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三亚日报
关注“世界肾脏日”
关爱肾脏 守护健康
本报记者 卢智子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人体中的代谢废物、有害物质、服用的药物等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它就像个“过滤器”,24小时不停地工作。肾脏主要有三大功能:生成尿液、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具有一定程度的内分泌功能。鉴于当前全球慢性肾脏病发病率不断上升,而公众对该病的防治知识普遍缺乏,经国际肾脏病学会与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确定为世界肾脏日,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病以及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认识,并重视在慢性肾脏病的早期检测和预防方面的迫切需求。今年3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肾脏日”,让我们一起关爱肾脏健康。
肾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尿量异常。一是少尿与无尿:少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少于17ml。无尿指24小时尿量少于0-100ml。少尿和无尿多数与肾功能衰竭有关。二是多尿:指24小时尿量大于3000ml或每分钟大于2ml。多尿的原因有水摄入过多、肾小管及肾间质病变、肾脏排水增加和体内某些物质(如葡萄糖等)从尿中排泄过多等。三是夜尿:指夜间(晚上6点——次日早晨6点)尿量超过全天尿量的一半。大多与肾功能不全有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有些也会夜尿增多,某些精神因素也会引起。
排尿异常。一是尿频、尿急、尿痛:尿频指排尿次数增加(正常人白天平均排尿4-6次,夜间0-2次)。尿急指一有尿意即要排尿或刚排完尿又急着要排,常常急而不能自控。尿痛指排尿时尿道产生痛疼或烧灼感。这三个症状并存是泌尿系统炎症的特征性表现。二是尿潴留:指排尿障碍导致尿液停留于膀胱内而无法排出。多与尿道的部分和完全性梗阻有关,某些药物和神经系统疾病也会引起。三是尿失禁:指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溢出。可见于下尿路解剖或功能异常、神经性膀胱等。
腰痛。一是肾绞痛:疼痛突然发作,常向下腹、外阴及大腿内侧等部位放射,呈间歇性剧烈绞痛。常由输尿管内结石、血块或坏死组织阻塞所致。二是肾区钝痛及胀痛。
医生提醒,蛋白尿排泄量是诊断肾病的重要指标,但在临床上出现了蛋白尿是否治疗应视病情而定。有的须观察一段时间,有的须做肾活检等进一步的检查,而有的则必须立即治疗。如果在没有一个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就找一些“专门降蛋白尿”的药物来治,只会加重病情,造成肾损害。
此外,还有一些肾病的危险信号需要大家注意,比如水肿,高血压,尿量过多或过少,乏力、腿软,腰痛,血尿,泡沫尿,贫血,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
肾病患者如何保养?
一是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饮食的酸碱平衡对于肾病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饮食方面要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品,少吃肉类,多吃蔬菜。
二是参加有氧运动。适当锻炼身体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从而预防肾病的发生。
三是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肾病的发生。
四是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糖尿病。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肾病远离自己。
五是远离烟、酒。烟、酒都是典型的酸性食品,毫无节制地抽烟喝酒,极易导致人体的酸化,使得肾病有机可乘。
六是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防止病从口入。
七是肾病患者应禁房事,即使治愈后仍禁半年至一年,如对具体情况不清楚,一定要及时询问医生且遵医嘱。
八是不可轻视感冒。感冒属全身性疾病,能使免疫功能下降,常继发感染。据报道,因感冒而使近40%的慢性肾炎症状加重,而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第一位的原发性疾病。故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预防感冒。另外,要劳逸结合,适当休息有利于肾脏功能康复。
九是不要随便乱用药。有些药物(包括某些中药)对肾脏有毒性作用,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有一部分病例是与肾毒性药物有关。故患者不能自己随意服用消炎、镇痛药,如庆大霉素一类抗生素,含钾、汞的药物及中药的苍耳子、雷公藤、草乌等过寒过热的中药等。
十是调整饮食助营养。慢性肾病患者一般都伴有营养不良,要在饮食上做好调整,以鸡蛋、牛奶、瘦肉、新鲜蔬菜等食物为宜,并避免吃“发物”的食物,如狗肉、虾、螃蟹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3 09: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