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网9月23日讯(记者 李颖)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不仅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更承载着亿万人民对安澜的期盼。近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郑州启动,走进郑州黄河防汛前线指挥中心,一幅“黄河防汛智能体”的现代防汛图景徐徐展开。
▲郑州黄河防汛前线指挥中心 李颖 摄
黄河郑州段全长 160 公里,以“宽浅散乱、游荡多变”著称,险工、控导工程密集,滩区人口众多,历来是黄河防汛的“硬骨头”。而惠济区花园口,更是扼守“地上悬河”起点,肩负着“保城市、保枢纽”的重任。
“黄河防汛智能体借助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属地防汛力量与黄委会专业力量,形成了‘一核统多元’的协同作战体系,构建起‘智防+技防+人防’三位一体的黄河防汛智能体。”惠济区委智慧城市运行办公室副主任张钊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在花园口段黄河大堤上,一座占地面积达 3477.5 平方米的郑州黄河防汛前线指挥中心拔地而起,指挥大厅、新闻发布室等功能区域一应俱全,为防汛指挥提供了坚实阵地。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地将 25 公里黄河大堤细化为 123 个巡防网格,按 “1、3、4” 配比原则组建防汛队伍,让 24 小时不间断的巡堤护防成为汛期常态,昔日分散的防汛力量被拧成 “一张网”,守护着大堤的每一寸土地。
走进防汛前线指挥中心的指挥大厅,一块高清大屏实时呈现着黄河水情、风险区域分布、应急资源调配等信息 —— 这正是依托网格化平台搭建的应急指挥系统。通过水情信息实时监测与 “数字孪生” 技术的结合,系统能对汛情进行精准预演,提前排查风险点;无人机 “空中巡查”、AI 视频监控与 “智能石头” 等设备的应用,让黄河大堤的 “技防” 能力大幅提升,哪怕是一处细微的管涌迹象,也能被及时捕捉。更关键的是,系统将防汛任务拆解为 300 余条指令,可根据黄河水流量数据自动匹配防汛等级,精准分派至责任单位与个人,实现“指挥调度一键直达”;一线巡防人员通过移动端实时回传现场画面与数据,为指挥部的决策提供了第一手支撑,让防汛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精准高效。
惠济区打破行政壁垒,推动地方防汛力量与黄委会专业力量深度融合,构建起“一核统多元” 的协同作战体系。通过归集群众生产生活、应急防汛物资设备等要素信息,实现了汛情风险与资源信息的“一屏统览”,让调度更科学、支援更迅速。如今,防汛处置指令的下发与响应时长大幅缩短,任务处置反馈闭环率达到 100%,“一键送达”的指令不仅传递着效率,更凝聚起各方合力,让原本分散的力量形成“一堵墙”,共同抵御汛期的考验。
黄河之水静静流淌,岸边的防汛智能体如同一位默默守护的“卫士”,时刻警惕着汛期的风险。在这里,“尊重自然、守护安澜”不再是口号,而是通过科技赋能、制度创新与多方协作,转化为守护母亲河的实际行动。【责任编辑:胡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24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