走路与寿命之间的关系,60岁以后,步数需刚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0-28 06:20:00 来源:康之道

走路,这项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动,牵动着身体的多个系统和器官,与骨骼的矫健、肌肉的力量、神经系统的敏锐以及心血管系统的活力息息相关。

坚持走路可以预防那些让人烦恼的现代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当我们行走时,身体的内啡肽开始分泌,这种愉悦感能够让我们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

因此,走路不仅能够缓解身体的疲劳,更能够治愈心灵的创伤。此外,走路还能改善睡眠质量,让我们拥有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11万人研究发现:走路与寿命之间的关系,60岁以后,步数需刚

走路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在行走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清晰和敏锐,能够更好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此外,走路还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灵感,让我们在行走中找到新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01

11万人研究发现:走路与寿命之间的关系,60岁以后,步数需刚刚好

多项研究发现,走路的速度和步数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身体机能衰退情况和健康状况,同时也可以预防和缓解多种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

11万人研究发现:走路与寿命之间的关系,60岁以后,步数需刚

有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的研究为“多走路对健康和寿命”的好处提供了新的证据。

这项研究发现,多走路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全因死亡风险降低8%-60%相关联。而走路快一些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则可以降低约20%。

这些结果来自于对12项已发表研究的荟萃分析,共包括了111309名参与者的数据。在平均6年多的中位随访期间,共发生了1224例心血管疾病和4854人死亡。

11万人研究发现:走路与寿命之间的关系,60岁以后,步数需刚

在刨除一切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当每天走路的步数达到约2600步和2800步时,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开始逐渐降低;随着步数的增加,风险持续降低;但当步数增加到约8800步和7200步时,降低得更为显著。

此外,研究还发现步频(即走路快慢)也与全因死亡风险相关。相比于低步频(29步/分钟)的参与者,中步频(63步/分钟)和高步频(88步/分钟)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可以降低33%和38%。即使考虑走路步数的影响后,全因死亡风险也分别可以降低22%和21%。

对于60岁以后的人来说,一般走路步数达到八千步就可以了,走路时最好微微气喘,可以说话、不能唱歌的速度就可以。

02

11万人研究发现:走路与寿命之间的关系,60岁以后,步数需刚

走路锻炼需注意什么?

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路线

鞋子要舒适、透气,避免穿高跟鞋或过于硬底的鞋子,因为它们可能会对脚造成伤害。路线方面,我们应该选择平坦、宽敞、无障碍的路线,避免在车辆来往的马路上行走,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注意走路的姿势和呼吸

正确的走路姿势是抬头挺胸,腹部微微收紧,手臂自然摆动,膝盖放松微屈。呼吸方面,我们要注意配合步伐节奏,保持呼吸均匀。在吸气时,腹部会微微凸起,呼气时则会微微凹陷。

注意锻炼的强度和时间

对于初学者,建议从每天2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40分钟左右。在锻炼过程中,如果感到不适或疼痛,应该立即停止并休息。

11万人研究发现:走路与寿命之间的关系,60岁以后,步数需刚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状态。在走路锻炼时,不要过于追求速度和距离,而是要享受锻炼的过程和感受身体的变化。

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

在走路锻炼前后,要喝足够的水来补充体内水分,同时要注意合理安排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物质。

03

延伸:走路时,膝盖突然打软是怎么了?

正在行走时,突然感到膝盖无力并差点跌倒,感到非常困惑和不安。这种膝盖打软的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其中一些可能的原因包括:

11万人研究发现:走路与寿命之间的关系,60岁以后,步数需刚

肌肉疲劳:长时间的行走或站立,或进行了过度的腿部锻炼,可能会导致肌肉疲劳,这可能导致膝盖打软。在这种情况下,休息和伸展通常可以缓解症状。

姿势问题:不正确的走路姿势或站立姿势可能会导致膝盖打软。例如,走路时脚跟过度着地或膝盖弯曲过多可能导致膝盖压力过大,从而引发膝盖打软。

关节炎:关节炎是一种关节炎症性疾病,可能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和僵硬。关节炎会影响关节的正常功能,因此可能导致膝盖打软。

11万人研究发现:走路与寿命之间的关系,60岁以后,步数需刚

神经问题:某些神经问题,如坐骨神经痛或腰椎间盘突出,可能会影响腿部的感觉和力量,导致膝盖打软。

膝关节损伤:膝关节损伤,如韧带撕裂或半月板损伤,可能会导致膝盖不稳定或疼痛,从而引发膝盖打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8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研究发现:走路与寿命之间的关系?一文参考下
...述,自从听说日行一万步能长寿的说法,天天带着手机刷步数,直到完成该目标,才算这一天的结束,即使在这个过程中已经觉得很累了也从不放弃,就这样坚持几年的时间,得到的结果却不是强身
2023-02-24 22:10:00
每天都走1万到2万步的人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促进心血管健康,提高心肺功能等等,但是一味地追求步数,反而容易伤身。每天走1万到2万的人,会怎么样?50岁的广东大妈张姨,天天都会去家附近的公园散步。自从有了朋友圈晒步数后
2023-07-16 15:27:00
过量运动可能带来以下后果,望知晓
...去附近的公园散步,朋友圈上晒着自己每天至少2万步的步数。然而,长时间坚持高强度运动给她的膝盖带来了严重的疼痛,甚至走路都变得困难。医院的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膝盖关节出现了大量积
2023-06-29 06:38:00
走路能提高身体的代谢率,加速脂肪燃烧,有助于塑造健美的身材
...,近期一些观点将走路与生命之弦紧密相连,特别是关于步数和走路幅度对寿命的影响,这究竟是真是假?专家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关注了60岁以上的群体,他们提醒我们,在行走和运动
2024-01-07 10:42:00
研究发现步数和死亡率的关系,60岁后别和步数较劲,走多少步好?
...步,她拿出手机截图,我在我的朋友圈里,每天基本都是步数第一的,在王阿姨看来,走路让她不仅身边变好了,而且重拾自信了。与王阿姨不同的是,61岁的蒋阿姨则认为每天走路最好不要超过
2023-12-07 13:51:00
每天走多少步最健康?步数和寿命之间有何关系?科普小知识
...健康”,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一、每天走多少步最健康?步数和寿命之间有何关系?柳叶刀子刊《TheLancetPublicHealth》最近发布了一项研究
2023-06-11 06:09:00
3种走路异常姿势或是疾病提醒信号
...是说走路越多就越好。首先,从现有研究来看,并不支持步数越多就越健康长寿,相反,走路锻炼过度可能会导致肌肉、筋膜和关节损伤等劳损性疾病。其次,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说,走路步数
2023-10-05 10:44:00
多走路有益长寿,每天走路超万步,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一文揭晓
...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主要在于两点:第一,太计较走路步数说到这一点,其实多数老年人都会存在误解,认为走路对健康有益,就会认为走路步数越多越好,需要满足一定的步数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2023-01-24 13:51:00
走路与寿命之间的关系:步数要刚刚好
...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来定。如果您感觉走完这些步数后身体依然轻松,可以适当增加。反之,如果感到疲劳或不适,就应该减少运动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走路与寿命之间
2024-10-22 09:23: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名医面对面:冬季如何避免呼吸道感染?
受访嘉宾:西安市第三医院呼吸科主任刘志燕冬季寒风凛冽,室内外温差大,空气干燥且流通性差,呼吸道感染进入高发期,不少人深受咳嗽
2025-11-26 10:34:00
肠易激综合征西药止泻无效?中医“肝郁脾虚”理论或能破局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肠病,患者往往饱受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不适症状的困扰,临床中常采用西医止泻药物对其进行治疗
2025-11-26 07:08:00
心梗支架术后 波立维吃多久才保险?
“王医生,我这支架都装完3个月了,波立维能不能停啊?听说这药吃久了容易出血,我最近刷牙都不敢太用力!”在心内科门诊,刚做完支架手术的老张攥着药盒
2025-11-26 07:08:00
甲亢vs甲减:一个“瘦得快”一个“胖得稳”,如何区分?
甲状腺功能异常是内分泌领域一种常见的病症,主要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这两种疾病虽仅一字之差
2025-11-26 07:08:00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成功为合并重度脊柱后凸侧弯畸形的患者实施高难度经腹子宫次全切术
近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妇科奥体院区二病区联合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多学科协作,成功为一名罹患子宫内膜癌且合并严重脊柱后凸侧弯畸形
2025-11-25 11:15:00
应变而进 智创未来!第十七届零售药店新生态大会举行
当单打独斗无法应对行业的多重挑战,共谋发展成为必然选择。11月23日,第十七届零售药店新生态大会,集行业巨头与区域翘楚之智
2025-11-25 11:47:00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面修复与烧伤整形中西医结合诊疗协作专科联盟授牌仪式圆满成功
鲁网11月25日讯2025年11月22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面修复与烧伤整形中西医结合诊疗协作专科联盟授牌仪式举行
2025-11-25 11:49:00
餐餐大闸蟹,突发急性肠胃炎——医生提醒:美味不可过量
江南时报讯 近日,苏州正值品蟹佳季,31岁的张女士却因餐餐吃蟹,在午饭后突发剧烈腹痛,被紧急送往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5-11-25 14:10:00
别挠了!孩子皮肤痒这样吃
您是否正在为孩子的反复皮肤瘙痒、红疹而焦虑?特应性皮炎不仅让孩子夜不能寐,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别急,科学的营养支持可以帮助修复皮肤屏障
2025-11-25 14:27:00
你的肠胃已“点菜” 七类食物快下单
冬季气温骤降,也让我们的肠胃面临更多挑战。干燥寒冷的空气、不规律的作息以及高油高盐的饮食,都可能让肠胃“闹脾气”。此时
2025-11-25 14:57:00
为何左点生发仪成为 LLLT 首推选择?
低能量激光(LLLT)作为生发方式已经被全球多个皮肤科学机构纳入正式治疗建议,而 2024–2025 年大量临床研究的更新
2025-11-25 15:26:00
十五运创造多项纪录完美收官 康比特精准营养再助力中国体育腾飞
2025年11月21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落幕。本次全运会已创造8项世界纪录、13项亚洲纪录、10项亚洲青年纪录
2025-11-25 15:27:00
意大利美食周限时开启,打卡星级意式盛宴!
鲁网11月25日讯【沉浸式意式风情,一口穿越亚平宁】济南鲁能贵和洲际酒店第六层自助餐厅,开放式厨房直击美食诞生。芝士焗饭的拉丝暴击
2025-11-25 15:27:00
防治抑郁,从听懂心灵的“求救信号”开始
现代社会,抑郁症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的严重精神疾病之一,最常见的表现是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兴趣减退、快感缺失、悲伤、心慌
2025-11-25 15:29:00
老人不明原因乏力、食欲下降?专家提醒:这可能是无声警报
福州新闻网11月25日讯(记者 潘温祥)对老年人来说,爬楼后双腿无力、日常活动后异常疲劳,可能不仅仅是“年纪大了”的自然现象
2025-11-25 17: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