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警惕!这类息肉易恶变为结直肠癌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4-17 09:10: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闫妍

2024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近年来,结直肠癌患者的数量不断攀升,很多患者在就诊的时候已经处于中晚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病区主任张海增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结直肠癌并非不治之症,早发现、早治疗,癌症也可以治愈。

“结直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其病因主要来源于结肠或者直肠的病变。”张海增介绍,结直肠癌是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最初可能是小的非癌性肿块(腺瘤),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一些可能会逐渐发展成癌症,通常从发生到癌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结直肠癌被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两种类型,结肠癌是发生在结肠的恶性肿瘤,而直肠癌则是发生在直肠的恶性肿瘤,这两种类型的癌症有时被合称为结直肠癌。

张海增说,临床上,结直肠癌在发病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大便性状紊乱、频繁如厕、便血等症状,而这又很容易与痔疮、便秘等疾病症状混淆,容易被患者忽视。

“很多结直肠癌患者首次确诊就已处于中晚期。”张海增表示,一定要加强早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结直肠癌治愈率可达90%以上。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对于健康人群,推荐45岁以上人群进行肠镜检查;有结直肠癌家族病史或者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更早进行肠镜检查。

有结直肠息肉病史者,有结直肠癌病史者,有结直肠癌家族病史者,长期排便不规律、排便性状改变者,长期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者,体重超标者等人群,都属于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张海增还表示,息肉是癌症的种子。从结直肠息肉变成结直肠癌一般需要5至10年时间。70%至80%的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恶变的,但不同类型的结直肠息肉恶变的风险不同。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一般情况下不会恶变;腺瘤性息肉则会恶变,如管状腺瘤、混合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

“目前,结直肠癌的防治有了很大进步,有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预防手段。”张海增建议,日常生活中,要减少高蛋白、高脂肪、精细、腌炸、烟熏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的摄入;戒烟限酒;加强运动,减少肥胖,从病因上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同时,积极防治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对多发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肠息肉病,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切除,以减少癌变机会。

相关阅读: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警惕胰腺癌 必须重视这4个高危因素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不想被胃癌“盯上” 早查早诊早治是关键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放疗副作用大?专家带你正确认识放疗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乳腺癌可防可治 早筛早治是关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7 12: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肠息肉会变成肠癌吗? 听听滨医附院结直肠疝外科专家怎么说
王梦媛 滨州报道 通讯员 张莹莹在刚刚过去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滨州市公布了2023年度滨州癌症患者数据:去年,我市共检测癌症患者11615例,其中,男性发病前5位癌症中,结直肠
2024-04-25 20:33:00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重视胆囊疾病 预防胆囊癌发生
本文转自:人民网陈子源2024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症状隐匿、发展迅速、早期转移、预后极差的特点。胆囊癌起病隐匿
2024-04-20 16:11:00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开展2025年肿瘤防治宣传进社区活动
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4月17日下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公共卫生科联合消化内科到荆河街道马号街社区,开展肿瘤防治
2025-04-25 13:59:00
肿瘤防治宣传周|远离肠癌 应大力普及开展源头性防控
本文转自:新华网4月15日至21日是我国的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提起癌症,很多人都害怕不已,而肠癌作为癌症的一种,对人体危害很大,需警惕危险信号。国家医用微生态工程研究中心
2023-04-17 11:03:00
本文转自:温州都市报本周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日前,温州市疾控中心发布了2022年温州市癌谱报告,全市结直肠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三位。浙江省结直肠癌总体5年相对生存率为58.7%
2023-04-22 14:04:00
本文转自:人民网2023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结直肠癌是世界上第四大致命癌症,其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多数发现已是中晚期,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接受手术治
2023-04-25 17:01:00
...癌,用优质的医疗服务为肿瘤患者保驾护航 ▲福建省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暨肿瘤防治质量提升巡讲厦门站启动仪式在厦大附一举行。文/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林冰玲图/厦门大学
2023-04-23 07:15:00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多家医院有义诊
本文转自:乌鲁木齐晚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多家医院有义诊专家提示:消化道肿瘤“无症状”45岁以上普通人群应做一次消化道内镜检查昨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开展“全国肿瘤防治宣
2023-04-19 03:56:00
“在相对年轻岁数发现肿瘤,不一定坏事”癌症最好的防治是早筛
...扩龄、扩面在昨天举行的“健康杭州癌症防治专项行动之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2024年度“杭州市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农村上消化道癌筛查”等项目正式启动。与往年不
2024-04-16 07:21: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滕州市康复医院时序药膳月饼火爆开售
月夜安仁(经典伍仁→ 助眠安神)五仁和谐,果仁丰盈,深夜一块,月光入梦,一夜安宁。玉容枣泥(枣泥→ 美容养颜)红枣细腻绵软
2025-09-05 22:12:00
这碗“肥坨坨”唤起多少人的思乡情
今天这碗“肥坨坨”来自贵州省黔西南州,是布依八大碗中必不可少的一碗——红烧肉炖豆腐。“肥坨坨”虽说是五花肉,实际上它们并不是标准的三线五花肉
2025-09-05 18:19:00
药膳饮、烘焙品火出圈!潍坊市中医院解锁养生新方式
大众网记者 牛鞠榕 潍坊报道你点的不只是一杯普通茶饮,而是中医师为你精心配制的“养生方案”。近日,潍坊市中医院西院区门诊大厅设立了“杏林水铺”与“杏林烘焙”专柜
2025-09-05 15:44:00
助力非遗少年走向世界,inne因你以科学营养守护文化传承之光
近日,一组中国少年的主题海报登录纽约、东京、首尔地标大屏,在海内外社交媒体引发广泛热议。画面中,来自广东的7岁英歌舞传承人陈楷铭
2025-09-05 12:31:00
第17届闻景古中医文化大会在贵阳落幕,共探传统医学创新发展之路
2025年8月25日至27日,第十七届闻景古中医文化交流大会在贵州省贵阳市成功举行。本次大会由国际非药物疗法协会古中医文化与技术传承分会主办
2025-09-04 11:00:00
四川友谊医院免疫靶向治疗受关注
近日,四川友谊医院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持续探索引起多方关注。该院通过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诊疗服务
2025-09-04 11:32:00
四川友谊医院获CSCO“省市级优秀单位”称号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治疗过程中的营养状况不仅关系到生活质量,更与治疗质量密切相关。近日,四川友谊医院肿瘤科因其在肿瘤营养支持方面的系统性实践
2025-09-04 11:32:00
既减重又拿奖 河北省2025健康体重管理大赛正式启动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河北行动(2020-2030年)》《河北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有关要求
2025-09-04 11:32:00
假体形状怎么选?圆形还是水滴形?厦门美莱解码隆胸美学
当女性站在镜子前审视自己的身体曲线时,胸部形态往往承载着超越生理层面的审美期待。随着医美技术的成熟,假体隆胸已成为重塑自信的重要方式
2025-09-04 15:09:00
尖峰眼科:年轻人热捧的“个性化近视手术”靠谱吗?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摘镜,并对术后视觉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郑州尖峰眼科医院积极推出个性化近视矫正方案,致力于为每一位患者“量眼定制”优视力
2025-09-04 15:10:00
成都军建医院:20余年专业见证,颅面神经疾病患者首选
在西南地区,颅面神经疾病一直是困扰许多患者的难治疾病。疼痛、面部抽搐或麻木等症状不仅影响日常生活,更对心理健康造成长期困扰
2025-09-04 15:43:00
总要来一次曹县|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发布曹县特色旅游消费提示
曹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鲁苏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公元前1700年,商汤建都于此之后,陆续孕育了商朝名相伊尹、战国军事家吴起
2025-09-04 16:41:00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推出“便捷配药”,中药特饮扫码直邮到家
大众网记者 胡方圆 通讯员 张倩 青岛报道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医医院正式推出“便捷配药”服务。该服务依托成熟移动支付系统
2025-09-04 17:37:00
健康向黔·医者仁心——群众身边医卫工作者故事 梁文琴:“十年追虫人” 一位女博士的显微镜战争
早晨八点,当贵阳这座山城还笼罩在薄雾中,贵州省疾控中心的实验室已经亮起了灯光。梁文琴轻轻推开实验室的门,熟练地穿上实验服
2025-09-04 23:31:00
疾控部门提醒近期注意预防这些传染性疾病
东南网9月4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随着新学期全面开启,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学生集中返校、探亲出游交织,人群流动与聚集明显增加
2025-09-05 02: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