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多国“水深火热”,应对气候变化考验全人类智慧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8-10 00:50:00 来源:中国网

姚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今年入夏以来,中国各地极端天气事件频发。6月份,北方气温突破40℃,让许多人“热到怀疑人生”。7月下旬,北方又迎来极端强降雨,北京降雨更是创下自1891年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以来最大降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

多国面临极端天气考验

在印度,早在4月热浪就强势袭来。在4月中旬孟买的一场露天集会上,11人中暑死亡,促使十多个邦临时关闭学校。过去几日,印度多地气温飙升至40℃,北方邦至少34人因高温死亡。

在北美,美国加州从 2022 年圣诞节到 2023 年 1月中旬遭受到历史罕见的雨雪天气侵袭,州降雨量达到了通常平均降雨量的 400% 到 600%,造成严重人员财产损失。

在欧洲,被誉为欧洲“菜篮子”的西班牙不仅出现异常高温,今年以来的降水量也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引发严重干旱,农产品不同幅度减产涨价。

人们不禁要问,地球这是怎么了?

“小男孩”是罪魁祸首?

世界气象组织7月4日宣布,热带太平洋七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可能会导致全球气温飙升、破坏性天气的出现。

厄尔尼诺现象最早出现在南美东太平洋沿岸,由于异常升温现象通常发生在圣诞节前后,被沿海渔民用西班牙语命名为“El Niño”(意为“圣婴”或“小男孩”)。对中国而言,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夏季风偏弱、季风雨带偏南,容易出现夏季干旱及极端高温,秋季则降水增加,易发生内涝灾害。

气候变化警钟已敲响?

早在二十年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就提出过 “气候临界点”的概念,即一旦全球温升击穿临界点,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将大幅上升,最终打破生态平衡,危及动植物生存,对地球上的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等产生复杂而深远的负面影响。

气候变化加剧了诸如干旱、洪水和飓风等极端天气的发生,改变和污染了生态系统,损害了生物多样性和破坏粮食的收成。所有这些都将对粮食生产和供应产生巨大影响,并危及全球粮食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表明,玉米作物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如果人类不能切实大幅减少碳排放,预计2030年玉米作物产量将下降24%,小麦、稻谷等其他农作物的产量也将急剧下降,将导致人类的粮食供应大幅减少。

极端高温也加剧了能源危机。以欧洲为例,高温之下,民众用电需求激增。欧洲本就面临天然气供应危机,高温干旱又导致水力、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下降。几重因素叠加,让欧洲的能源问题更加棘手。

全球气候治理博弈复杂激烈

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到2015年《巴黎协定》,人类一直在努力推动减缓气候变化,但依然难以有效遏制加速趋势。

全球气候治理事关国际权力塑造和规则博弈。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呈现出模糊“共区”原则、逃避减排责任和资金义务等不良趋势。从治理模式上,美国故意“垒小院、筑高墙”,欲联手欧洲同盟伙伴打造小规模“气候俱乐部”,建立“跨大西洋绿色伙伴关系”,进而颠覆现有治理框架,倒逼他国减排。从规则上,美国力推“碳关税”,通过捆绑碳关税和贸易政策,以金融和贸易手段摆脱历史排放责任,以此消解“共区”原则,甩掉其历史排放责任。从价值观上,以所谓“气候正义”为由头,将“高排放”与“不正义”等同起来,对高排放国家发起道义攻势,伺机给中印等国树立“硬约束”,削弱甚至剥夺发展中国家的“排放权”。

可以说,全球气候治理已经部分变质变味,俨然成为大国权力争夺和规则博弈的新工具和新战场。如果美国等西方国家继续沉迷于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思维不能自拔,只会继续动摇全球气候合作的基石,加剧气候危机的系统性风险。

应对气候变化考验全人类智慧

自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加速攫取自然资源,加剧地球生态失衡。

高温就是警示。当前,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凸显,极端气候频发,表明人与自然的矛盾已陷入负反馈循环,“气候临界点”已离我们不远。正如恩格斯所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也蕴含着中华文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习近平主席从中国哲学的高度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彰显了大国担当,贡献了中国智慧。

地球的未来究竟如何,考验全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编审:郭素萍 高霈宁 张艳玲【责任编辑:刘维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0 08: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印度的大麻烦来了,这是对全人类的一个警讯!
...来了,但我总有一种感觉,这也不仅仅是印度的麻烦,对全人类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警讯。因为当我们中国人还在欣赏美丽的春景时,印度很多地方已早早进入了夏天,而且,是一出场就让印度人
2023-04-20 08:58:00
...而我们迫切需要用于保护最脆弱群体的资源却极度匮乏。全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全人类的严峻挑战,需要全人类合力应对。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进程已经过半,人类
2023-09-28 04:51:00
气候危机下的全人类应对
本文转自:中国气象报《流浪地球2》:气候危机下的全人类应对2029年至2044年,面对太阳的氦闪危机,“地球派”最终在与“飞船派”的争斗中胜出,地球停止自转,开启逃亡之旅,即“流
2023-02-01 09:23:00
美以若继续下去,真会成为全人类公敌,问题是以军已无法退兵
来源:Six说 美国和以色列再这样继续下去,真的会成为全人类公敌,目前的情况是以色列没办法退兵,因为就算他退兵,哈马斯也不可能退兵。这就说明以色列的威慑对哈马斯是不起作用的,而以
2023-12-20 11:34:00
印度的大麻烦来了,这更是对全人类的一个警讯
...来了。但我总有一种感觉,这也不仅仅是印度的麻烦,对全人类来说,都是一个警讯。印度现在有多热?可能我们很多人都不相信,已经是能热死人的热。我刚才看了一下,就在5月17日:印度北
2024-05-24 17:15:00
...能源优质产能,助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不仅在国内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还将新能源技术和产品推广到全球。中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品已经出口到
2024-06-09 07:13:00
西伯利亚蓝眼睛,水底孕育独特生命,贝加尔湖生命净土能否持续?
...和支持的关键途径。贝加尔湖不仅是俄罗斯的宝藏,也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保护这片纯净的水域需要全球的共同努力。无论是政策制定者、当地居民还是国际游客,人类每个人都有责任尊重自然、
2024-02-20 10:18:00
应对极端气候需要国际合作
...国际公共产品。“当前,凝聚共识至关重要。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国际合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唯一正确选择。各国可以通过国际谈判、技术创新、信息共享
2023-07-25 20:44:00
真正的“热辣滚烫”,印度面临致命危机,这是全人类共同的警钟
...足以表明,这场困境并非仅仅属于印度这一个国家,而是全人类共同的警钟。我们中国去年夏天同样热浪滚滚,众多城市都打破了高温纪录,今年估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回想我们小时候,冬天河流
2024-05-25 09:5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60余次团圆的背后:祝清儒以无人机为援,让失联不再成遗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潇“别人曾伸手帮过我,我就该把这份暖传递下去。”面对全网对“夜寻老人”视频的刷屏点赞,菏泽单县青年志愿者祝清儒的回应朴实无华
2025-10-17 14:00:00
损失难以统计!居民藏于铁盒的现金被老鼠咬成碎片,已无法兑换
大皖新闻讯 日前,有安徽亳州的网民发视频称,家中老人将现金和存折放在楼上,不料被一窝老鼠咬成碎片,引发关注。10月17日
2025-10-17 13:03:00
泰山港华燃气开展燃气壁挂炉“以旧换新”专项行动将安全与温暖送上门
随着冬季采暖期临近,燃气壁挂炉使用安全成为居民关注的焦点。为切实解决广大燃气用户“专业换新渠道少、费用成本顾虑多”等痛点问题
2025-10-17 12:51:00
辽宁朝阳警方通报:失踪4岁女童已被找到,生命体征平稳
中国网10月17日讯 辽宁朝阳市公安局10月17日发布警情通报:2025年10月15日14时16分许,朝阳市建平县公安局接到报警求助:一名4岁女童在建平县黑水镇大营子村山地附近走失
2025-10-17 12:43:00
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项目首制船开工建造
9月29日,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项目首制船开工仪式在北海造船举行,标志着项目船舶正式进入实质建造阶段。巴西淡水河谷
2025-10-17 10:33:00
2024年12月16日凌晨2时左右,位于西安市丈八北路南风日化厂西门内的一家汽车维修公司突然失火,火势迅速蔓延,将毗邻的陕西国台帝泊洱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台公司)仓库存酒过火烧毁
2025-10-17 08:00:00
“我家去年申请停热并交了基本热费,今年想继续申请却被热力公司要求补缴去年的70%热费,而且还要交违约金,原因说是我家供热阀门未关
2025-10-17 07:58:00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邯郸在全省率先实现高龄津贴“免申即享”全覆盖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剑英)“不用准备任何资料,也不用填表
2025-10-17 07:45:00
中新经纬10月16日电 据“萝卜快跑法务部”微信号16日消息,萝卜快跑16日发布声明称,不法分子冒用“萝卜快跑”名义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2025-10-16 17:11:00
【北大名医在青岛】罕见左足“核心枢纽”距下关节脱位骨折,北大人民青岛医院骨科“院士团队”微创手术精准复位
鲁网10月16日讯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创伤(骨科)中心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院士团队”专家张培训教授的带领下
2025-10-16 17:22:00
曾陷“输血困境”,今跨千里重生!——省外血液病患者赴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移植手术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李添祎)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干细胞移植病房内,呈现出一幕温情满满的画面
2025-10-16 17:22:00
如何正确面对和疏导儿童青少年躯体化反应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 李凌峰)在儿科临床诊疗中,儿童青少年的“怪病”并不少见——没有明确病因
2025-10-16 17:24:00
生命“铠甲”重塑战 看,20岁少女的8厘米肿瘤与医学的奇迹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王婧)一道8厘米的阴影,裹挟着疼痛与恐惧,猛扑向一个刚踏入大学校园的20岁女孩
2025-10-16 17:25:00
鲁网10月16日讯(记者 魏萱)免费学前教育事关民生,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连日来,烟台高新区快速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
2025-10-16 17: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