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合肥日报
本报讯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健康所杨武林研究员课题组在肿瘤早筛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开发了一种用于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和监测的新技术。
据了解,宫颈癌位居全球女性常见恶性癌症的第二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因素。HPV持续感染诱导的上皮细胞内瘤病变是一种癌前病变,可进展至浸润癌。当前临床主要依靠宫颈细胞学,包括巴氏涂片、薄层细胞学TCT检测,P16/ki67双染等技术,实现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筛查。
病理医生通过显微镜,对脱落细胞涂片中成千上万的细胞逐个肉眼观察,辨别可能病变的细胞,相关工作严重依赖个人经验且费时费力。而且生理炎症刺激下的细胞会发生形态变化,与病变细胞类似,难以避免误诊发生。在此基础上改进的方法是应用P16蛋白免疫标记病变细胞,简化了病变细胞鉴别流程,但P16在早期宫颈癌前病变细胞的检测方面准确率很差。寻找新型宫颈癌前病变阶段的标志物可弥补并完善以上筛查技术的不足。
研究团队利用基因芯片数据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等实验手段,从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出优势候选标志物,并在宫颈组织以及宫颈脱落细胞中对候选标志物进行了验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相对于阴性标记的正常细胞,优势候选标志物HMGB3可以有效标记不同病理分期的病变细胞。重要的是对宫颈癌前病变最早期-上皮内瘤变CIN1期,HMGB3标记阳性率达到95%以上,远高于传统标志物P16的33%阳性标记率。
另外HMGB3可标记反应性增生的宫颈基底细胞,随访分析揭示监测其表达变化可预测单纯性增生病例是向内瘤变进展还是自然消退。同时,免疫细胞化学实验也验证了HMGB3染色对宫颈脱落细胞样本中病变细胞的标记能力和病理阶段分层能力,可实现简便的细胞学检查。因此,本研究发现并开发的基于HMGB3标志物的PreCIN免疫标记技术,有望作为新一代病理诊断手段,应用于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6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