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记者 李敏 张小璐 通讯员 王文慧 德州报道
龙年新春将至,家住德州市庆云镇李泮池村的李之中早早地就操办起了年货,无子女且无劳动能力的他,今年还收获了一份不一样的“新春大礼包”,凭借这份大礼包,李之中的春节变了样。
在这份大礼包里,不仅有当地民政部门送来的春节补给,更有他们送上门的“好政策”--低保扩围增效政策。这项政策的落地,让患病的李之中感到十分欣慰,每月的救助金也从465元提高到了938元,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障。“你看我今年置办的年货,猪肉、鱼肉,种类越来越齐全了。”李之中说。
扶危济困,民生为本。面对像李之中一样的困难群体,社会救助如何持续兜底线、救急难?
如今,德州市在实施低保扩围增效政策后,救助项目多了,标准高了,速度快了,形式多了,门槛低了,覆盖全市的大救助体系信息平台,每天24小时运转顺畅,城乡居民随时随地都可利用小程序、客户端等方式申请办理各种救助,社会救助更加精准、高效、更有温度,让更多困难群众感受到了“稳稳的幸福”。
一变:“靶向”研判助力救助更精准
“有了这笔‘临时救助金’,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啊。”回想起被救助时的情景,杨新堂和他的妻子感慨万分。
杨新堂是宁津县第一中学的一名职工,2022年8月,突发脑梗,因送院救治不及时,导致右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住院期间花费30余万元,一时间,家中唯一有经济来源的“顶梁柱”倒下了,住院期间又因感染新冠病毒引发众多并发症,产生了大额医疗费用。
在得知其境遇后,当地民政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入户核实情况,但因杨新堂确有经济来源,无法认定该家庭符合救助条件。
针对这一“窘境”,当地民政部门启动“一事一议”程序,将此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并进行综合研判,经集体研究商讨,决定按照最新救助政策相关规定,同意临时救助金的申请,缓解了临时性生活压力。
面对民政部门的主动作为,杨新堂颇受感动,“10月17日,我收到了这笔‘临时救助金’。”此次救助对杨新堂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在减轻就医负担的同时,也给予了他面对困境的勇气。
据当地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杨新堂的刚性支出较大,按照其家庭财产收入比例核算,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符合临时救助的条件,可以向其发放临时救助金。
对杨新堂的救助,是德州市民政局不断优化低保扩围增效工作、为临时困难群众救急解难的一个缩影。
2023年以来,德州市民政局深入推进低保扩围增效工作。按照出台的低保扩围文件,县乡村三级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吃透每一个政策点,从有利于困难群众的角度出发,用好“一事一议”集体研究确定方式等新政策。
以陵城区为例,区级成立了研判小组下沉一线,与镇级研判中心联合,集中办公、逐村分析研判,重点关注成年无业重度残疾、父母享受低保家庭的未成年人等人群,运用公式科学计算、综合研判、精准认定,保证基本政策执行到位。
有了这些保障,越来越多像杨新堂这样的家庭可以“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二变:救助方式学会赶时髦
在被誉为“5G”元年的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热点,德州的低保扩围增效工作也是挣足眼球。
与其他地方单一运用政务窗口申办低保不同的是——德州会赶时髦。
德州市建立起了让全市人民实现“网上有名”的大救助体系信息平台,3分钟内即可对申请救助家庭成员的住房、车辆、退休金、公积金等13项数据进行比对并反馈。
在这个大平台上,各项业务都可通过大救助服务网站、12345市民热线、大救助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各类窗口直接申请办理。
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智结合,德州市还配备7859名村级协理员,对困难群众的救助更加智慧高效,真正实现了有人救、有钱救、有场所救。
2023年4月份,庆云县尚堂镇马徐村协理员通过大救助平台发出预警的预警信息发现:48岁的马德洪在体检中被查出有肺癌、淋巴肿瘤、肝肿瘤等多种肿瘤,正在面临着高额的治疗费用。村协理员第一时间来到马德洪家中,确认情况后随即为其申请了3000元临时救助金。
这个让马德洪一家减轻了不少经济压力的大数据平台就是大救助体系信息平台,它实现了医保数据的全面打通,当医疗费用超出5万元时,平台就会发出大额医疗支出预警信息,民政协理员收到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入户核实,帮助符合条件的群众及时申请救助。
从“被动发现”到“主动搜寻”,德州市启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充分发挥市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主动发现机制大数据和居委会、村级协理员作用,利用“铁脚板+大数据”相结合方式,全面了解困难群众生活状况,重点关注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暂不符合低保条件但存在一定生活困难以及经救助后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困难群众,做好与教育、人社、公安、残联等部门数据比对和信息预警,及时跟进排查,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
三变:救助门槛在降低
为更好体现社会救助的精准性,德州市民政局完善低保准入条件,建立健全分类管理机制,对整户不符合低保条件的防止返贫监测户,以及其他低收入家庭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病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
家住相衙镇西纸房村的村民张世凯就是“单人户”政策的受益者。
张世凯的儿子今年48岁,患有癫痫症,经鉴定为精神二级残疾,经常犯病且没有劳动能力,张世凯夫妻二人已过60岁,还需要每天寸步不离地照顾他们的儿子,负担较重,难以像同龄人那样安享晚年。
“《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正式施行后,细化完善了低保边缘家庭认定条件和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单独低保准入条件。像张世凯这样,家里有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可以单独申请低保。”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相关负责人说。
2023年4月,村协理员发现张世凯这一情况后,认为张世凯非常符合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的低保新政策,随即上报给相衙镇民政办公室,并于2023年5月将张双利纳入低保对象范围,解决了其家庭基本生活及医疗支出问题。“真是感谢这项好政策,这让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张世凯的妻子激动地说道。
过去申请“单人保”的前提条件是低收入家庭,或者已脱贫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的重度残疾人。如今,“低保边缘家庭中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门槛降低,可以申请“单人户”低保,不考虑其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收入、财产,只核算其本人的收入、财产,包括本人获得的供养费用,即赡养、抚养、扶养费用等,进一步扩大了保障范围。
“新政策下发后,有许多像张世凯这样‘以老养残’的情况,我们都在积极地推进,将符合的政策及时带给他们,做到应保尽保。”相衙镇民政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随时关注张双利的状况,全力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德州市扎扎实实转变工作思路、工作作风和工作导向,脚踏实地走访困难群众家庭,持续打造多层次救助体系,让救助更精准,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脱贫群众因病、因残、因意外事故返贫的重要防线。2023年以来,德州市民政局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全市低保新增25943人,共保障低保对象77232人,临时救助6981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937.2万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8 2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