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全球极端天气频频“变脸” 人类如何应对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12-16 11:24:00 来源:缘之心

从年初寒潮来袭,中央气象台时隔10年后再次发出冰冻预警,湖北、安徽等地遭遇冻雨袭击;到夏季热浪席卷全球,山东、河南、山西等部分地区出现了40℃以上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已达到或超过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

“全球变暖等气候的极端现象增加,这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近日,在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的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2024年度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会军说。

他进一步解释,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多地出现了台风极端降水的现象。如第11号台风“摩羯”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秋台风,其在超强台风级别维持时间长达64小时。出现100毫米以上降雨的国土面积高达9.08万平方公里,引发了多地区的洪水、山体滑坡和交通中断,对华南地区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王会军分析,全球变暖导致大气中水汽含量不断增加,造成骤旱或者极端降水加剧。让人感慨的是,极端化气候也让江南梅雨慢慢消失。古诗句中“梅雨细,晓风微,倚楼人听欲沾衣”的绵绵细雨景象或将成为历史,新梅雨特征或将呈现。

与此同时,极端天气频发将带来疾病的增加。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认为,极端高温或者低温寒潮会增加流感病毒、登革热等疾病感染风险。当温度升高时,人体的循环系统、代谢、生殖生育都会因此受到影响。

朱彤引用了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于2021年的一组数据:从全球范围来看,65岁以上老人和1岁以下婴幼儿热暴露风险显著增加。特别是在2019年,热相关过早死亡的65岁以上老人达到34.5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气候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有地表过程、大气过程、人为活动等,排放出来的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进入大气之后,会经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由此产生的极端天气对人体存在较大影响。”朱彤认为,多类极端天气的复合型暴露将会进一步降低弱势群体的肺部、心血管等功能。

对于气候变化和健康影响相关性,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授阚海东也有类似研究。在现场,阚海东展示了一张自己绘制的图表。根据研究数据发现,当高温、寒潮、洪涝灾害等现象出现时,人们的急性心梗、感染性肺炎、妊娠性流产、房颤等疾病会有明显的增加。

此外,阚海东还带领团队,在非洲展开了高温与贫血患病率关系的卫生调查。结果显示,高温与非洲儿童的贫血患病率升高存在显著相关,即温度每升高1℃,非洲儿童患贫血的风险升高1.138倍。研究数据表明,部分疾病和气候变暖之间存在明显关联性。

一个有“正效应”的气候现象是:阚海东提到“神奇的22℃-23℃”,不仅能够提升室内工作效率,还对社会化和稳定性人格特质的形成,甚至对抗癌都起到积极作用。

多位专家发现气候与环境、健康的相关性显著。“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的过程中,挑战是与机遇并存的。”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王金南认为,一方面,随着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深水区,大气污染减排呈现总体放缓趋势,但部分地区的污染问题有所反弹;另一方面,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加剧了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未来,如何全面系统认识这些挑战,需要各方设计出下一步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的路径。

地球频频“变脸”,人类要如何应对极端天气变化?

王会军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一方面要加强控制碳排放,以更强的力度来应对气候变化;另一方面,也要对气候极端化给予更多关注,加强对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测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减灾、防灾等工作,以及保证人群健康。

从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实践来看,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主任雷宇发现,目前循环产业链构建、绿色交通转型和大数据应用进展较快,而固定源碳污协同治理及新能源适应技术案例较少,需要进一步拓展。此外,新建项目环保的引导工作以及与各部门协同配合的政策还需进一步强化。

“从强度控制向碳排放总量控制的转变,可能是关键的步骤。”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主任、教授张强认为,要避免各地追求短平快、见效快的治理方式,需要从考核目标上发生转变。

这一观点,引起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的共鸣。柴麒敏认为,一方面,减排工作要从强度转向总量考核;另一方面,要从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转向全部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此外,还要转向全经济范围,从能源生产消费、工业生产、垃圾废弃物处理等多环节协同发展,从多种经济活动入手做好环境治理工作。

在论坛上发布的《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4)》建议,环境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交织在一起。未来,要探索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不断解决空气污染等问题,实施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国务院办公厅今年印发的《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明确提到,到2025年,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相关标准和产品碳足迹标准出台实施;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并定期更新,相关计量、统计、监测能力得到提升,为“十五五”时期在全国范围实施碳排放双控奠定基础。

“2024年是‘减污降碳协同’的重要时间节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认为,这一年由“能耗双控”转向了“碳排双控”,整体绿色转型行动来到了历史的转折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洁 来源:中国青年报【编辑:刘阳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6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
...附近的查西亚村灭火。近年来,全球气温屡创历史新高,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发,气候危机正威胁世界每个角落。多个国际机构强调,全球减排“窗口正在迅速关闭”,人类需要刻不容缓的气候行动
2023-12-01 10:59:00
极端天气愈加频发,人类社会如何自救?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2023年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全球粮食生产带来了不少影响,能否介绍一下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024-03-04 15:25:00
...:贵州日报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应对”主题论坛举行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谌思宇7月8日,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应对”
2023-07-09 03:45:00
2024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 极端天气加剧气候危机
...破纪录。气候学者认为,2024年全球气温上升导致了更多极端天气事件,对人类社会造成灾难性影响。根据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当天发布的公报
2025-01-11 20:59:00
...视新闻客户端讯 今年以来,暴雨、洪涝、热浪和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多地频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世界气象组织专家6月28日表示,此类事件已成为常态,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
2024-06-30 14:40:00
...量农田被淹、道路被毁、房屋倒塌……而这仅仅是2024年极端天气频发的一个缩影。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成为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多项关键气候指标破
2025-01-14 20:03:00
...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今年入夏以来,中国各地极端天气事件频发。6月份,北方气温突破40℃,让许多人“热到怀疑人生”。7月下旬,北方又迎来极端强降雨,北京降雨更是创下自1
2023-08-10 00:50:00
预计今年气候状况总体偏差 早期预警对人类自救最有效
...2023年全国平均气温再创历史新高……刚刚过去的2023年,极端天气气候灾害事件频发,不断地提醒人们增强对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关注,提升气象灾害防御主动性和自救互救意
2024-03-04 09:33:00
应对极端气候需要国际合作
...员指出,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进一步发展,未来可能出现更极端的高温天气。今年以来,高温、干旱、风灾、暴雨、洪水、山火等气象灾害频发。极端天气全球肆虐,向人类发出气候变化严峻态势的提
2023-07-25 20:4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70平方米的房子要按71.99平方米收;105平方米的房子要按108.89平方米收;140平方米的房子要按144.09平方米收……热力公司收取暖费
2025-11-12 07:11:00
今年33岁的孟师傅是水电工,在西安高新区的一个项目上干活后,3万余元的尾款迟迟要不到,一气之下将对方的行径发到网上曝光
2025-11-12 07:12:00
因涉“虚假宣传”被西安市雁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漳浒市场监督管理所立案调查的陕西修芙复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日前被雁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违反《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
2025-11-12 07:12:00
2025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在福建泉州开幕
11月10日上午,以“大时代、大视野、大文学——文明新形态中的网络文学”为主题的2025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在福建泉州开幕
2025-11-11 15:20: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11月11日上午,上海市公安局发布一则警情通报:针对近日网传“某女编剧自称曾袭警后通过关系被放行”一事
2025-11-11 15:26:00
全球首台!商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机组顺利并网调试
记者从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动力院)获悉,近日,全球首台商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机组在贵州六盘水首钢水城钢铁顺利完成并网调试
2025-11-11 15:45:00
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被罚23.37万元
据信用河北官网公开信息,近日,因存在过度检查、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等问题,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被青龙满族自治县医疗保障局罚款23
2025-11-11 15:47:00
肚脐一个小口,切胆不留疤!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常态化开展肝胆单孔腹腔镜技术
鲁网11月11日讯“真没想到,在青岛就能有北大专家给做手术!只在肚脐上开个小口,胆囊结石的问题就解决了,还几乎看不到疤痕
2025-11-11 15:51:00
国网上杭县供电公司:上门服务守护老人用电安全
寒冬将至,温情先行。11月10日,国网上杭县供电公司组织国家电网福建电力(上杭古田之光)“双满意”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走进辖区五保户钟大爷家中
2025-11-11 15:51:00
2025年11月,中国民生银行泉州惠安支行迎来十五周岁生日。十五载春华秋实,民生银行惠安支行始终恪守“服务大众、情系民生”的使命
2025-11-11 15:51:00
政策性金融靶向供给,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助力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
2023年初秋,“新质生产力”概念如一颗投入产业湖面的巨石,迅速激荡起各领域的创新浪潮。进出口银行福建省分行(以下简称“福建省分行”)敏锐捕捉时代信号
2025-11-11 16:23:00
农行临西开源支行:守护钱袋子,谨防养老投资骗局
鲁网11月11日讯近期,中国农业银行临沂开源支行开展了一场面向老年客户的“守护钱袋子”防诈骗知识宣传活动。在网点的营业大厅里
2025-11-11 16:24:00
诺华公司携手腾讯新闻《超级问诊》亮相进博会,多方合力破解心血管慢病“管理难题”
11月6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腾讯新闻联合诺华公司共同举办了《超级问诊》进博会特别场,以聚焦LDL-C认知误区
2025-11-11 16:24:00
德州市宁津县津城街道:九九重阳暖人心 八里庄幸福院情系老人
鲁网11月11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费书慧 通讯员 郝晓宁)近日,八里庄幸福院精心筹备了一场温馨的聚餐活动,将关怀与温暖送到八里庄村老人的心坎上
2025-11-11 16:25:00
讲台下的回响——“我的育人故事”分享会圆满举办
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于艳彬 通讯员 陈改霞)为深度挖掘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智慧,传递立德树人的育人温度,凝聚教育初心力量
2025-11-11 1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