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
精准抗癌:全方位防治 全周期服务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学科联合防癌抗癌,用优质的医疗服务为肿瘤患者保驾护航 ▲福建省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暨肿瘤防治质量提升巡讲厦门站启动仪式在厦大附一举行。
文/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林冰玲
图/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提供
福建省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暨肿瘤防治质量提升巡讲厦门站启动仪式近日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行。本次活动由福建省抗癌协会、福建省肿瘤质量控制中心、福建省肿瘤防治办公室主办,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福建省抗癌协会会长、福建省肿瘤医院院长陈传本等知名专家围绕肿瘤规范诊治、肿瘤全周期管理等话题展开系列专题讲座。
“我国是肿瘤大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近500万,肿瘤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占祥表示,该院长期致力于提升本地区肿瘤诊治水平,是厦门市肿瘤中心、厦门市肿瘤质量控制中心、厦门市医学会肿瘤分会主委单位,肿瘤学已跻身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接下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继续推进“全方位、全周期”肿瘤防治策略,致力于推动肿瘤早诊早治,完善疑难复杂病例的多学科联合诊疗,让肿瘤治疗更加规范化,用优质的医疗服务为肿瘤患者保驾护航。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肿瘤放疗专家林勤介绍,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癌症防治 全面行动——全人群、全周期、全社会”。医院将开展形式多样的癌症防治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对癌症核心知识的知晓率,普及科学防癌理念;开展肺癌、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促进早诊早治;全院肿瘤防治进入精准时代,多个优势学科强强联合,开设结直肠癌、头颈肿瘤、肺小结节和肺癌、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等多个病种的MDT多学科门诊,有效提高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
机器人手术助阵
肠癌切除实现无极限保肛
▲机器人手术切除肠癌,更加精准、微创。
近年来,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厦大附一胃肠肿瘤外科主任尤俊介绍,1/3的肿瘤可以预防,1/3 的肿瘤可以早诊早治,另1/3的肿瘤可以通过规范的治疗缓解病情,甚至根治肿瘤。以胃肠肿瘤为例,对有胃肠肿瘤家族史、感染幽门螺杆菌、肠息肉病史等重点人群进行筛查,有助于早诊早治。胃肠肿瘤外科致力于推行规范治疗和综合治疗,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微创治疗的广泛开展,大多数患者都能得到微创手术治疗,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器官保全治疗,如保胃、保幽门、重建贲门、保肛等。直肠癌患者,只要比较早期,术前肛门功能良好,无论癌肿位置距离肛缘多近,基本可以实现保肛治疗,而且有较好的术后肛门功能。“近3年,我们采用经肛腔镜新技术为几百位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只有个别病例无法保肛。”尤俊透露,厦大附一正牵头编撰一本关于超低位保肛的专业书籍,争取把自己团队好的经验做法推广出去,造福更多患者。
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是个综合工程。厦大附一开展了多种保肛新技术,其中,机器人手术因辨识神经最清晰、淋巴清扫最彻底、保留肛门最精准,结合PPS等技术,大大降低了预防造瘘的几率,深受低位直肠癌患者欢迎。
71岁的邓女士患有低位直肠癌,癌肿距肛缘仅3.5厘米。听说手术治疗很可能要切除肛门,邓女士很是担心,希望能尽力保住肛门。她在外省医院做了新辅助放化疗后,医生说手术仍不能保肛。经过多方打听,邓女士慕名找到厦大附一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苏国强。苏国强实施机器人手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成功为邓女士保住肛门。
苏国强介绍,该科在闽西南率先开展机器人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技术,使结直肠肿瘤手术更加精准、微创,目前已开展100多例,为全省最多。该项技术还曾荣获厦门市年度十大医疗创新技术。苏国强表示,科室还积极推行MDT多学科联合诊疗,为不同时期的结直肠癌患者提供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受到患者好评。
同时,针对肿瘤引起的盆底功能障碍,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直肠脱垂等,结直肠肿瘤外科还开展了盆底修复手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紧跟学科前沿 率先开展细胞治疗和核素治疗
紧跟学科前沿,积极参与肿瘤新药研发,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近年来,全球肿瘤内科治疗技术飞速发展,新药研发卓有成效。厦大附一肿瘤内科除了开展常规化疗,还积极开展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技术,几乎覆盖所有常见肿瘤,让许多肿瘤患者绝处逢生。最近,肿瘤内科紧跟肿瘤学科发展前沿,不断开拓创新,在全省率先引入细胞治疗和核素治疗这两类新技术用于治疗相关肿瘤,为一些求医无门的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48岁的林女士是一名晚期胃癌患者,肿瘤细胞在腹腔、腹膜广泛种植,已失去手术机会,常规化疗和免疫治疗也效果不佳,病情持续进展。几个月前,她在厦大附一肿瘤内科接受CAR-T细胞治疗,8周后复查,原本飙升的肿瘤标记物指标已降至正常,相关检查没有发现肿瘤病灶。目前,林女士情况良好,肿瘤得到有效控制。
厦大附一肿瘤内科主任叶峰介绍,CAR-T中的“T”是提取自肿瘤患者体内的T细胞,T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一员猛将,主要参与特异性免疫,能够识别抗原,即识别免疫系统认为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以往狡猾的癌细胞经过层层伪装,总能避开免疫系统的识别,当T细胞不认为癌细胞是抗原时,免疫反应的第一步就失败了。而CAR-T中的“CAR”,是癌细胞特异的抗原受体,具有将癌细胞标记成抗原的能力,并能与癌细胞结合。当CAR和T细胞结合起来,理论上便能做到既识别出对人体有害的癌细胞,又能绞杀癌细胞。
以往对于晚期胃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和胰腺癌,治疗方案相对较少,而CAR-T相关药物的出现,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有着里程碑意义。去年,厦大附一肿瘤内科获批在全省率先开展CAR-T产品CT041临床试验,患者能得到前沿的治疗方案和免费用药。随着像林女士这样受益于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增多,更多晚期肿瘤患者能够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核素治疗是肿瘤治疗领域的另一支生力军。3月29日,国内首个PRRT核药对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Ⅲ期临床研究在厦大附一启动,肿瘤内科将联合核医学科开展相关临床研究,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提供新的前沿疗法。
叶峰介绍,神经内分泌瘤是一种罕见的癌症,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其中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是其主要亚型。在许多可用的治疗选择中,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已被证实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方法。核素(177-Lu)进入神经内分泌瘤细胞,发射的β射线可诱导细胞损伤,精准打击肿瘤细胞,在肿瘤细胞内发挥生物治疗和肿瘤内照射的双重作用,达到杀伤肿瘤的目的。
引领放疗新技术 量身定做精准狙击肿瘤
精准放疗不“放过”癌细胞,不“错杀”正常细胞。
肿瘤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肺癌为例,过去3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肺部CT检查数量暴增,许多人因此查出肺小结节。大多数肺小结节是良性的,也有一些是早期肺癌。
“有一位患者胸部CT查出多个肺小结节,后来确诊为早期肺癌。”林勤解释说,外科手术根治肺癌要切除肺叶并进行淋巴结清扫,这位患者的癌肿分布在不同肺叶,无法通过手术根治。“最后,我们为患者实施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治疗效果和手术相当,复发率低,且不需要做淋巴结清扫。”
近几年,随着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不断进步,放射治疗因其精准、效果好,治疗过程轻松、不用住院等优势,受到广大肿瘤患者欢迎。
去年,闽西南首台托姆刀在厦大附一正式启用。托姆刀是新一代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属于世界尖端的肿瘤放射治疗设备,厦大附一引进的是最新型号。其独创性的设计,以螺旋CT旋转扫描方式,结合计算机断层影像导航调校,突破了传统加速器的诸多限制,在CT引导下360度聚焦断层照射肿瘤,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高效、精确、安全的治疗,既不“放过”,更不“错杀”,做到射线量身定做、副作用降到最低,适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
同步新闻
福建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福建省抗癌协会会长陈传本接受采访时表示,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福建居民生命健康的慢性病之一,福建省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恶性肿瘤的5年生存率要整体提升到46.6%,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陈传本说,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对肿瘤防、诊、治、康进行全周期管理。一方面要做好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减少恶性肿瘤发病。同时开展肿瘤专项筛查,让大量肿瘤患者得以早期发现,用最简单的治疗手段、最少的花费,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在诊治环节,要做好规范化的推广、同质化的提高,以及精准诊疗和综合治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3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